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沱崩塌形成机制数值模拟
本文关键词:皂角沱崩塌形成机制数值模拟
更多相关文章: 皂角沱崩塌 陡倾顺层岩质斜坡 形成机制分析 不连续变形分析(DDA)
【摘要】:以位于"5·12"汶川大地震震中区的皂角沱崩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崩塌所处的自然地理、工程地质环境进行野外调查,分析崩塌的发育特征;采用不连续变形分析软件DDA,对坡体失稳崩塌的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斜坡地形放大效应在震中区是客观存在的,具倾向坡外的陡倾控制性结构面的高陡突出地形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该坡体崩塌失稳模式为:峰值加速度放大→增加的振幅迫使岩体沿陡倾坡外的控制性结构面迅速拉裂→沿滑动面发生崩滑→高速脱离滑源区→巨大的势能和动能驱动块体做长距离运动。通过数值模拟可知,随着斜坡坡高的增大,地震加速度和速度无论是在水平向,还是在竖直向均存在放大效应,但是水平向的放大效应较竖直向更明显;结构面监测点的加速度和速度放大系数相比稳定的坡体要大得多,地震袭来,当遇到陡倾坡外的不连续结构面时,斜坡动力响应强烈,最终危岩体沿控制性结构面发生崩滑破坏。
【作者单位】: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关键词】: 皂角沱崩塌 陡倾顺层岩质斜坡 形成机制分析 不连续变形分析(DDA)
【分类号】:P642.21
【正文快照】: 2008年四川发生了“5·12”汶川大地震,震级达到8.0级。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的研究成果表明,在诸多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中以崩塌数量最多。许多学者对该地区地震触发的崩塌、滑坡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黄润秋[1-2]在大量现场调查资料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描述这场特大地震触发崩滑和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建平,罗国煜;土坡中的优势结构面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2 谭冬生;李学潮;张忠平;;优势结构面理论在某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路基工程;2006年02期
3 徐佳;张勤;吴继敏;;功效系数法在确定岩体优势结构面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4 周莲君;彭振斌;何忠明;彭文祥;;结构面剪切特性的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J];科技导报;2009年04期
5 李永红;彭振斌;杨明;李俊;;三维锯齿型结构面直剪特性分析[J];科技导报;2009年11期
6 王川婴;钟声;孙卫春;;基于数字钻孔图像的结构面连通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2期
7 沈明荣;张清照;;规则齿型结构面剪切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8 司富安;贾国臣;高玉生;高义军;鞠占斌;;不均匀及不连续结构面抗剪强度模拟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0年02期
9 宋博学;俞缙;林从谋;;穿越位移不连续结构面的随机地震波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10 王观石;胡世丽;李贵荣;李世海;;爆破地震波在结构面的传播特性与结构面倾角判断[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锋;石豫川;冯文凯;;一种新型的结构面起伏形态测量工具——接触打孔器的研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吉锋;石豫川;冯文凯;;结构面质量分级体系及力学参数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庆寿;何思为;;含两组结构面模型的超动态应变测试[A];第三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2年
4 孙强;李曼;杨继红;;西南某地结构面的右行形成机制[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佳川;;节理岩体按结构面性质分区的聚类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6 沈明荣;;不规则齿形结构面的力学特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7 张龙波;沈明荣;;结构面在加载和卸载条件下的强度特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沅江;吴超;傅衣铭;;软岩结构面流变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张中俭;杨志法;李丽慧;张路青;杨天瑶;;蛇蟠岛清风洞古采石场中某组结构面长期抗剪强度的反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10 李荣强;夏静;;不连续结构面抗剪性能的夹层效应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家成;非连续结构面破坏过程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2 杨明;岩体结构面力学特性及其锚固效应的数值计算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赵宇飞;加锚结构面剪切特性及锚固岩体综合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4 范雷;鄂西志留系裂隙砂岩岩体结构特征及其力学参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5 王小江;岩石结构面力学及水力特性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6 宋琨;花岗片麻岩体渗透特性及水封条件下洞库围岩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7 何刘;交通工程边坡在振动力作用下行为特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黄磊;测线取样法引起的岩体结构面几何偏差纠正[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祥辉;结构面表面形态与力学性质相关性研究[D];长江科学院;2008年
2 刘颖利;规则锯齿状结构面受力变形过程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王蓬;节理岩体结构面网络模拟[D];同济大学;2008年
4 黄曼;岩石模型结构面的相似材料研制及力学可靠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张承客;两条贯通结构面不同位置组合条件下洞室围岩变形规律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6 王晓明;裂隙化岩体渗流特征及涌水量数值模拟[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若尧;确定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结构面网络模型及围岩块体稳定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8 庞智成;基于高精度数字钻孔图像的岩体不连续面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9 谭淑红;随机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方法及系统研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朱贵娜;复杂岩体三维岩石块体系统构建方法及程序研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1034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034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