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激励与约束已成为管理的核心职能。但目前对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研究还很不系统,特别是面对知识经济新环境如何去设计新的有效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目前的研究成果还颇为鲜见。因此,如何考虑知识经济新环境特点,研究和设计新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已成为各类组织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管理课题。 本文紧密结合知识经济的环境特点,充分考虑组织管理及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的变化趋势,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应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组织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问题,初步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本文将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体系归纳为四大部分:个体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群体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公共资源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隐蔽违规行为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全文紧紧围绕这四类机制设计问题,系统研究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方法,针对实际问题需要设计具体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并在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各种具体问题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归纳、总结,使其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研究,从而形成了一整套比较系统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理论与方法。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些理论与方法在管理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本文提出了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的管理博弈机制式表述方法,并详细研究其具体的表述模型。 本文设计了基于综合管理模式和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员工个体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数学模型,还建立了基于多层次需求理论的知识员工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模型。这些研究大大拓展了现有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充分考虑了知识经济的环境背景,考虑知识要素及知识产权的作用,设计一系列具体的团队工作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为组织解决团队工作“搭便车”问题及对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激励
【关键词】:激励 约束 管理激励与约束 机制设计 知识经济 管理博弈 机制式表述 草原管理 生态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1
【分类号】:C936
【目录】:
- 1 绪论10-27
- 1.1 问题的提出10-12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2-18
- 1.3 选题的意义18-21
- 1.4 论文结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21-26
- 1.5 小结26-27
- 2 知识经济环境研究27-45
- 2.1 知识经济及其特点27-29
- 2.2 知识与知识管理29-31
- 2.3 知识资本及其构成31-33
- 2.4 知识经济挑战传统管理33-35
- 2.5 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组织模式变革35-37
- 2.6 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管理激励与约束要素37-39
- 2.7 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39-43
- 2.8 小结43-45
- 3 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理论45-66
- 3.1 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45-48
- 3.2 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体系48-50
- 3.3 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理论概述50-53
- 3.4 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问题分类53-57
- 3.5 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框图57-61
- 3.6 管理博弈机制式基本表述61-64
- 3.7 小结64-66
- 4 个体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66-111
- 4.1 个体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概述66-68
- 4.2 个体管理问题的管理非合作博弈机制式表述68-75
- 4.3 基于企业综合管理模式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75-82
- 4.4 基于不同管理模式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82-91
- 4.5 知识员工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研究91-97
- 4.6 个体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定性设计97-109
- 4.7 小结109-111
- 5 群体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111-176
- 5.1 群体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概述111-112
- 5.2 群体管理问题的管理合作博弈机制式表述112-119
- 5.3 群体管理问题的管理非合作博弈机制式表述119-129
- 5.4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团队工作绩效测评及其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129-134
- 5.5 具有知识与能力互补效应的团队工作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134-139
- 5.6 基于二级委托-代理的团队工作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139-146
- 5.7 多阶段动态博弈团队工作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146-152
- 5.8 基于知识共享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152-160
- 5.9 群体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定性设计160-174
- 5.10 小结174-176
- 6 隐蔽违规行为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176-212
- 6.1 隐蔽违规行为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概况176-177
- 6.2 隐蔽违规管理问题的管理博弈机制式表述177-185
- 6.3 资源开发中环境保护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185-194
- 6.4 “打假”工作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194-202
- 6.5 隐蔽违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定性设计202-210
- 6.6 小结210-212
- 7 公共资源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212-258
- 7.1 公共资源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概述212-213
- 7.2 公共资源问题的管理博弈机制式表述213-224
- 7.3 草原退化分析与草原资源保护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224-234
- 7.4 牲畜品种结构优化及草原资源保护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234-240
- 7.5 草原综合治理及其科学利用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240-247
- 7.6 公共资源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定性设计247-256
- 7.7 小结256-258
- 8 内蒙古草原资源利用及其保护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实证分析研究258-304
- 8.1 内蒙古经济资源及经济发展状况258-259
- 8.2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资源状况259-263
- 8.3 内蒙古草原退化状况263-276
- 8.4 过度放牧行为的模拟分析276-285
- 8.5 改良牲畜品种结构的效果分析285-286
- 8.6 围栏封育效果分析286-287
- 8.7 人工草场建设效果分析287-288
- 8.8 内蒙古草原资源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实证分析288-296
- 8.9 内蒙古畜牧业发展及草原资源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中存在的问题296-297
- 8.10 完善内蒙古草原资源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对策思考297-302
- 8.11 小结302-304
- 9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生态建设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实证研究304-319
- 9.1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概况304
- 9.2 生态建设情况304-305
- 9.3 围场县生态建设中初步形成的有效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305-312
- 9.4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对完善围场县生态建设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若干对策思考312-318
- 9.5 小结318-319
- 10 结论与展望319-323
- 致谢323-324
- 参考文献324-33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强;张颖慧;;论逆向选择下的小额信贷风险控制机制[J];财会月刊;2011年24期
2 林敏;;新农村发展绿色建筑激励约束机制设计[J];生态经济;2011年08期
3 庞靖宇;;云南联通固网项目后评价机制设计[J];项目管理技术;2011年08期
4 田剑;高攀;;多属性逆向拍卖机制设计研究述评[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年05期
5 王宏;周勤;;拍卖中的合谋与腐败研究综述[J];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02期
6 刘鸿渊;孙丽丽;;跨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1年08期
7 王红丽;陆云波;;主动人际策略下的信任治理[J];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03期
8 ;声音[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年11期
9 黄河;吴宝霞;;采购拍卖与谈判机制设计及其贝叶斯均衡策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方燕;张昕竹;;递增阶梯定价:一个综述[J];经济评论;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歆晔;唐忆文;;商务区碳中和机制设计——以上海虹桥商务区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2 常伟;苏振华;;“一事一议”为何效果不佳:基于机制设计视角[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刘晓峰;黄沛;;提前销售中返还策略的机制设计[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建强;;机制设计理论在职教工作中的运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C];2008年
5 薛培金;;如何在工程招投标中实现业主与承包商双赢[A];七省市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辛琳;;和合视角下管理文化的机制设计研究[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帆;廖貅武;李垣;梁建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有效供给的机制设计[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丁利;;核实技术,激励与举证责任配置——以医疗事故纠纷为例[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栾大龙;李江华;梁彦昌;;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博奕机制设计研究[A];质量——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10 陈洁;王方华;;基于卡特尔模型的营销渠道分销商联盟机制设计[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博士 亓菁晶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安;机制设计是节能减排的关键[N];中国能源报;2010年
2 斯蒂芬妮·史密斯 斯坦福法学院讲师 詹妮特·马丁内兹 斯坦福法学院高级讲师 翻译 广东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 张欣 江和平;争议机制设计的分析框架(上)[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水城;用好的机制设计好的未来[N];国际商报;2007年
4 记者 刘們;完善机制设计 化解金融危机[N];上海科技报;2009年
5 斯蒂芬妮·史密斯 詹妮特·马丁内兹 翻译 广东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 张欣 江和平;争议机制设计的分析框架(下)[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张志峰;倪正东:机制设计比退出渠道更重要[N];证券日报;2003年
7 马海邻;“机制设计”成热门词汇[N];解放日报;2007年
8 袁蓉君;奠定机制设计理论基础 三位美国学者荣获诺奖[N];金融时报;2007年
9 金融学博士 程实;诺奖智慧指引经济协调机制设计[N];证券时报;2007年
10 程实;机制设计理论:因识别市场机制是否有效而获奖[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存金;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01年
2 张忠宇;我国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机制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盛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制度归因、实证分析与对策设计[D];同济大学;2005年
5 曹元芳;经济转型期中国金融道德风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6 张立军;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总体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孙鹏程;建筑节能服务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王林秀;清洁生产驱动因素及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9 王若平;银行监管行为的博弈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陈跃刚;网络广告品供应链上各主体间的行为策略与协调机制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锐敏;乡镇企业再思考:一个基于关系型合约的理论[D];复旦大学;2008年
2 桂黄宝;基于非完全共同利益合作创新机制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李小娟;我国国有产权拍卖机制的相关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新钢;企业激励机制设计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张越利;对建立节约交易费用的经济行政法制度结构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5年
6 宫培海;国有企业经理人性化激励机制设计[D];山东大学;2005年
7 赵舒;基于股权的薪酬激励工具及其在知识型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8 李益生;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电网运行风险控制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9 王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武宏程;武器装备采办市场中寻租行为分析及治理对策[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4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344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