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4 02:52
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着引领性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知识与技能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不断地提升。一次性的终结性职业教育对文秘专业学生来说并不公平。为中职生开辟一个良好的升学渠道是非常有必要的,中高职文秘专业的衔接将成为有利于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发展的途径之一,而课程衔接又是中高职文秘专业衔接的核心要素。论文通过调査问卷、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比较等方式对广西中髙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的现状进行了调査和分析,先是明确了调研的目的和对象;基于对人才培养、专业对接、招生考核、学习情况、生源特点等方面,对文秘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情况做了简要的分析;其次,对课程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缺少统一的依据、课程内容存在重复、课程标准缺乏系统、课程评价固化单一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中高职管理体制无对接、中职与高职学校缺少沟通、中高职课程衔接缺少统一标准、招生考试制度有待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缺乏五个方面对广西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依据和背景
1. 社会经济转型对人才的需求
2.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
3. 广西中高职文秘专业发展的诉求
(二) 研究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三) 研究综述
1. 国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综述
2. 国内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综述
(四) 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1. 研究思路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4. 技术路线
(五) 研究理论
1. 国家资格框架
2. 布鲁纳课程理论
(六) 概念界定
1. 课程衔接
2. 文秘专业
二、广西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设计
1. 调研的基本情况
2. 调研情况分析
(二) 广西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1. 课程目标不够明确
2. 课程设置缺少统一的依据
3. 课程内容存在重复
4. 课程标准缺乏系统
5. 课程评价固化单一
(三) 广西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中高职管理体制不对接
2. 中高职缺乏有效的沟通
3. 中高职课程衔接缺少统一的标准
4. 对口招生考试制度有待完善
5. “双师型”师资队伍缺乏
三、广西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的可行性和原则
(一) 可行性
1.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政策为文秘专业课程衔接提供了政策基础
2. 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文秘专业课程衔接提供了市场保障
3. 文秘人才的递进性成长规律为文秘专业课程衔接提供了实施依据
(二) 原则
1. 目标递进性原则
2. 市场导向原则
3. 能力本位原则
4. 模块衔接原则
四、实现广西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的策略
(一) 健全科学合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保障机制
1. 成立中高职衔接组织机构
2. 完善招生考试制度
3. 建立弹性的选课制度
(二) 明确培养目标
(三) 建立统一的课程衔接标准
1. 构建国家层面中高职文秘专业统一的课程衔接标准
2. 贯彻广西层面中高职文秘专业系统的课程衔接标准
(四) 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
1. 统一课程评价标准
2. 评价主体多元化
(五) 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
1. 加大引进“双师型”师资队伍
2. 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模式
五、广西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设计
(一) 文秘人才培养目标衔接
1. 文秘专业工作岗位分析
2. 文秘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3. 根据职业能力实现文秘专业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
(二) 文秘专业课程设置衔接
(三) 文秘专业课程内容衔接
(四) 文秘专业课程标准衔接
(五) 文秘专业课程评价衔接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的中高职衔接研究[J]. 吴少华. 教育与职业. 2018(07)
[2]文秘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路径探析——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周炫,熊畅.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1)
[3]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路径构建与创新[J]. 汤炜光. 教育与职业. 2016(15)
[4]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 张红英,沈苏林,丁宗胜. 大学教育. 2016(04)
[5]浙江省文秘教育中高职衔接的现状与对策[J]. 郑迪松. 职教通讯. 2015(14)
[6]江苏与山东“中本衔接”项目的比较分析[J]. 王志华,董存田,葛宏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5(07)
[7]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以“3+4”项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 顾国清. 职教通讯. 2014(27)
[8]课程衔接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石[J]. 徐国庆.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21)
[9]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文秘专业“文书写作”课程开发[J]. 方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3(04)
[10]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策略研究[J]. 贾艳丽.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3(03)
博士论文
[1]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 谭强.西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张雅文.上海师范大学 2017
[2]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黄石辉.江西农业大学 2017
[3]广西中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D]. 李健龙.广西师范大学 2017
[4]数控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个案研究[D]. 蓝小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7
[5]“中—高—本”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策略研究[D]. 杨晓荣.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7
[6]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研究[D]. 邓佳楠.东华理工大学 2016
[7]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有效衔接的研究[D]. 王伟英.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6
[8]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 黄秀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4
[9]中高职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邵元君.华东师范大学 2013
[10]构建我国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D]. 石咪咪.曲阜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62429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依据和背景
1. 社会经济转型对人才的需求
2.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
3. 广西中高职文秘专业发展的诉求
(二) 研究的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三) 研究综述
1. 国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综述
2. 国内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综述
(四) 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1. 研究思路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4. 技术路线
(五) 研究理论
1. 国家资格框架
2. 布鲁纳课程理论
(六) 概念界定
1. 课程衔接
2. 文秘专业
二、广西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 调查设计
1. 调研的基本情况
2. 调研情况分析
(二) 广西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1. 课程目标不够明确
2. 课程设置缺少统一的依据
3. 课程内容存在重复
4. 课程标准缺乏系统
5. 课程评价固化单一
(三) 广西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中高职管理体制不对接
2. 中高职缺乏有效的沟通
3. 中高职课程衔接缺少统一的标准
4. 对口招生考试制度有待完善
5. “双师型”师资队伍缺乏
三、广西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的可行性和原则
(一) 可行性
1. 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政策为文秘专业课程衔接提供了政策基础
2. 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文秘专业课程衔接提供了市场保障
3. 文秘人才的递进性成长规律为文秘专业课程衔接提供了实施依据
(二) 原则
1. 目标递进性原则
2. 市场导向原则
3. 能力本位原则
4. 模块衔接原则
四、实现广西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的策略
(一) 健全科学合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保障机制
1. 成立中高职衔接组织机构
2. 完善招生考试制度
3. 建立弹性的选课制度
(二) 明确培养目标
(三) 建立统一的课程衔接标准
1. 构建国家层面中高职文秘专业统一的课程衔接标准
2. 贯彻广西层面中高职文秘专业系统的课程衔接标准
(四) 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
1. 统一课程评价标准
2. 评价主体多元化
(五) 提升师资队伍的素质
1. 加大引进“双师型”师资队伍
2. 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模式
五、广西中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衔接设计
(一) 文秘人才培养目标衔接
1. 文秘专业工作岗位分析
2. 文秘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3. 根据职业能力实现文秘专业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
(二) 文秘专业课程设置衔接
(三) 文秘专业课程内容衔接
(四) 文秘专业课程标准衔接
(五) 文秘专业课程评价衔接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的中高职衔接研究[J]. 吴少华. 教育与职业. 2018(07)
[2]文秘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路径探析——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周炫,熊畅.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1)
[3]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路径构建与创新[J]. 汤炜光. 教育与职业. 2016(15)
[4]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 张红英,沈苏林,丁宗胜. 大学教育. 2016(04)
[5]浙江省文秘教育中高职衔接的现状与对策[J]. 郑迪松. 职教通讯. 2015(14)
[6]江苏与山东“中本衔接”项目的比较分析[J]. 王志华,董存田,葛宏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5(07)
[7]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以“3+4”项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 顾国清. 职教通讯. 2014(27)
[8]课程衔接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石[J]. 徐国庆.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21)
[9]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文秘专业“文书写作”课程开发[J]. 方梅.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3(04)
[10]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策略研究[J]. 贾艳丽.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3(03)
博士论文
[1]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 谭强.西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张雅文.上海师范大学 2017
[2]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黄石辉.江西农业大学 2017
[3]广西中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D]. 李健龙.广西师范大学 2017
[4]数控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个案研究[D]. 蓝小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7
[5]“中—高—本”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策略研究[D]. 杨晓荣.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7
[6]江西省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衔接研究[D]. 邓佳楠.东华理工大学 2016
[7]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有效衔接的研究[D]. 王伟英.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6
[8]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 黄秀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4
[9]中高职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邵元君.华东师范大学 2013
[10]构建我国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D]. 石咪咪.曲阜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62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3062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