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清洁水换热面颗粒流态化除垢研究
本文关键词:非清洁水换热面颗粒流态化除垢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污水源热泵 换热器 流态化 防、除垢 强化换热
【摘要】:采用污水源热泵供暖空调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但换热器结垢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本文将固液流态化除垢技术应用到污水源热泵换热器的防、除垢中,并设计了一套污水换热器流态化除垢系统。该系统以沙粒作为除垢颗粒,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固液流态化除垢的最佳流速、除垢能力、强化换热效果及减少磨损的最佳工作参数。本文利用Ansys-Fluent软件,研究了沙粒对管道壁面的剪切力、壁面磨损及传热系数的提升情况。研究发现,随着流速的增加固体颗粒对壁面的磨损率先降低后增加,在流速为0.6m/s时,沙粒的运动几乎是贴着管道的底部滑动;当沙粒流速超过0.9m/s时,沙粒与污水充分混合。沙粒对管道的最大的磨损率出现在90°弯头处,当流速从0.9m/s升到3m/s时,最大磨损率从4.2×10-10kg/m2s上升到了8.3×10-9kg/m2s;最大磨损率随着沙粒直径的变大增长明显;在未加入沙粒时,正常换热器流速下,管道内壁面所受的切应力平均为16.8pa,加入沙粒后壁面剪切应力平均值为158.4pa,超过软垢所能承受的100pa剪切力,可有效除垢。在相同的速度下,在流速0.6-2m/s范围内,加入颗粒后,其换热系数的提升为2.6%到23%;设计实验方案,以畅通式污水换热器作为流态化除垢强化换热实验台,对换热器流态化除垢强化换热技术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将固液两相流流速提升到0.87m/s时,成功实现了95%的直径为2~3mm的沙粒在线循环清洗,与理论计算的0.85m/s扬动流速几乎吻合。随着沙粒体积分数的增大,其除垢效果越好;沙粒体积分数为6%时,运行24h后,传热系数也提高了25.6%。为减少沙粒对管壁磨损,进行优化实验,本实验中,污水流速为扬动流速且沙粒体积分数为4%时,既可减小沙粒对壁面的磨损,又可保证高效除垢效率。
【关键词】:污水源热泵 换热器 流态化 防、除垢 强化换热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657.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第1章 引言8-24
- 1.1 课题背景8-14
- 1.1.1 能源现状与环境问题8
- 1.1.2 污水作为热泵冷热源的优点8-9
- 1.1.3 污水源热泵的应用现状9-11
- 1.1.4 污水源热泵所面临的问题11-14
- 1.2 除垢研究进展14-22
- 1.2.1 现有除垢技术14-18
- 1.2.2 流态化防、除垢强化换热技术18-22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解决的主要问题22-23
- 1.4 本章小结23-24
- 第2章 换热器污垢及除垢理论24-36
- 2.1 换热器污垢基本理论24-27
- 2.1.1 换热器污垢的定义24
- 2.1.2 污垢的分类24-25
- 2.1.3 非清洁水换热器表面污垢的界定25
- 2.1.4 换热器污垢的形成过程25-26
- 2.1.5 换热器污垢影响因素26-27
- 2.2 换热器流态化除垢基本理论27-34
- 2.2.1 颗粒对壁面剪切力模型27-29
- 2.2.2 颗粒对壁面碰撞力模型29-33
- 2.2.3 流态化除垢扬动流速模型33-34
- 2.3 本章小结34-36
- 第3章 沙粒-水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36-50
- 3.1 固液两相流流动与传热控制方程36-39
- 3.1.1 控制方程36-37
- 3.1.2 颗粒运动模型37-38
- 3.1.3 颗粒对壁面磨损模型38-39
- 3.2 物理模型及边界条件39-40
- 3.3 流态化磨损及强化换热模拟结果及分析40-49
- 3.3.1 流速对壁面磨损的影响40-42
- 3.3.2 沙粒的加入对光管壁面传热系数的影响42-43
- 3.3.3 沙粒浓度对壁面磨损的影响43-45
- 3.3.4 沙粒直径对壁面磨损的影响45-46
- 3.3.5 沙粒对壁面的剪切应力46-47
- 3.3.6 沙粒运动轨迹47-48
- 3.3.7 沙粒对壁面污垢的磨损率48-49
- 3.4 本章小结49-50
- 第4章 沙粒流态化在线除垢系统设计及其实验50-68
- 4.1 实验装置及设备50-53
- 4.1.1 实验仪器50
- 4.1.2 实验装置及实验工质50-53
- 4.2 固液分离方法与装置设计53-55
- 4.3 流态化除垢系统设计55-56
- 4.4 实验测试内容与实验步骤56-58
- 4.4.1 实验内容56-57
- 4.4.2 实验步骤57-58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58-66
- 4.5.1 流态化除垢防沙粒沉积最低流速58-60
- 4.5.2 传热系数的变化60-61
- 4.5.3 换热器除垢前后换热面污垢对比61-62
- 4.5.4 除垢前后污水出水水质对比62-63
- 4.5.5 沙粒对换热壁面的磨损63-64
- 4.5.6 除垢、强化传热及磨损的最优工况64-65
- 4.5.7 流态化除垢工艺经济性分析65-66
- 4.6 本章小结66-68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68-70
- 5.1 主要结论68-69
- 5.2 展望69-70
- 参考文献70-7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5-76
- 致谢76-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汽水混合换热器的实验研究和性能计算[J];力学与实践;1985年01期
2 沈骏德,谭唯一;管状换热器使用技术总结[J];冶金能源;1986年02期
3 李焰;谈金属对流换热器效率的评价[J];冶金能源;1991年03期
4 宋可总;一种新型结构换热器设备的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5 盖美萍,王有旭;新型板液式换热器的设计与研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2年03期
6 卢洪波,崔国民,李美玲,蔡祖恢;多股流换热器优化运行和控制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3期
7 郝锦晋;浅谈节能高效的设备——半即热式换热器[J];山西食品工业;2003年02期
8 姜培学 ,李勐 ,马永昶 ,任泽霈;微型换热器的实验研究[J];压力容器;2003年02期
9 高红,陈旭,朱企新;微型换热器研究进展[J];化工机械;2004年04期
10 崔国民,杜娟丽,卢洪波,李美玲,张勤;多股流换热器的柔性特性及柔性设计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世平;刘丰;郭宏新;;高效特型管换热器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杨文峰;;锆换热器的设计和制造技术[A];全国第四届换热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汪波;茅靳丰;耿世彬;韩旭;魏鹏;;国内换热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第四届全国人防工程内部环境与设备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秋炀;曾敏;张冬洁;杨剑;王秋旺;;高温换热器研究开发进展[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陈磊;苑中显;;关于换热器冷、热流体流速匹配的寻优问题[A];2006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唐浩;;高效小温差换热器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A];2013年火电厂污染物净化与绿色能源技术研讨会暨环保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换届(第三届)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张平;;石化行业压缩机级间换热器检测方法[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8 姚杨;宋艳;;污水源热泵系统中多级淋激式换热器的设计[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文集[C];2004年
9 郭佳;崔国民;吕岩岩;高孝忠;;变工况下多股流换热器通道排列设计工况点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余晓明;徐亮;邵乃宇;;空调换热器的性能试验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二○○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张子瑞 通讯员 孙艳玲;国内首台超大型换热器研制成功[N];中国能源报;2009年
2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汪建业 四平市换热器协会会长 任俊超;四平——具有独特优势的中国换热器城[N];吉林日报;2010年
3 危良才;环缝式高温金属换热器[N];中国建材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乃仁;地热换热器的传热问题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清华大学;2005年
2 周森泉;换热器温差场均匀性原则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1995年
3 柳雄斌;换热器及散热通道网络热性能的火积分析[D];清华大学;2009年
4 董涛;微管道换热器内微流体的流动与换热[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5 文键;基于PIV技术的换热器内部场分布特性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6年
6 王润涛;机房用乙二醇换热器优化控制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7 王伟平;大型冷箱内换热器及其配管系统的流体均配与传热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8 杜春涛;矿井回风喷淋换热器气液两相流仿真及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9 魏唐棣;地源热泵地下套管式埋管换热器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10 郑继周;弹性管束换热器各组件动态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晓懿;一种热交换器的设计及在低温下的可靠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蔡玲玲;燃气锅炉冷凝换热器传热与流动特性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3 张振涛;利用热泵系统回收矿井排风余热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张锋;换热器表面污垢形成过程模拟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杨俊威;水产品解冻冷能回收用换热器开发研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李迎凯;基于热流固耦合的微型换热器设计方法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7 孙长久;变声速增压换热器工艺参数及性能分析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8 王冰轮;基于知识工程的换热器类型和强化传热形式合理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周晓;乙烯裂解车间换热器在线清洗技术的研究[D];北京石油化工学院;2015年
10 熊文倩;机载三股流换热器优化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69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069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