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技术范式变革环境中组织的战略适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07:46

  本文关键词:技术范式变革环境中组织的战略适应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战略适应性 组织绩效 技术范式 吸收能力


【摘要】:技术变革加速的时代,一些企业尽管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主流市场的领导者地位,由于对技术发展趋势的错误判断,一再错失重要的发展机遇,如IBM、Microsoft。“在难以预测的动荡环境中如何获取、保持组织竞争优势、提高组织绩效”是企业组织,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 本研究将技术范式作为刻画组织外部环境的核心变量,围绕“技术变革环境中如何获取竞争优势,提高组织绩效”这一企业组织面临的挑战,试图对“组织的战略适应能力能否提高组织绩效”这一问题做出解答,并分析战略适应性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机制。本研究在该领域现有文献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战略适应性能够提高组织绩效的基本理论假设,并将行业技术范式作为调节变量,研究技术范式变革的不同程度和维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将组织吸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研究组织战略适应性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构建了一个整合的研究框架,提出了理论假设,并运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对理论框架和假设进行了验证。 在实证研究过程中,本文首先对“技术范式”这一调节变量进行了量表开发,并运用现有研究中较为成熟的战略适应性、组织绩效、组织吸收能力量表,展开问卷调查。然后,,运用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借助SPSS统计软件,运用回归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研究中提出的假设进行了检验,得出了以下基本结论:(1)组织战略适应性与组织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得到支持,组织战略上的系统适应能力能够提高组织绩效;(2)技术范式在不同组成因素上的变革对战略适应性与组织绩效间关系存在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其中,技术机会对资源灵活性和协调灵活性对组织绩效的提升方面均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但收益可获得性和技术累积性对协调灵活性与组织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未得到支持;(3)战略适应性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方面,组织吸收能力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其中,知识消化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在战略适应性与组织绩效间的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但知识获取能力的中介作用未得到支持。在以上研究结论基础上,对IBM进行案例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以上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首先,本研究在现有文献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围绕研究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将组织的动态适应性、组织绩效、行业技术范式、组织吸收能力等组织战略和行为的不同研究视角整合在一起,从“战略适应性与组织绩效”、“技术范式的调节作用”、“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三个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丰富了该理论研究的方法;其次,针对“组织战略适应性能否提高组织绩效”这一问题在理论界存在的争议,本研究在中国环境中研究了企业组织的战略适应性与组织绩效的关系问题,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拓展了该领域现有研究结论的适用性;第三,在对“技术范式变化是否能够调节战略适应性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本研究首先初步开发技术范式变革的指标体系,将技术范式的组成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形成在企业层面测量技术范式变革的可操作性的量表;并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技术范式在不同层次和程度的变革对战略适应性与组织绩效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从企业组织层面研究了技术范式变革这一行业因素对组织战略和行为的调节,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层次;最后,在“组织战略适应性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问题上,本研究提出将“吸收能力”作为中介变量,研究了组织战略适应性对组织绩效发挥作用的机制,论证了组织如何通过对外部信息的获取、消化和转移,将组织培育的在资源和协调方面的灵活性转化为组织竞争能力和绩效的提升,验证了组织对外部环境的了解如何转或成为组织战略和行为的问题。 本研究的结论对企业组织的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首先,本研究支持组织的战略适应力作为组织竞争优势来源和组织绩效提升方式的结论,企业组织应当通过优化组织在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的资源配置和使用,来提高组织资源的灵活性;通过提高外部市场信息的持续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在日常管理中的运用、根据市场和技术环境的变化重新构造组织在开发、生产、分销、营销中可使用的资源链条的能力、内部结构上的灵活性、以及组织管理体系根据组织目标的变化调整地能力,来提高组织在协调上的灵活性。其次,作为组织外部环境的主要组成因素之一,技术范式及其各组成因素对组织战略适应能力的培育和组织绩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企业组织应当根据技术范式在不同层次和程度上的变化,来培育组织适度的灵活性。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Winter(2003)提出的管理实践中培育和保持动态适应能力的成本问题,在技术环境动荡程度较低的情况下,为应对技术变化带来的挑战,临时的问题解决机制可能在时间、成本方面具备优势,而如果行业中或者相关行业面临持续的、剧烈的技术变革,将组织的动态适应能力提高到战略层面就成为组织的必然之选。第三,技术范式变革对组织适应能力和组织绩效的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现实的管理环境中“管理的有效性”与“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之间“相互抵消”的效应,企业组织不应仅仅满足于组织在结构上的适应能力,还应当在组织内部着力构建一种“情景两面性”,通过信任的组织文化、有支持力的领导、共同的文化和远景等组织在“软件”方面的建设,培育组织在管理上的“软性”的竞争力。最后,本研究证实了组织吸收能力作为其战略适应能力作用于组织绩效的中介的作用。企业组织要培育竞争优势、提高组织绩效,除了要培育组织在资源的适应能力、以及在协调上的灵活性之外,还应当提高组织对外部环境新知识的获取、消化和向组织内部的转化。这一点对组织学习和组织知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战略适应性 组织绩效 技术范式 吸收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36;F224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8
  • 第一章 导论8-23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8-14
  • 1.2 研究内容14-16
  • 1.3 研究方案16-21
  • 1.4 创新点21-23
  • 第二章 文献综述23-45
  • 2.1 动态环境中的组织的适应性理论23-30
  • 2.2 作为环境因素的技术范式理论30-36
  • 2.3 吸收能力理论36-42
  • 2.4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争议42-45
  • 第三章 理论框架设计45-64
  • 3.1 战略适应性与组织绩效的关系45-50
  • 3.2 战略适应性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组织吸收能力50-55
  • 3.3 技术范式对战略适应性与组织绩效关系的调节55-64
  • 第四章 研究设计64-82
  • 4.1 理论模型64-65
  • 4.2 量表开发与量表确定65-74
  • 4.3 调查程序及样本介绍74-75
  • 4.4 研究方法75-77
  • 4.5 量表的测试77-82
  • 第五章 研究结果82-95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82-83
  • 5.2 共线性分析83-84
  • 5.3 假设检验的回归分析84-93
  • 5.4 假设检验小结93-95
  • 第六章 案例研究95-111
  • 6.1 作为组织战略适应力形成机制的吸收能力:IBM 在 PC 与大型机之间的抉择95-99
  • 6.2 计算机行业技术范式和市场结构变化对 IBM 战略演进的影响99-111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应用111-121
  • 7.1 研究结论及讨论111-117
  • 7.2 对本研究提出的问题的回答117-118
  • 7.3 对理论及管理实践的意义118-120
  • 7.4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120-121
  • 参考文献121-138
  • 附录 1:问卷调查所使用的量表138-142
  • 附录 2:已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课题142-144
  • 致谢144-1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循环经济:企业技术创新的新路标[J];商场现代化;2007年13期

2 张华;;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技术战略与技术创新转型[J];生态经济;2007年09期

3 严实;付露斌;;循环经济内涵的再认识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05期

4 吴晓波,郭雯,苗文斌;技术系统演化中的忘却学习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年03期

5 董慧凝;;论技术范式视角的循环经济[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齐建国;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思考[J];经济纵横;2004年02期

7 刘京,杜跃平;技术创新中资产专用性造成的转换成本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8期

8 林慧岳;;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活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2期

9 郭雯;;技术范式转变时期知识的动态演化进程[J];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05期

10 李龙一;动态能力的内涵解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光燕;李晓维;;软件的变量完整性测试方法[A];全国第13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CAD/CG)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陈春良;;刑罚威慑与犯罪治理:基于我国1979-1999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叶选;刘淑娟;李界家;;双变量查表程序设计[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4 张波;罗素华;;WinCC在热风干燥炉中的应用[A];2005川渝地区自动化与电控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赵建军;郝栋;卢艳玲;;中国城市化中技术范式的低碳转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6 曹利军;杜世勋;;循环经济与技术创新:基于企业层面的分析[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7 朱犁

本文编号:928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928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e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