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心理学中的内隐研究方法在组织管理研究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8-30 10:04
【摘要】:在介绍内隐认知及内隐测量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对内隐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进行介绍并指出其优越性;并就内隐测量方法在我国组织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给出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implicit cognition and the principle of implicit measure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implicit research and points out its advantages,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mplicit measurement in tissue research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组织中员工经济性薪酬的心理计量机制研究”(708710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绩效薪酬强度对突破性创新行为的影响:内在动机的保护”(71071064)
【分类号】:C936;B8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井润田;高遐;柳银军;;国内问卷调查研究方法的综述:现状与建议[J];管理学家(学术版);2008年01期

2 张建新,张妙清,梁觉;殊化信任与泛化信任在人际信任行为路径模型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0年03期

3 李晔;刘华山;;问卷调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红丽;中桥;吕运来;;无偿献血人群病毒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回收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2年01期

2 张丽梅;;组织中人际信任关系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J];国际商务研究;2009年06期

3 贺远琼;田志龙;陈昀;;环境不确定性、企业高层管理者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8年03期

4 白小薇;;情绪变量对人际信任判断的影响作用[J];经营管理者;2009年15期

5 应湘;仇妙芹;叶小红;;外来工子女人际信任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黄莼;;农民工工作满意度评价实证研究——以船舶制造企业中的农民工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孙巍;;人际信任研究述评[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17期

8 马新福;杨清望;;法律信任初论[J];河北法学;2006年08期

9 赵书良;蒋国瑞;黄梯云;;一种Multi-agent System的信任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徐莉莉;;基于六类型信任模型的中国企业不信任问题应对策略研究[J];经济经纬;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蔡迎春;;训练方式对不同认知风格大学生人际信任改善的影响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丽莹;小学儿童合作观念与行为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董才生;社会信任的基础:一种制度的解释[D];吉林大学;2004年

4 谢凤华;消费者信任前因、维度和结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杨静;供应链内企业间信任的产生机制及其对合作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6 王喜;基于GIS的上海市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劲;中国人诚信心理结构及其特征[D];西南大学;2007年

8 熊焰;消费者初次网络购物信任和风险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李晔;师生信任及其对学生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庆;消费者对网络商店的信任及信任传递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良斌;大学生情绪智力、应对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静;家庭因素对大学生自尊及人际信任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静;服装网购消费者信任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4 王丽双;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古婷;大学生人际信任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隆景云;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蒋桂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展羽;社会比较信息对人际初始信任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1年

9 彭飞霞;幼儿教师人际信任与知识分享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韩剑宇;博客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井润田,席酉民,冯耕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群体决策过程的研究[J];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1994年01期

2 李伟民,梁玉成;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中国人信任的结构与特征[J];社会学研究;2002年03期

3 杨中芳,彭泗清;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J];社会学研究;1999年02期

4 杨宜音;“自己人”:信任建构过程的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年02期

5 彭泗清;信任的建立机制:关系运作与法制手段[J];社会学研究;1999年02期

6 王飞雪,山岸俊男;信任的中、日、美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年02期

7 张力为,符明秋;借用外国自陈量表的文化陷井[J];心理科学;2000年06期

8 张建新,MichaelH.Bond;指向具体人物对象的人际信任:跨文化比较及其认知模型[J];心理学报;1993年02期

9 宋维真,张建新,张建平,张妙清,梁觉;编制中国人个性测量表(CPAI)的意义与程序[J];心理学报;1993年04期

10 张建新,张妙清,梁觉;殊化信任与泛化信任在人际信任行为路径模型中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景霞;李志敏;江琦;;内隐社会认知发展研究述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苗艳敏;;内隐社会认知的研究方法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Z1期

3 吴波;;浅谈内隐自尊研究[J];华章;2010年34期

4 陈启山;;内隐社会认知研究述评[J];心理研究;2009年06期

5 佟丽君;侯东辉;;高中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联想测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6 曹运华;丛阳;;国内内隐记忆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23期

7 贺颖;江琦;;社会认知视角下的儿童攻击性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杨治良;孙连荣;;内隐社会认知研究发展述评[J];心理学探新;2009年04期

9 吴佳时;阎力;;双重态度模型与四分模型的比较[J];社会心理科学;2010年Z2期

10 胡志海;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雯;;内隐社会认知研究述评[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高旭辰;;内隐联结测验(IAT)理论模型评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周爱保;;内隐社会认知测量方法及其新进展[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岑国桢;;品德心理研究方法:回顾与前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张秀阁;;完美主义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张林;刁娟;;社会赞许行为与社会不赞许行为的社会认知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赵婷婷;梁毅;;大学生内隐自信的实证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姜子云;;类比关系与源问题数对图式归纳机制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胡林成;;刺激个数的自动加工:来自类数字Stroop效应和类SNARC效应的证据[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磊;闵锐;王丛;刘航飞;;COPSOQ的翻译与在组织心理学研究中的使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世侠 罗玲玲;高尔顿的“天才”理论[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上海中财期货 续剑锋;投资,从心理学的方法谈起[N];期货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卢家兴;心理学呼唤本土化体系[N];大众科技报;2004年

4 申继亮 鲁志鲲;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研究走向[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任俊 叶浩生;积极心理学:实现心理学价值回归的新视野[N];光明日报;2004年

6 白毅;儿童为何比成人更易受卡通片吸引?[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葛岩 上海交通大学认知与决策实验室;从黑箱到灰箱:心理与行为研究范式的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林崇德;中国心理学的三十年[N];光明日报;2008年

9 宋晖;认知科学的发展及其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陕西师范大学 霍涌泉;心理学研究的人文社会科学向度[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娟;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发展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宋娟;任务对掩蔽启动影响的ERPs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丽娴;妒忌的内隐特性:理论与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孟维杰;心理学文化品性[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永跃;基于事件前瞻记忆任务中的注意资源效应[D];浙江大学;2005年

6 吕静;脑力疲劳状态下注意特征及情绪变化的ERP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7 孟娟;走向人文科学心理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崔光辉;走向真实的世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陈有国;时间知觉自动与受控加工的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蔡圣刚;人格测量中的概率展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珊珊;人与环境之和谐的回归[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玉娟;心理学中的话语分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贺国荣;内隐社会认知:性别——领导刻板印象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邹玉梅;容貌特征的刻板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涛;自尊、性别认同和性别态度关系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孙里宁;体形的刻板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耿晓伟;自尊、自我概念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陈有国;时间知觉自动加工的视听通道效应与视听整合[D];西南大学;2007年

9 俞海运;社会认知的刻板解释偏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敬敏;误导信息效应中自动和意识加工的分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12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212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9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