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超声波压印成形工艺及优化
本文关键词:聚合物超声波压印成形工艺及优化
【摘要】:在聚合物微结构加工领域,超声波压印成形技术作为一种比较新的加工微结构的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微结构加工技术的优势有很多,例如,清洁环保、节约资源、操作简单等优点。综合考虑,该成形技术对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超声波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电气、航空航天、产品包装、微小器件的生产等领域。但是,超声波技术在聚合物微器件成形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可控性的好坏、工艺窗口的大小、成形均匀性、气泡缺陷等问题的研究尚不明确。由于超声波压印技术的实验可控性和工艺窗口的宽窄问题尚不明确,本论文在目前已有的超声波压印技术的基础上,以能量模式为依托,进行不同控制模式之间的成形结果对比,并进行结果分析,探讨不同控制模式对超声波压印成形工艺窗口宽窄的影响,并设计了一组测温对比实验,得出了较好的控制模式。在不同控制模式的超声波压印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超声波压印实验后聚合物表面均匀性的问题,进一步对比分析了不同控制模式下,超声波压印成形结果的质量问题,并得出在能量850J和950J左右时的超声压印实验中,时间控制模式下的焊头-基片接触区域非成形区和成形区的均匀性均较好。在干法刻蚀工艺下,我们针对不同微结构的超声波压印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详述了干法刻蚀工艺下,硅模具的制作流程和刻蚀结果。并根据超声实验后基片脱模困难的问题,在干法刻蚀后的模具上制作一层脱模剂,保证聚合物基片在模具上的顺利脱模。通过有限元仿真平台对微结构进行应力分布分析,为干法刻蚀工艺下的对比微结构超声波压印实验提供了参考依据。为了尽快使聚合物微器件超声波压印工艺进入社会生活,我们还讨论分析了聚合物微器件的气泡缺陷问题。针对气泡的产生和运动机理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抑制气泡产生的方法,主要有降低温度和增加静压强两种方法。
【关键词】:微结构 能量控制模式 均匀性 缺陷 应力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24;TB55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8
- 1.1 聚合物微器件概述10-12
- 1.1.1 聚合物简介10
- 1.1.2 聚合物微器件的应用及发展情况10-11
- 1.1.3 聚合物微器件的传统制造方法11-12
- 1.2 聚合物微器件超声波制造技术12-16
- 1.2.1 聚合物微器件超声波成形技术12-13
- 1.2.2 聚合物微器件超声波成形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3 聚合物微器件的商业化前景16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16-18
- 2 不同控制模式下聚合物微结构超声波压印成形研究18-26
- 2.1 超声波压印成形技术的工艺窗口以及可控性研究的意义18
- 2.2 聚合物微结构超声波压印实验18-20
- 2.2.1 聚合物微结构超声压印装置18-19
- 2.2.2 压印模具和聚合物基片19-20
- 2.2.3 超声波压印实验20
- 2.2.4 复制精度评价方法20
- 2.3 超声实验结果及讨论20-24
- 2.3.1 不同压印模式对压印深度的影响20-23
- 2.3.2 不同超声波控制模式下的聚合物的温度特性23-24
- 2.4 本章结论24-26
- 3 工艺参数对复制均匀性的影响26-31
- 3.1 PMMA基片焊头-基片接触区域图形区表面均匀性分析26-28
- 3.2 PMMA基片焊头-基片接触区域非图形区表面均匀性分析28-30
- 3.3 本章结论30-31
- 4 微结构尺寸及分布对复制结果的影响31-41
- 4.1 干法刻蚀工艺下的硅模具制作31-35
- 4.1.1 干法刻蚀工艺流程31-33
- 4.1.2 微结构表面改性33-35
- 4.2 微结构仿真结果分析35-39
- 4.3 不同辅助结构的微结构超声波压印实验39-40
- 4.4 本章总结40-41
- 5 聚合物微器件在超声作用下产生气泡状缺陷的分析研究41-50
- 5.1 聚合物微器件在超声压印过程中的缺陷介绍41-43
- 5.2 气泡的运动规律以及超声波传播相关理论43
- 5.3 超声波传播相关理论43-44
- 5.4 影响超声波压印实验中气泡产生的各个因素44-48
- 5.4.1 温度对PMMA基片内气泡产生的影响44-47
- 5.4.2 静压强对PMMA基片内气泡产生的影响47-48
- 5.5 PMMA基片超声压印工艺中气泡缺陷的抑制48-49
- 5.6 本章结论49-50
- 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专利情况55-56
- 致谢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立峰;卢秉恒;;压印光刻中紫外光诱导阻蚀胶固化控制计算[J];光子学报;2007年S1期
2 钟显云;徐清兰;范斌;;消除轻质反射镜“压印效应”的技术研究[J];光学学报;2011年07期
3 谢茂浓 ,潘文元;硅表面磷扩散产生的压印位错“花结”[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4 王莉;卢秉恒;丁玉成;刘红忠;;压印光刻中的两步对正技术[J];光子学报;2006年10期
5 朱成聪,崔景和,韩锋;用凹孔板培养-压印法对鼠疫菌初期集落的观察[J];地方病通报;1986年02期
6 王海宏;;某型机机翼油箱壁板过油孔压印强化疲劳对比工艺试验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11期
7 林澄;钟敏霖;范培迅;龙江游;龚鼎为;张红军;;皮秒激光制备大面积荷叶结构及其硅橡胶超疏水性压印研究[J];中国激光;2014年09期
8 赵明朗;;增设GDX2铝箔纸压印选择功能[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9 杨慧艳;何晓聪;丁燕芳;曾凯;;铝合金压印接头的强度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4年02期
10 田彬;王帅;丘昆;张子健;杜云海;;高密度光栅膜片制备工艺的试验研究[J];河南科学;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萍;刘卫国;;热压印工艺的仿真和成型能力评价方法[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2 王海宏;;某型机机翼油箱壁板过油孔压印强化疲劳对比工艺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膜印协;在广州通过科技成果鉴定[N];中国包装报;2012年
2 翁崇喜;环保防伪烟包印刷新宠——激光图案压印转移生产线[N];中国包装报;2005年
3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华裔科学家发明芯片生产新方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4 记者 张孟军;华裔科学家发明芯片生产新方法[N];科技日报;2002年
5 董志华;印刷过程的控制[N];中国包装报;2006年
6 ;常见印刷故障分析及解决对策[N];中国包装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育龙;基于热压印的连续浮雕结构石英微光学元件加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孙洪文;微纳压印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叶向东;基于聚合物模板的变种压印工艺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
4 钟文;纪念币多次压印成形模拟关键技术与闪光线缺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崔良玉;聚合物微器件超声微焊接压印工艺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6 卢迎习;层状组装聚合物薄膜的室温压印[D];吉林大学;2007年
7 石刚;边缘压印技术在制备功能材料图案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8 贺永;聚合物微热压过程理论及其装备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军;基于紫外压印的二元光学器件制备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马玉辉;聚合物超声波压印成形工艺及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良江;聚合物微结构超声波压印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李之栋;反压印制备PZT纳米阵列及其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顾盼;微纳压印技术的应用及抗粘涂层的研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史文静;热压印纳米结构在化学纤维结构显色上的应用和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7 郑俊超;压印接头力学性能研究及微观组织形态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8 杨苏;精密滚筒压印的几何误差分析[D];复旦大学;2013年
9 刘福龙;局部淬火压印接头力学性能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10 刘晓晨;板材压印机字模的动态模拟分析[D];燕山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36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036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