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唐移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0 00:19
“移书”,作为我国古代官署常用的公文文种之一,在国家政务的处理上,在行政命令的传达上,在官府之间信息的沟通上,甚至于在当时诸侯争霸、战火纷飞的动乱的历史环境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先秦时期,由于统治者管理的需要、文书职官制度的强化、文字的进步和书写载体的增多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移书应运而生,逐渐生长起来并具备初步的写作雏形。但这一时期的移书还处于萌芽阶段,各方面条件还不够成熟、稳定,所以,这时的移书在文种名称上表现出一定的依附性,主要依附于“书”“檄”“记”等文体而存在,并且留存数量较少、行文目的也比较单一。秦汉时期,由于公文撰写制度的完善,撰写机构和人员的统一以及书写材料的进步,为移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所以,这一时期的移书逐渐由萌芽阶段过渡到发展阶段,不但在创作数量上与日俱增、行文方向上日趋完善,而且在文种功能上也不断丰赡。并且,这时的移书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其文种特征也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写作格式上的逐渐规范、写作内容上的不断丰富以及语言风格上的变化多元。魏晋时期,由于统治者对公文写作的重视,士人公文创作意识的觉醒以及纸张的推广流行,移书进入到兴盛阶段。这...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四、研究途径与方法
第一章 先秦时期:移书的萌芽
第一节 移书起源时间考证
一、移书名称的由来
二、移书产生的原因
三、关于移书起源时间的争议
第二节 先秦时期移书的时代特点
一、文种名称具有依附性
二、留存数量较少
三、行文目的单一
第三节 先秦时期移书的文种特征
一、写作格式灵活
二、写作事项广泛
三、写作用语自由
第四节 先秦时期移书的作用
一、指导政事工作
二、促进信息交流
三、加强列国合作
第二章 秦汉时期:移书的发展
第一节 秦汉时期移书发展的社会条件
一、秦汉公文制度的完善
二、秦汉公文撰写机构和人员的统一
三、秦汉书写字体及书写材料的进步
第二节 秦汉时期移书的时代特点
一、创作数量与日俱增
二、行文方向日趋完善
三、文种功能不断丰赡
四、“檄”“移”界限依旧模糊
第三节 秦汉时期移书的文种特征
一、写作格式规范化
二、写作内容丰富化
三、语言风格多元化
第三章 魏晋时期:移书的兴盛
第一节 魏晋时期移书兴盛的社会条件
一、统治者对公文写作的重视
二、士人公文创作意识的觉醒
三、纸张的推广及流行
第二节 魏晋时期移书的时代特点
一、移书开始独立成体
二、文种功能进一步完善
第三节 魏晋时期移书的文种特征
一、篇章布局唯美化
二、语言风格骈俪化
三、写作技巧多样化
第四章 南北朝时期:移书的成熟
第一节 南北朝时期移书成熟的社会条件
一、各种公文写作理论的形成
二、公文写作修辞之风的盛行
三、士人公文创作积极性的增强
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移书的时代特点
一、规范性移书大量涌现
二、创作类型丰富
三、名家名篇广为流传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移书的文种特征
一、写作格式程式化
二、骈体风格主流化
三、叙事模式灵活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本人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移书让太常博士》的文学价值与经学史意义[J]. 龙文玲.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2]移文流变考述——兼及《北山移文》在唐宋时期的文学接受[J]. 张振谦.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3]两汉“移”“檄”并题、混称现象探析[J]. 时英英.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4]两汉移文行文关系、内容与文体特征探微[J]. 时英英.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 (04)
[5]先秦移文管窥[J]. 时英英. 吕梁学院学报. 2015(01)
[6]读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汉代经学“古文”争议缘起及相关经学史论题探[J]. 刘巍. 社会科学研究. 2012(04)
[7]试论南朝檄移文[J]. 刘涛.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8]《文选·北山移文》吕向注再辨[J]. 丁红旗. 兰州学刊. 2009(01)
[9]《文选》“移”类的文体特征与选文的学术意味[J]. 李乃龙. 钦州学院学报. 2008(04)
[10]跋吐鲁番新出《唐显庆元年(656)西州宋武欢移文》[J]. 刘安志.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06(00)
硕士论文
[1]唐前移文研究[D]. 时英英.郑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67682
【文章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的创新之处
四、研究途径与方法
第一章 先秦时期:移书的萌芽
第一节 移书起源时间考证
一、移书名称的由来
二、移书产生的原因
三、关于移书起源时间的争议
第二节 先秦时期移书的时代特点
一、文种名称具有依附性
二、留存数量较少
三、行文目的单一
第三节 先秦时期移书的文种特征
一、写作格式灵活
二、写作事项广泛
三、写作用语自由
第四节 先秦时期移书的作用
一、指导政事工作
二、促进信息交流
三、加强列国合作
第二章 秦汉时期:移书的发展
第一节 秦汉时期移书发展的社会条件
一、秦汉公文制度的完善
二、秦汉公文撰写机构和人员的统一
三、秦汉书写字体及书写材料的进步
第二节 秦汉时期移书的时代特点
一、创作数量与日俱增
二、行文方向日趋完善
三、文种功能不断丰赡
四、“檄”“移”界限依旧模糊
第三节 秦汉时期移书的文种特征
一、写作格式规范化
二、写作内容丰富化
三、语言风格多元化
第三章 魏晋时期:移书的兴盛
第一节 魏晋时期移书兴盛的社会条件
一、统治者对公文写作的重视
二、士人公文创作意识的觉醒
三、纸张的推广及流行
第二节 魏晋时期移书的时代特点
一、移书开始独立成体
二、文种功能进一步完善
第三节 魏晋时期移书的文种特征
一、篇章布局唯美化
二、语言风格骈俪化
三、写作技巧多样化
第四章 南北朝时期:移书的成熟
第一节 南北朝时期移书成熟的社会条件
一、各种公文写作理论的形成
二、公文写作修辞之风的盛行
三、士人公文创作积极性的增强
第二节 南北朝时期移书的时代特点
一、规范性移书大量涌现
二、创作类型丰富
三、名家名篇广为流传
第三节 南北朝时期移书的文种特征
一、写作格式程式化
二、骈体风格主流化
三、叙事模式灵活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本人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移书让太常博士》的文学价值与经学史意义[J]. 龙文玲.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2]移文流变考述——兼及《北山移文》在唐宋时期的文学接受[J]. 张振谦.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3]两汉“移”“檄”并题、混称现象探析[J]. 时英英.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4]两汉移文行文关系、内容与文体特征探微[J]. 时英英.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 (04)
[5]先秦移文管窥[J]. 时英英. 吕梁学院学报. 2015(01)
[6]读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汉代经学“古文”争议缘起及相关经学史论题探[J]. 刘巍. 社会科学研究. 2012(04)
[7]试论南朝檄移文[J]. 刘涛.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8]《文选·北山移文》吕向注再辨[J]. 丁红旗. 兰州学刊. 2009(01)
[9]《文选》“移”类的文体特征与选文的学术意味[J]. 李乃龙. 钦州学院学报. 2008(04)
[10]跋吐鲁番新出《唐显庆元年(656)西州宋武欢移文》[J]. 刘安志.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06(00)
硕士论文
[1]唐前移文研究[D]. 时英英.郑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67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967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