论管理学的科学属性和学科属性之争——基于科学知识生产的视角
本文选题:后学院式管理学 + 科学学 ; 参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9期
【摘要】:从科学学理论与管理学科学化相关的角度,对管理学科学属性之争进行了回顾。揭示了"管理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管理学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等命题的意义及其在哲学前提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了从科学知识生产方式视角进行管理学科学属性、学科属性讨论的可行性。认为推动管理学由"学院式科学"向"后学院式科学"演进,应成为推进管理学学科建设的视角之一。提升管理学者的科学学素养,提倡管理学与科学学的交叉研究,是推进管理学创新的重要前提之一。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cientific theory of science and science of managemen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troversy about the nature of science of management. This paper reveals the significance of such propositions as "Management is science or art", "management is natural science or social science" and its limitation in philosophical premise, and puts forward the scientific attributes of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 of produc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 feasibility of discussing the nature of the subject. It is suggested that promoting the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from "college science" to "post-college science" should be one of the perspectiv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discipline.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erequisites to promote management innovation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of management scholars and promote the cross-research between management and science.
【作者单位】: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C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韵江;林忠;;管理学合法性的反思:基于跨学科研究的视角[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北海电大进行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及管理模式的探索[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李宇红;温强;;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教育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3 席酉民,肖宏文,王洪涛;和谐管理理论的提出及其原理的新发展[J];管理学报;2005年01期
4 刘人怀;孙东川;;谈谈创建现代管理科学中国学派的若干问题[J];管理学报;2008年03期
5 杨应杰;曹金臣;;浅析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管理[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朱立言;孙健;;适应性管理的兴起及其理念[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7 黄磊;工商管理专业全英教材建设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5年S1期
8 周梦筱;;跨文化背景下中西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08期
9 董大海,曲晓飞,胡秀红;动态统筹的战略管理理念[J];管理工程学报;2002年03期
10 吕部;王大明;;心理契约理论综述[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谭人中;;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哲学建构(之五)——秩序管理理论的实践意义及学科贡献[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华振;;关于“人本管理”的深层探讨[A];2006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2006年
3 邱群生;;转向与协同:优化政府职能的现实选择[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罗凤;;泰罗科学管理中的人本思想分析[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元珑;范仲文;高燕妮;;推行电子政务必须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苏勇;刘国华;;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1978—2007[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德罡;晚清军工企业管理机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于新东;论国际经贸新发展中的现代海关[D];复旦大学;1999年
3 王小锡;经济德性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水常青;基于市场导向的全面创新机制及绩效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赵慧娟;基于员工职业发展与组织发展的个人—组织契合权变管理模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詹虹;基于权力的中国企业领导影响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丁华东;范式转型与社会变迁[D];上海大学;2008年
8 章迪诚;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潘晴燕;论科研不端行为及其防范路径探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陈志英;商业连锁和谐内治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真;中国媒介经理人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于玉;论教授治校的可行性[D];西南大学;2009年
3 王静远;产业竞争优势提升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曾启玲;基于流程再造的战略实施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董圆圆;个人执行力与组织执行力的关系探讨[D];暨南大学;2008年
6 朱建梅;中国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周东昶;政府权威的历史发展及我国服务型政府权威建设[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周琼;基于公共行政价值的政府绩效评估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伟;成长型中小企业全面薪酬体系设计[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谢玮;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及实施效果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之浚;科学学再实践[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5期
2 黄顺基 ,刘大椿;科学学的发展及其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05期
3 ;科学学[J];理论观察;1985年03期
4 徐心端,徐本荣;基层科学学研究会的任务和工作[J];科学学研究;1996年04期
5 祝疆;;尽快建成我国的科学学文献体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2年06期
6 贝尔纳;赵红州;蒋国华;;《科学学应当做什么》[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0年03期
7 余松锵 ,徐心瑞;科学学研究在福建[J];学会;1991年06期
8 丘磐;“低位整理”的科学学[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7年05期
9 王续琨;;应当考虑编一本《科学学辞典》[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0年02期
10 关西普;生机勃勃科学学——纪念《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创刊20周年[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金星;;科学学在江苏[A];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1982-2002)纪念文集[C];2002年
2 ;展望:前程无量[A];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1982-2002)纪念文集[C];2002年
3 李无双;潘淑君;;进一步办好《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的思考[A];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文集[C];2003年
4 胡道静;;朱子对沈括科学学说的钻研与发展[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5 王立;;在实践中促进科学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A];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1982-2002)纪念文集[C];2002年
6 潘玉君;;论地理学的基本价值[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7 孔晓莎;姜宪章;;科学学应用研究的实践与思考——写在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20周年之际[A];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1982-2002)纪念文集[C];2002年
8 盛国荣;陈凡;;试析科学、技术与社会(STS)三者关系的历史演进[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李健民;;科学学研究:回顾与展望——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20周年[A];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1982-2002)纪念文集[C];2002年
10 刘则渊;尹丽春;;国际科学学主题共词网络的可视化研究[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恩泽;“科学学”使科学更发展[N];解放军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熊卫民;科学学向何处去?[N];科学时报;2002年
3 晨光;科学学在科研与管理中的应用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解放;上海全球招聘音乐学院院长[N];中国改革报;2008年
5 李茂;创新教育:何处觅真经[N];中国教师报;2007年
6 刘立 孙立;认识《真科学》的真面目[N];科学时报;2003年
7 陈益升;导师 同事 益友[N];科学时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孔德芳;赵进东:回国不需要理由[N];科技日报;2006年
9 ;霍金首次非洲之行,“寻找未来的爱因斯坦”[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尹玉吉;学术期刊评比标准应更加全面[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温新民;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尹丽春;科学学引文网络的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谢彩霞;科学合作方式及其功能的科学计量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侯海燕;基于知识图谱的科学计量学进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林莉;基于知识活动系统理论的大学-企业知识联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娜;论贝尔纳学派的科学学[D];湘潭大学;2001年
2 余明;运用科学学探讨建设工程保险体系[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董华;论齐曼的自然主义立场[D];内蒙古大学;2004年
4 史学正;高等学校课程的理论基础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张颖;促进科学发展的人文环境探析[D];河海大学;2007年
6 沈威;OHSAS在工程项目现场安全管理中的实现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7 冯树洋;贝尔纳的科学伦理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李静;我国现代科技发展战略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燕;从CUDOS到PLACE[D];内蒙古大学;2005年
10 李率锋;企业技术知识管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204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920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