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阅读业务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移动阅读业务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从手机报业务,Kindle电子阅读器等出现,移动阅读就进入了人们的生活。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终端的多样化,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移动阅读是指用手机或电子书阅读器等综合通信终端的口袋化、移动化、个人化的电子阅读行为。移动阅读满足了人们对大量即时信息和深度阅读的需求。 对于移动阅读业务运营企业来说,消费者的持续使用行为比初次接受行为更重要,移动阅读业务的持续使用与否是该业务成功的关键。在对已有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研究模型,从感知价值理论的收益和付出视角,对移动阅读业务的持续使用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将感知收益(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感知形象提升)和感知付出(感知费用水平、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纳入模型,提出了移动阅读业务的持续使用行为研究模型。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到318份有效问卷,经过实证分析,探讨了包括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感知形象提升、感知费用水平、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满意度、态度、自我效能、主观规范及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移动阅读业务的持续使用模型能够有效地解释用户对于移动阅读业务的持续使用意愿。其中,满意度、感知有用性和自我效能是影响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三个最重要的影响变量,感知娱乐性、主观规范、感知形象提升、感知易用性和感知费用水平对于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形成具重要作用。 本文基于此研究,结合AISAS理论的五阶营销模型,对移动阅读企业的营销工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移动阅读业务 计划行为理论 感知价值 持续使用意愿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3;F2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背景11-15
- 1.1.1 移动阅读业务概述11-12
- 1.1.2 移动阅读业务分类12-13
- 1.1.3 移动阅读业务特征13
- 1.1.4 移动阅读业务发展的趋势和问题13-15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5
- 1.3 研究方法15
- 1.4 研究框架15-17
- 1.5 研究成果和创新点17-18
- 第二章 理论概述18-28
- 2.1 持续使用行为相关理论综述18-25
- 2.1.1 计划行为理论综述18-22
- 2.1.2 其他相关行为理论综述22-25
- 2.2 感知价值理论25-27
- 2.2.1 感知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25-26
- 2.2.2 感知价值理论的相关研究26-27
- 2.3 小结27-28
- 第三章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28-39
- 3.1 构建概念模型28-30
- 3.1.1 研究构思28-29
- 3.1.2 本研究概念模型29-30
- 3.2 变量定义与测量30-35
- 3.2.1 移动阅读业务的持续使用意愿30-31
- 3.2.2 主观规范31
- 3.2.3 自我效能31-32
- 3.2.4 态度32
- 3.2.5 满意度32-33
- 3.2.6 感知收益&感知付出33-35
- 3.3 研究假设的提出35-38
- 3.3.1 满意度、态度与移动阅读业务持续使用意愿35-36
- 3.3.2 自我效能与移动阅读业务持续使用意愿36
- 3.3.3 主观规范与移动阅读业务持续使用意愿36-37
- 3.3.4 感知价值、满意度与移动阅读业务持续使用意愿37-38
- 3.4 小结38-39
-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39-46
- 4.1 变量的测量39
- 4.2 初始问卷修改39-40
- 4.2.1 初稿设计39-40
- 4.2.2 测试及修改40
- 4.3 数据收集40-41
- 4.3.1 样本选取40
- 4.3.2 抽样方法40-41
- 4.3.3 样本规模41
- 4.4 数据分析方法41-45
- 4.4.1 描述性统计41
- 4.4.2 信度分析41-42
- 4.4.3 因子分析42
- 4.4.4 结构方程42-45
- 4.5 小结45-46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验证46-59
- 5.1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46-52
- 5.1.1 问卷描述统计分析46-47
- 5.1.2 问卷信度分析47-49
- 5.1.3 问卷效度分析49-52
- 5.2 实证假设验证分析52-58
- 5.2.1 移动阅读业务的使用行为分析52-54
- 5.2.2 实证假设检验分析54-58
- 5.3 小结58-59
- 第六章 移动阅读业务营销建议59-63
- 6.1 移动阅读业务的用户群分类59-60
- 6.2 移动阅读业务阶段营销建议60-62
- 6.3 小结62-63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63-67
- 7.1 研究总结63-65
- 7.1.1 各变量之间的关系63-65
- 7.1.2 移动阅读业务营销建议65
- 7.2 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建议65-67
- 参考文献67-73
- 致谢73-7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4-75
- 附录:调查问卷75-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爱民;田团;高超;;网上书店顾客忠诚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消费经济;2008年04期
2 罗丞;邰秀军;郑庆昌;;消费者对安全食品购买倾向的实证研究——来自厦门市的调查发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王智宁;吴应宇;叶新凤;;员工知识共享的计划行为模型:基于江苏高科技企业问卷调查的分析[J];情报杂志;2011年03期
4 刘丽琼;綦欣德;;网络信任及作用机制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8期
5 张洁;章雪岩;易明;;ERP环境下的技术采纳模型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年03期
6 李则余;余伟;廖振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企业节能减排意愿研究——基于江西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意愿调查[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3期
7 刘宇翔;;农民合作组织成员参与管理的意愿与行为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05期
8 郑国中;;驱动饭店顾客忠诚因素之分析[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6年04期
9 刘枫;李晋瑶;;基于互联网的消费者行为模式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2期
10 冯缨;赵喜仓;;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路径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爽;毕重增;;规范、过去行为和自我同一性对消费者行为中态度-行为关系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亓爱魁;冯海旗;;基于感知价值的移动商务接受模型及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郝志红;;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预测模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业敏;毛志雄;高峰;;锻炼意向与行为关系:第三变量的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段文婷;江光荣;;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决策过程的特征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马娟;杜荣;张卫莉;;政府财政部门内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姜峰;侯玉波;;思维方式与健康行为: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于涛;许百华;;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专业性心理求助行为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胡洁瑛;郑全全;;环境意识研究:公众现状调查和行为模型构建[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蒋廉雄;卢泰宏;;品牌形象:顾客价值-满意-忠诚关系结构中的新变量[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甘 编译;增加顾客的感知价值[N];中国花卉报;2007年
2 湖南省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 陈志辉;旅行社如何塑造忠诚游客[N];中国旅游报;2009年
3 记者 张林军;强迫消费最让消费者不爽[N];大众科技报;2008年
4 谢利华;从资费竞争看定价策略[N];人民邮电;2003年
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汪秀英;品牌内涵与主导文化的品牌价值观[N];证券日报;2007年
6 国光;全力打造高价值品牌[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方;买哪款车最“满意”[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惜纯;消费者最不满电池待机时间短[N];中国质量报;2010年
9 ;本地厂商要自主研发[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10 张伟华;客户抱怨次数减少 投诉率降低[N];华东电力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罗;基于诊疗效率评价体系的医疗过程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高海霞;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及减少风险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李刚;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资产的影响:引入自我效能价值的扩展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于茜虹;商业街的传统文化属性与魅力度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健华;森林公园游客违章行为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6 姚涛;基于延伸的计划行为理论的网络游戏持续使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铁翠香;基于信任和感知价值的网络口碑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蒋玉石;零售行业中顾客口碑传播意愿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王崇;网络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陈燕仪;澳门人赌博的态度和意向特征之TRA和TPB理论模型的检验[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燕莉;基于感知价值的饭店忠诚宾客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王德秀;基于感知价值的参展商忠诚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林茂亭;服务公平性与顾客感知价值对重复购买意向影响之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匡奕球;关于客户资产价值及其实现机理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苏帆帆;移动阅读业务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谷冠一;基于用户感知价值为中心的手机交互设计[D];湖南大学;2005年
7 张艳艳;品牌形象对感知价值、顾客满意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贾芳;内资财险公司客户保持策略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5年
9 盛飞霞;株洲冶炼集团客户关系管理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刘志锋;基于感知价值的网上购物意向的提升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移动阅读业务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390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