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纤维支撑液膜提取红霉素的工艺和传质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空纤维支撑液膜提取红霉素的工艺和传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红霉素 络合萃取 支撑液膜 反萃相预分散 模型
【摘要】:红霉素作为一种大环内脂类抗生素,疗效确切,过敏反应少,市场需求巨大。红霉素的工业生产以发酵法为主,从发酵液中提取红霉素的环节直接影响到红霉素的产量和质量。目前,提取红霉素的方法主要有溶媒萃取法、离子交换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膜分离技术等,但均存在明显的缺点。本文以络合萃取技术为基础,研究了络合萃取的操作条件,并进一步研究了反萃相预分散与支撑液膜技术相结合萃取红霉素的工艺,确定了反应动力学性质,建立了总传质阻力模型,旨在为络合萃取技术、膜技术应用于红霉素的提取提供方向和指导。以络合萃取技术为基础,筛选出适合于红霉素的络合萃取体系。分析了萃取剂浓度、原料相pH、两相相比、温度对萃取分配系数和反萃相比、pH对反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于红霉素萃取的络合萃取体系为正辛醇与环己烷组成的混合溶剂,二者的体积比为1:1,正辛醇与红霉素以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1:1)型萃合物,原料相pH较适合的范围为10~11,适宜相比为1:2,较合适的温度为298K,反萃液为pH4~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反萃相比为1:1,此络合反应为吸热反应。混合萃取剂经过6次的循环再生,萃取效果基本不变。采用反萃相预分散技术进行中空纤维液膜萃取红霉素的操作。在大块液膜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膜浸润时间、原料相pH、跨膜压差、搅拌速度、体积流量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浸润时间2h,原料相pH为11,搅拌速率为350rpm,跨膜压差25kPa,管、壳程体积流量分别为500ml/min和400ml/min时,萃取率可达到92.9%。经研究测定,红霉素络合萃取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特征,且采用反萃相预分散的操作方式膜的稳定性良好。为分析中空纤维膜萃取过程的传质情况,建立了总传质阻力模型,分析各传质阻力,并利用实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考察了操作条件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吻合度,传质阻力主要存在于管程侧和液膜相中,操作条件对总传质系数和萃取率的影响趋势一致,可通过分析操作条件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来说明其对萃取率的影响,为优化传质提供方向。结论:络合萃取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取溶液中红霉素,大大降低萃水量。中空纤维支撑液膜对红霉素萃取有效果。总传质阻力模型能够对传质过程进行分析。
【关键词】:红霉素 络合萃取 支撑液膜 反萃相预分散 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927;TQ02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25
- 1.1 红霉素概述10-16
- 1.1.1 红霉素的理化性质10-11
- 1.1.2 红霉素的用途11-12
- 1.1.3 红霉素的制备12
- 1.1.4 红霉素发酵液的特点12-13
- 1.1.5 红霉素的提取工艺13-16
- 1.2 络合萃取技术及其应用16-19
- 1.2.1 络合萃取技术的原理16-17
- 1.2.2 络合萃取体系的特征17-18
- 1.2.3 络合萃取技术的应用18-19
- 1.3 液膜分离技术及其应用19-23
- 1.3.1 液膜分离技术概述19-20
- 1.3.2 液膜分离技术分类及应用20-23
- 1.4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23-25
- 1.4.1 本文的研究意义23-24
- 1.4.2 本文的研究目的24
- 1.4.3 本文的研究内容24-25
- 第二章 络合萃取法提取红霉素25-40
- 2.1 络合萃取红霉素的原理25-26
- 2.2 实验仪器、试剂与分析方法26-28
- 2.2.1 实验仪器26-27
- 2.2.2 实验试剂27
- 2.2.3 分析方法27-28
- 2.3 络合萃取体系的确定28-30
- 2.3.1 萃取剂的选择28-29
- 2.3.2 稀释剂的选择29-30
- 2.4 萃合物结构的确定30-31
- 2.5 络合萃取过程的影响因素31-35
- 2.5.1 平衡时间的影响31-32
- 2.5.2 萃取剂浓度的影响32-33
- 2.5.3 原料液pH的影响33-34
- 2.5.4 萃取相比的影响34
- 2.5.5 萃取温度的影响34-35
- 2.6 络合萃取过程的热力学研究35-36
- 2.7 红霉素反萃过程的影响因素36-38
- 2.7.1 反萃相pH的影响36-37
- 2.7.2 反萃相比的影响37-38
- 2.8 络合萃取体系的使用次数38
- 2.9 本章小结38-40
- 第三章 中空纤维支撑液膜提取红霉素40-54
- 3.1 概述40-42
- 3.1.1 支撑液膜概述40-41
- 3.1.2 HFSLM-SD提取红霉素原理41-42
-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42-43
- 3.3 大块液膜萃取可行性研究43-44
- 3.4 中空纤维支撑液膜提取红霉素44-45
- 3.4.1 工艺流程44
- 3.4.2 膜萃取实验操作44-45
- 3.5 中空纤维支撑液膜提取红霉素的影响因素45-49
- 3.5.1 膜浸润时间的影响45-46
- 3.5.2 原料相性质的影响46-47
- 3.5.3 操作条件的影响47-49
- 3.6 中空纤维支撑液膜提取红霉素的动力学研究49-52
- 3.7 中空纤维支撑液膜提取红霉素的稳定性研究52-53
- 3.8 本章小结53-54
- 第四章 中空纤维支撑液膜提取红霉素的总传质阻力模型54-64
- 4.1 总传质阻力模型概述54-55
- 4.2 总传质阻力模型理论推导55-57
- 4.3 总传质阻力模型求解57-58
- 4.4 总传质阻力模型验证58-59
- 4.5 操作条件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59-62
- 4.5.1 原料相pH的影响59-60
- 4.5.2 搅拌速率的影响60
- 4.5.3 跨膜压差的影响60-61
- 4.5.4 体积流量的影响61-62
- 4.6 本章小结62-64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4-66
- 5.1 结论64-65
- 5.2 主要创新和展望65-66
- 5.2.1 主要创新点65
- 5.2.2 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70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70-71
- 符号说明71-73
- 致谢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彩玲;张立志;;支撑液膜稳定性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7年07期
2 何鼎胜;钇离子在P_(507)作载体的支撑液膜中的传输[J];膜科学与技术;1993年04期
3 刘又年,舒万艮,,黄可龙;支撑液膜法提取稀土的动力学[J];中南矿冶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4 胡初潜;支撑液膜分离镓和锌[J];稀有金属;1995年01期
5 金美芳,HStrathmann;复合支撑液膜[J];水处理技术;2000年01期
6 王明玺,王保国,赵洪,高从X&;促进传递型支撑液膜分离有机溶剂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04年02期
7 杜军,周X,陶长元;支撑液膜研究及应用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4年02期
8 薛冠;胡小玲;赵亚梅;郑熙;;离子液体在支撑液膜中的应用[J];现代化工;2008年08期
9 裴亮;姚秉华;付兴隆;王理明;;分散支撑液膜中四价铈的传输分离[J];过程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10 付兴隆;姚秉华;张磊;李静静;王爽;;分散支撑液膜中金属镍(Ⅱ)的迁移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锋;王保国;;离子液体充填型支撑液膜分离乙醇/水混合物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2 薛杭燕;吴燕翔;郑辉东;;交流阻抗法表征膜液流失研究[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3 贾悦;吕晓龙;周文佳;刘薇;武春瑞;王暄;陈华艳;高启君;;支撑液膜-超滤耦合工艺提取稀散金属铟[A];第四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冶金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王明玺;王保国;赵洪;高从X&;;蒸汽渗透法分离芳烃/烷烃混合物的支撑液膜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莹雪;反萃相预分散支撑液膜分离六价铬及其传质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郑辉东;支撑液膜传质及其不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吴小宁;分散支撑液膜中重金属离子的传输与分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4 黄笃树;乳状液膜和支撑液膜体系手性分离苯丙氨酸的传质机理与模型[D];中南大学;2008年
5 李盛姬;富马酸废水的支撑液膜萃取与膜集成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裴亮;分散支撑液膜在稀土金属迁移与分离回收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伟;离子液体支撑液膜的制备及气体分离性能的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琦;含酚废水酚分离回收用PP膜基支撑液膜表面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刘冬;中空纤维支撑液膜提取红霉素的工艺和传质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4 郭攀峰;贵金属离子铂(Ⅳ)和钯(Ⅱ)的支撑液膜的迁移规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5 曾昭容;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在苯/环己烷混合体系分离中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洪新艺;支撑液膜分离过程传质与膜稳定性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7 潘自鼎;氨(铵)在支撑液膜中的质量传递[D];福州大学;2004年
8 余美琼;支撑液膜分离过程传质与膜稳定性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9 谢伟;水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支撑液膜分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10 冯浩;离子液体支撑液膜分离甲苯和正庚烷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58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058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