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中的冲突回避:弊端、缘由与解决方案
本文选题:冲突回避 + 组织结构 ; 参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摘要】:尽管冲突回避是中国组织中常见的冲突处理方式,但它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冲突,反而会造成溅溢效应,给组织成员的互动、团队合作带来不利影响。冲突回避可以分为结构性和过程性的冲突回避,前者源于组织结构上的屏障,后者则因为受到文化价值观的制约,而且这种制约以人们的负面预期为中介。针对不同类型的冲突回避,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以分权化的组织结构破解结构性冲突回避,并从负面预期入手改善过程性冲突回避。一方面,负面预期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人们认知偏差导致的负面臆想,可以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予以削弱或扭转;另一方面,经公开讨论的规则和管理开放性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弱化价值观对负面预期的影响,推动组织成员采取直接的冲突处理方式,促进组织有效性和创新。
[Abstract]:Although conflict avoidance is a common conflict management method in Chinese organizations, it can not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conflict, but will cause spatter effect, and bring negative impact to the interaction of organization members and team cooperation. Conflict avoidance can be divided into structural and procedural conflict avoidance, the former comes from the barrier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while the latter is restricted by cultural values, and this restriction is mediated by people's negative expectation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conflict avoidance, the possible solution is to break the structural conflict avoidance with decentralize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to improve the process conflict avoidance from negative expectations. On the one hand, negative expectations, to a large extent, are due to negative assumptions caused by cognitive biases, which can be weakened or reversed by transposition think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open discussion of rules and management openness can help to create a good organizational atmosphere, weaken the impact of values on negative expectations, promote the organization members to adopt a direct conflict management, promote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innov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872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70925002)
【分类号】:C93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英;论早期道教的传播方式[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2 李传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谣风议与官民互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王美华;礼乐制度与十国政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程遂营;士人与五代中枢政治[J];东方论坛;2001年03期
5 冯培红;敦煌文献中的职官史料与唐五代藩镇官制研究[J];敦煌研究;2001年03期
6 苏利嫦;试论北魏文成帝的文治政策[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龙显昭;陈寿史学刍论[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田道英;齐己交游考[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蔡锋;对古代皇宫贵族女性文化教育的考察[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3期
10 涂秀虹;《三国志》裴注的复调意义[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杜学元;社会女性观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先秦至晚清)[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曾超;巴人尚武精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杨会永;《佛本行集经》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侯经川;基于博弈论的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王锦秀;《植物名实图考》中一些百合科植物考证兼论茄子在中国的栽培起源和传播[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6 彭巧红;中越历代疆界变迁与中法越南勘界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倪永明;中日《三国志》今译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赵海丽;北朝墓志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韵;论唐、五代的昭义镇[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玉娟;张九龄与初盛唐之交的诗文风尚[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邓烨;北宋东京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4 舒越;晚唐诗人郑谷及其蜀中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吴林;王绩思想及其诗歌简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华滨;唐代文化名门家庭生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胡玉涵;从造像题记看中古时期山东民间宗教信仰[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岳德虎;初唐应制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于斌;两汉时期的道家和早期道教[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艳侠;《辽史》中的女性史料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春;胡河宁;;组织结构与组织信息传播效率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7期
2 朱锋;曹巍;;组织结构个体权力测度模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07期
3 吴建祖;曾宪聚;;组织结构、环境动态性和组织绩效——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Vol.54 Issue 3 2009述评[J];管理学家(学术版);2009年06期
4 李自鹏;;组织结构网络化和内部沟通立体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3期
5 李天铎;高效率管理人员文选[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6期
6 魏华;管理结构──组织结构的象征[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10期
7 李剑;经济学视野中的组织结构变化[J];现代管理科学;2001年05期
8 梁俊;扁平化组织的构建依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年10期
9 周磊;杜荣;;IT咨询公司内部知识价值最优化模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年S2期
10 严文;;关于经济全球化下的组织结构重构的有关原则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邹凌飞;张金隆;;信息技术对虚拟组织的影响研究综述[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王桂荣;宋晨;;关于现代企业构建创新型组织的思考[A];中国创造学会第十一届国际研讨会暨三届五次理事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UniversityofLethbridge 鲍勇剑;变形金刚组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2 高杰;组织结构也需与时俱进[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3 邢少国 李孝刚;官僚式和特别式组织结构[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4 张勇(作者单位:国航地服部运控中心);职能型组织结构的弊病[N];中国民航报;2005年
5 蒋志清;实施BPR要看准时机[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6 霍心一;领导的角色和责任[N];经济参考报;2006年
7 梅绍祖;流程再造的序曲:再造组织结构和管理系统(三)[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8 潘元志 陆琳;企业成长策略新视点[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9 于志明;做好管理创新 家族企业仍有生命力[N];中国企业报;2005年
10 SAP公司售前咨询经理 王磊;mySA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N];中国冶金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燕波;组织设计中的控制权配置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王朝全;混合组织及其治理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04年
3 朱敬恩;组织与环境的关系[D];厦门大学;2007年
4 隋静;组织学习的原理、实施体系及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晓雯;组织中计算机自我效能感、任务技术匹配对个体工作结果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2 李娅;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管理哲学的推进[D];苏州大学;2007年
3 杨阳;基于战略管理的行政组织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4 冯炯;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系统模型[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5 刘璞;虚拟化咨询公司企业模型和组织结构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6 宋娅婷;组织的模块化程度测度指标及其在公共组织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邹新凯;基于超循环理论的组织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郭建琴;基于市场机遇与核心能力的组织集成模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9 喻波动;学习型公共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10 邹立娜;基于生态学角度的学习型组织构建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42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942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