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周期空腹板结构的带隙及减振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4 21:26
  周期空腹板结构是由许多个相同的周期单元沿着一个方向连接而成的组合结构,其中周期单元由薄板和筋组成。周期空腹板具有弹性波带隙特性,即带隙频率范围内的弹性波不能在结构中传播。当一种波型在周期结构中传播时,周期结构中该单一波型表现出明显的带通和带阻特性。周期空腹板结构中存在较宽纵向和弯曲振动带隙,研究空腹板结构的带隙特征可以从机理上解释结构优越的减振性能。此外研究空腹板结构的减振性能可以为周期结构在工程振动控制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一直是理论和工程实际中关注和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周期结构,作为一种声子晶体,是凝聚态物理领域在研究光子晶体中电磁波传播特性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应用意义而引起广泛研究兴趣。本文构建了周期振子结构,以揭示周期结构中的布拉格(Bragg)带隙和局域共振(Locally Resonant,简称LR)带隙特征;构建了非对称周期结构,以揭示存在多种波型的周期结构中波传播特征;构建了周期空腹板结构,取得了优越的低频和高频减振性能,并利用该结构设计了组合式空腹板基座,大大改善了舰船隔振系统的振动传递衰减幅度。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1)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全面综述了周期结构中纵向和弯曲振动带隙、一维周期结构中多种波型的耦合作用、周期结构在振动控制领域的应用研究概况,指出周期结构在振动控制领域中应用的优越性及不足之处。(2)给出了Euler梁、吸振器和刚体等子结构的耦合振动导纳方程,结合传递矩阵法推导了周期单元的导纳矩阵,为求解周期结构中波的传播系数以及结构的动态响应奠定了理论基础。构建了周期振子结构,阐述了周期结构中的Bragg带隙特征。在周期振子上等间距布置吸振器,形成了LR周期振子结构,在不破坏Bragg带隙的基础上取得LR带隙。数值讨论了周期振子结构参数对两种LR和Bragg带隙边界频率的影响。(3)为了揭示周期结构中纵向波和弯曲波的耦合作用,设计了对称和非对称周期结构。非对称周期结构中存在多种波的耦合作用,在求解周期单元的传播系数时将出现变态矩阵,采用波型分组法,求得了多种波型的传播系数。数值分析了周期结构中波型的传播系数与其动态响应之间的关系。(4)设计了周期空腹板结构,采用波动方法研究了周期空腹板的振动带隙以及结构在带隙内的振动衰减特性,特别地优化了周期空腹板在0-3000Hz频段的减振性能。搭建了周期空腹板结构的试验模型,测试了结构的动态特性,验证了空腹板数值模型的正确性。(5)在周期空腹板上等间距安装吸振器,形成了LR周期空腹板结构,使得结构同时存在低频LR带隙和高频Bragg带隙。讨论了周期结构中的带隙特征以及结构在低频和高频的减振性能。搭建了LR周期空腹板结构的试验模型,测试了结构的动态特性。(6)利用周期空腹板结构的LR带隙和Bragg带隙机理,设计了组合式空腹板基座,以改善舰船隔振系统的减振性能。组合式空腹板基座在LR带隙和Bragg带隙内均取得了大幅的振动衰减现象,并试验验证了基座高效的隔振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B53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课题来源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课题来源
    1.2. 周期结构的减振机理概述
    1.3.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3.1 周期结构Bragg带隙研究
        1.3.2 周期结构LR带隙研究
        1.3.3 周期结构中波的耦合研究
        1.3.4 周期结构在减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1.3.5 舰船基座结构的动态特性研究
        1.3.6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周期结构的振动带隙机理及研究方法
    2.1. 概述
    2.2. 周期结构的研究方法
        2.2.1 子结构导纳法
        2.2.2 传递矩阵法
        2.2.3 波动理论
    2.3. 周期结构的振动带隙机理
        2.3.1 周期振子的力学模型
        2.3.2 周期振子结构中的Bragg带隙
        2.3.3 LR周期振子结构中的振动带隙
        2.3.4 双LR周期振子结构中的振动带隙
        2.3.5 双LR周期振子结构的动态响应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周期结构中耦合波的传播特性
    3.1. 概述
    3.2. 力学模型
        3.2.1 模型描述
        3.2.2 周期单元导纳矩阵
    3.3. 波的传播系数
        3.3.1 对称周期结构中波的传播系数
        3.3.2 非对称周期结构中波的传播系数
    3.4. 对称、非对称周期结构的动态响应
        3.4.1 半无限长对称周期结构的动态响应
        3.4.2 半无限长非对称周期结构的动态响应
        3.4.3 有限元仿真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周期空腹板结构的减振性能
    4.1. 引言
    4.2. 周期空腹板的力学模型
        4.2.1 模型描述
        4.2.2 周期单元的导纳矩阵
    4.3. 周期空腹板中波的传播系数
        4.3.1 波的传播系数
        4.3.2 结构参数对波衰减常数的影响
    4.4. 周期空腹板结构的动态特性
        4.4.1 半无限长周期空腹板结构的动态响应
        4.4.2 周期空腹板结构的减振特性
    4.5. 周期空腹板的动态特性测试
        4.5.1 实验平台描述
        4.5.2 加速度频响测试及结果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R周期空腹板结构的减振性能
    5.1 引言
    5.2. LR周期空腹板的力学模型
        5.2.1 模型描述
        5.2.2 周期单元的导纳矩阵
    5.3. LR周期空腹板的动态特性分析
        5.3.1 周期结构中弯曲波的传播系数
        5.3.2 结构参数对弯曲振动带隙的影响
        5.3.3 半无限长LR周期空腹板的动态响应
        5.3.4 有限长LR周期空腹板的动态响应
    5.4. LR周期空腹板的动态特性测试
        5.4.1 实验平台描述
        5.4.2 加速度频响测试及结果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组合式空腹板基座的设计及动态特性分析
    6.1. 引言
    6.2. 组合式空腹板基座的动态特性分析
        6.2.1 组合式空腹板基座
        6.2.2 组合式实心板基座
        6.2.3 结构参数对基座动态特性的影响
        6.2.4 组合式LR空腹板基座的动态特性
    6.3. 组合式空腹板基座的隔振性能
        6.3.1 组合式空腹板基座
        6.3.2 组合式LR空腹板基座
    6.4. 舰船隔振系统的动态特性测试
        6.4.1 组合式空腹板基座的动态特性测试
        6.4.2 基座-舱段系统的动态特性测试
        6.4.3 设备-基座-舱段系统的动态特性测试
    6.5. 新型空腹板基座的构建
        6.5.1 新型空腹板基座
        6.5.2 新型空腹板基座的静态特性分析
        6.5.3 新型空腹板基座的动态特性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论文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晓军,聂景旭;双质量磁吸振器理论与试验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2 黄维财;盛美萍;薛扬;;宽带波导吸振器吸振性能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张也弛;孔宪仁;杨正贤;张红亮;;非线性吸振器的靶能量传递及参数设计[J];振动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4 楼京俊;唐斯密;朱石坚;赵存生;;改进的本质非线性吸振器宽频吸振参数域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年06期

5 叶伯英;;离心摆吸振器原理再探[J];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6 黄其柏,曹明艺,廖道训;梁类波导吸振器的动力特性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0年08期

7 柳贵东,马国利,佘龙华;磁悬浮主动吸振器的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3年06期

8 冯丹凤,黄其柏,廖道训;基于简谐激励的开槽圆盘粘弹性波导吸振器[J];振动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9 冯丹凤,黄其柏,廖道训;连续激励下的圆盘粘弹性波导吸振器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22期

10 张鲲;陈海波;王莲花;龚兴龙;张培强;;吸振器在浮筏上减振应用的有限元分析[J];实验力学;2008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荣;周期空腹板结构的带隙及减振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徐振邦;自调谐吸振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陈以田;旋挖钻机钻杆动力学特性及其非线性能量转迁减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4 廖国江;磁流变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及其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张鲲;带有动力吸振器浮筏隔振系统的减振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闫晓军;随机载荷下SMA减振器及磁吸振器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0年

7 邱显焱;深海采矿系统扬矿子系统纵向振动被动减振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晓镭;电磁式半主动吸振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冯肖肖;电磁式半主动吸振器设计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3 李清云;磁流变弹性体舰船推进轴系纵振吸振器的设计与实验[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倪铭;双重调谐吸振器及其参数优化[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杨健;基于谱响应分析的动力学优化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6 赵艳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主动调谐吸振器特性及其主动控制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陆颖华;连续系统的无阻尼动力吸振器优化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8 李雨田;滚子吸振器动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小磊;基于多体动力学的直升机双线摆桨毂吸振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崔世明;阻尼可调式电磁吸振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74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374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8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