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2 14:32
【摘要】:政府债务作为我国地方政府的重要融资工具,在弥补地方财力、促进地区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同时,债务风险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也在不断累积,且日益凸显,已成为我国经济可能的“灰犀牛”。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得到了初步控制。但地方政府债务背后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还存在隐性债务考虑不充分、风险成因定量研究不足、风险评估不够全面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机制→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框架下重新审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结合国家审计署、财政部等相关公开数据,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结构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财政分权、政治体制、宏观政策和债务管理等4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并运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验证。接着运用常规指标、资产负债表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对债务风险进行了全面评估。然后,对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以将债务风险控制在地方政府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为目标,分别从处理债务风险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有效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路和措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第一,在梳理已有相关文献和报告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新中国建立前、新中国建立初期、改革开放初期和分税制改革后四个阶段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结果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接着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现状(包括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规模及隐性债务规模)、结构现状(包括行政层级、区域、举债主体、资金来源、债务投向、债务偿还期限等分布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深入剖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文章从财政分权、政治体制、宏观政策和债务管理制度四个角度对债务风险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财政分权因素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政治体制中的政绩考核因素则是风险形成的内在动力,宏观政策因素是风险形成的催化剂,而债务管理制度因素则是风险形成的技术层面原因。第三,根据以上分析,从省级层面定量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基于数据的可得性,运用30个省级政府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债务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因素、政绩考核因素等均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显著影响。其中,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债务风险越低;政府间晋升竞争越激烈,债务风险越高。通过对比定量分析结果与前文理论分析逻辑可知,定量分析结果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这为管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实证依据。第四,多角度、全面、客观评估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首先根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表现形式,将债务风险分为规模风险、结构风险、效率风险和外在风险,并分别进行阐述。然后运用负债率、债务率和偿债率等六大常规指标对债务风险进行逐项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体风险可控,存在一定举债空间,但债务隐性化问题严重,局部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风险不容忽视。接着通过构建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从总资产和流动性资产角度分别对债务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总资产角度看,我国地方政府的总资产完全可以覆盖其总负债且还有一定空间;从流动性资产角度考虑,当或有债务转化率高于50%时,需警惕和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最后,在稳增长和防风险双重政策目标下,通过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对债务风险进行了综合测评。结果发现,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债务风险得分较低,而经济较落后的西部省份债务风险得分反而较高,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程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第五,对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经验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介绍美国和日本的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风险管理体制,梳理巴西和墨西哥处置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做法,并阐述哥伦比亚的债务风险预警经验,文章得出可供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借鉴的几点启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要利用和管理相结合、管理地方政府债务要制度约束和市场监督相结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和宏观经济调控相结合、应对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要事前预警和事后处置相结合。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有必要从宏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视角出发,处理好债务风险管理与经济发展、城镇化、区域差异之间的关系,也要结合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将风险管理纳入财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之中,完善债务风险内部管理机制,将债务风险控制在地方政府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812.5
【图文】:
全文技术路线图
图 2 1997 年至 2010 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长率变化:上图中 2002 年债务余额增长率为 1998-2002 年的年均增长率,2007 年债务余002-2007 年的年均增长率。据来源:审计署 2011 年第 35 号公告。据《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止 2012 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
本文编号:2725812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812.5
【图文】:
全文技术路线图
图 2 1997 年至 2010 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长率变化:上图中 2002 年债务余额增长率为 1998-2002 年的年均增长率,2007 年债务余002-2007 年的年均增长率。据来源:审计署 2011 年第 35 号公告。据《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止 2012 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源;秦玉奇;王群群;;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绩效评估、影响机制及优化治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年11期
2 刘家凯;蔡秋宇;;地方政府债务置换问题研究[J];财政监督;2015年33期
3 刁伟涛;;财政新常态下地方政府债务流动性风险研究:存量债务置换之后[J];经济管理;2015年11期
4 程宇丹;龚六堂;;财政分权下的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2015年11期
5 钟辉勇;陆铭;;中国经济的欧洲化——统一货币区、央地关系和地方政府债务[J];学术月刊;2015年10期
6 詹向阳;郑艳文;;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影响[J];中国金融;2015年20期
7 杨华领;宋常;;地方政府债务、产权属性与公司税负[J];财经论丛;2015年08期
8 路振家;闫宁;范嘉琛;;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实思考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15年40期
9 杨林;侯欢;;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再思考[J];财经论丛;2015年05期
10 缪小林;;什么拉动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J];地方财政研究;201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成涛林;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2 谢群;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3 史朝阳;经济增长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5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725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