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体性管理到主体间性管理——管理范式的后现代转型
本文关键词:从主体性管理到主体间性管理——管理范式的后现代转型
更多相关文章: 后现代社会 管理范式 主体性管理 主体间性管理 人际关系 现代转型 经营管理战略 主客二分 决定论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
【摘要】:后现代社会,传统的主体性思潮正逐步丧失社会现实性,由其派生的主体性管理范式在应对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作为管理范式的一次飞跃,主体间性管理更加关注平等、对话等民主的人际关系,侧重从精英治理型人际关系到圆桌会议式人际关系转变、从程序性管理向文化型管理转型以及从线性经营管理战略向非线性经营管理战略转化。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 管理范式 主体性管理 主体间性管理 人际关系 现代转型 经营管理战略 主客二分 决定论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
【分类号】:C93
【正文快照】: “后现代”是一个意涵丰富的概念,其影响、涉及领域之广,几乎囊括了哲学、社会学、文学、艺术等学科在内的所有学科。不仅如此,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后现代理论各成体系,甚至彼此冲突。正如美国学者贝斯特、凯尔纳指出的那样:“并不存在什么统一的后现代理论,甚至各种立场之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红生;;论主体性的历史演变及虚拟时代主体性的发展[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强昌文;论当代中国社会法律的价值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2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祖嘉合;论校园文化环境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王治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后现代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张世英;;“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刘泽君;论法的价值取向[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8 刘喜珍;西方幸福观的理论形态及其嬗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9 陆自荣,杨凤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体制的人格基础[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1期
10 朱林,朱进;知识的道德与知识分子的职业虔敬[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李志祥;;道德资本与企业创新[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王新;;市场经济——文化整合的出路[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宗震;;孙中山的伦理观和国家社会主义政策[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白岸杨;;《白鲸》及其作者的宗教伦理观分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赵慧珍;陈玉洪;;从《野鹅》看清教伦理的负面影响[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翅君;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张謇与南通区域早期现代化[D];苏州大学;2001年
2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孔晏;政府财政职能模式选择与税费改革[D];厦门大学;2001年
7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彭q.q,
本文编号:734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73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