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山西省民间体育社团管理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6 11:23
   我国群众体育的快速发展,即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我国“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等国家战略的引导。随着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繁荣,民间体育社团作为群众体育的优良载体迅速崛起,成为社区体育与乡村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然而,我国民间体育社团在发展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条主线出发,利用“新木桶理论”、社会生态学等理论结合“山西闹他协会”的个案实证研究,分析山西省民间体育社团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及成因,探索山西民间体育社团的管理建设路径,切实发挥民间体育社团的功能。此次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个案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山西省民间体育社团管理建设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具有代表性的“山西闹他协会”为个案分析对象,对“山西闹他协会”的基本情况、活动情况、活动特征等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山西民间体育社团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山西省民间体育社团发展的策略。据研究表明,民间体育社团兴起的原因有:社会变迁需要、全民健康需要、文化发展需要。民间体育社团活动的特征为:活动时间碎片化、活动物资共享化、活动形式无变化。根据调查表明,山西省民间体育社团的发展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民间体育社团的“底板”厚度和半径不足,存在政治政策环境差、研究基础薄弱、体育文化缺失等问题;民间体育社团“围板”存在短板,存在资金供给不足、专业人才短缺、体育公共空间缺失等问题;民间体育社团“桶箍”弹性不足,无论是政府外部管理还是社团内部管理,都存在管理机制过于松散或过于严苛的问题。针对民间体育社团的缘起、活动特征、出现的问题及成因,提出山西省民间体育社团管理建设的对策:为民间体育社团发展打造坚实宽广的“底板”,加大政策支持、加快科研进程、发展体育文化;探索弥补民间体育社团发展“短板”的新方式,发挥长板优势、长善救失、推动社团市场化;制定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机制。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812.1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2 核心概念释义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释义
        2.1.1 群众体育
        2.1.2 自组织
        2.1.3 民间体育社团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生态学理论
        2.2.2 新木桶理论
    2.3 民间体育社团发展的动因
        2.3.1 社会变迁需要
        2.3.2 全民健康需要
        2.3.3 文化发展需要
3 “山西闹他协会”民间体育社团个案研究
    3.1 社团基本情况
    3.2 社团活动情况
        3.2.1 社团活动基本情况
        3.2.2 社团活动的管理建设
        3.2.3 社团活动开展的特征
    3.3 社团发展困境及策略
        3.3.1 社团发展困境
        3.3.2 社团发展策略
4 新木桶理论下山西省民间体育社团发展困境及成因
    4.1 民间体育社团的“底板”厚度和半径不足
        4.1.1 政治政策环境差
        4.1.2 研究基础薄弱
        4.1.3 体育文化缺失
    4.2 民间体育社团的“围板”存在短板
        4.2.1 资金来源单一,造血能力不足
        4.2.2 专业社会指导员短缺,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4.2.3 公共空间紧缺,活动场地受限
    4.3 民间体育社团的“桶箍”弹性不足
        4.3.1 桶箍过松的危害
        4.3.2 桶箍过紧的危害
5 新木桶理论下山西省民间体育社团发展对策
    5.1 为民间体育社团发展打造坚实广阔的“底板”
        5.1.1 加大政策支持
        5.1.2 加快研究进程
        5.1.3 丰富体育文化
    5.2 弥补民间体育社团发展的“短板”
        5.2.1 “木板斜放”,发挥长板优势
        5.2.2 “木板互补”,探索修补短板的新方式
        5.2.3 推进民间体育社团市场化
    5.3 制定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机制
        5.3.1 建立松弛有度的政府外部管理模式
        5.3.2 构建和谐民主的社团内部管理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山西闹他协会”实践专家访谈记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文星;;2011—2016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综述[J];青少年体育;2017年02期

2 张慈军;;贵州省高校网络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J];武术研究;2017年02期

3 姜柳;;中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实施与建议[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4 张燕晓;秦国辉;;论高校体育社团建设[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年01期

5 王洁群;王磊;宋鸽;;后奥运时期我国省区市体育社团改革理论与发展模式述评[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年02期

6 温宇;;高校体育社团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科技资讯;2018年27期

7 张康;兰青;;“三走”活动对高校体育社团的促进作用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08期

8 林永超;张力;田涛;丁文青;;黄石市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年27期

9 朱孝红;;新时期我国体育社团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探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8年05期

10 蒋宏宇;李理;;治理视域下体育社团社会责任的履行困境及其实现路径[J];四川体育科学;201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保;澳门大众体育推广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2 王晓毅;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4 沈丽玲;近代江苏省城市体育社团的发展演变(1895~1937)[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5 董众鸣;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6 范冬云;广州市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7 杨双平;我国自发性业余篮球联盟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4年

8 高文景;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赛风赛纪监督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6年

9 杨华照;香港体育演进、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走向[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张振龙;我国体育社团基本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骏妹;不同锻炼频率的体育社团活动对初中生自我认识、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2 周婷婷;泰兴市体育社团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3 宋歌;江苏省体育社团形象塑造路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4 朱士玉;华南理工大学体育社团发展的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5 王鹏威;山西省民间体育社团管理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6 李锋;山东省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

7 陈温瑶;社会力量办体育背景下的温州市体育社团改革发展路径研究[D];温州大学;2019年

8 张民月;习水县中学体育社团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年

9 苏宁;邯郸市体育社团组织承接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10 谷瑞华;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校园文化中的价值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86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886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9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