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基于驻极体的振动式能量采集器的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14:50

  本文关键词:基于驻极体的振动式能量采集器的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驻极体 介电常数 栅形电场分布 微型能量采集器


【摘要】:随着智能化系统的发展,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需求急剧增加,微机电系统作为电子设备中的一种,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能耗小等优点,因此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而要使得微机电系统得到广泛应用,能量的供给是关键问题之一。驻极体是一类含取向偶极子和准永久空间电荷的功能电介质材料。驻极体材料会在其外部形成一个静电场,当有电极进入这块电场空间后,电极上会产生感应电荷,这就是驻极体的静电效应。由于静电效应的存在,驻极体被广泛应用在各类传感器件和微型能量采集器中。驻极体式微型振动能量收集器是通过采集自然环境中的振动能将其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用作微机电系统的电源,具有使用寿命长,电能产生过程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因此成为了微能源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驻极体式微振能量采集器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寻找和发展性能优异的驻极体材料是关键。本文选取介电性能优异的聚合物材料(氟化乙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偏氟乙烯共聚物THV)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它们的介电性能和驻极体性能,探索了由于图形化带来的尺寸变化对驻极体性能的影响。并以它们作为传感材料制作了微型振动能量收集器,通过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了影响微型振动能量收集器输出功率的因素。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针对图形化带来的尺寸变化导致驻极体性能下降的问题,以FEP薄膜为研究对象,制备了3mm和2mm宽的栅形电场分布驻极体。结果表明,两种注极后的样品存储150天后栅型电场分布变得清晰而有规律,覆盖铝电极区电场已衰减至接近零,未覆盖铝电极区仍保持高电位。经过分析表明,FEP和金属铝表面两者电荷衰减性能上的差异是造成FEP表面蒸镀铝电极后能获得栅型电场分布的原因所在。(2)为获得最佳注极工艺对栅形电荷存储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充电方法,注极温度,电极宽度等制备工艺对栅形电场分布驻极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晕注极样品初始表面电位高于热注极样品,但衰减速度更快。电极宽度越小,初始表面电位越低,但不同电极宽度样品的电荷衰减规律相似。注极温度越高,样品的表面电位越高。(3)为克服FEP薄膜驻极体多次振动以后电位衰减很快,不能长期保持稳定静电场的问题,设计制备了FEP/THV双层驻极体薄膜。为获得最佳介电性能的THV薄膜,采用高温熔融热压法制备了三种类型的THV薄膜(THV220、THV500和THV815),分别测量其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结果表明,随着测试频率的升高,THV220、THV500和THV815三种类型THV的介电常数都随之减小,在热极化后,它们的介电常数都有所下降。通过研究选择了THV220作为THV/FEP双层膜的材料,发现FEP/THV双层驻极体电荷存储性能优良,满足微振能量采集器的器件制备。(4)设计制备了纵向振动和横向振动的两种驻极体式微型振动能量采集器,根据静电感应原理,提出驻极体式微振能量采集器的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和实验,探索了影响驻极体式微型振动能量采集器输出功率的因素。获得4000mW的最大输出功率,实现振动能向电能的转化,向成功为液晶屏供电。
【关键词】:驻极体 介电常数 栅形电场分布 微型能量采集器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34;TB53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23
  • 1.1 图形化驻极体简介11-13
  • 1.1.1 驻极体的分类及其基本特性11-12
  • 1.1.2 驻极体的图形化12-13
  • 1.2 图形化驻极体制备技术的研究近况13-19
  • 1.2.1 区域选择性极化或放电技术制备图形化13-17
  • 1.2.2 直接图形化17-19
  • 1.3 栅形驻极体简介19-20
  • 1.4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与内容20-23
  • 1.4.1 论文研究的意义20-21
  • 1.4.2 论文研究的内容21-23
  • 2 驻极体的制备与实验方法23-31
  • 2.1 薄膜材料及其制备23-25
  • 2.1.1 薄膜材料23-24
  • 2.1.2 薄膜制备24-25
  • 2.2 栅形驻极体的形成方法25-28
  • 2.2.1 栅形电极的形成25-26
  • 2.2.2 栅形驻极体的形成26-28
  • 2.3 聚合物介电常数和栅形驻极体表面电位的测量28-29
  • 2.3.1 介电常数的测量28-29
  • 2.3.2 驻极体表面电位的测量29
  • 2.4 能源采集器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29-30
  • 2.5 小结30-31
  • 3 单层FEP栅形驻极体的性能研究31-41
  • 3.1 电晕注极样品的电荷存储性能31-33
  • 3.2 热极化注极样品的电荷存储性能33-34
  • 3.3 栅型电场分布驻极体电荷存储机制分析34-39
  • 3.3.1 电极构成方法对电晕注极栅形驻极体的影响34-35
  • 3.3.2 电极宽度对栅形FEP驻极体电荷存储性能的影响35-36
  • 3.3.3 注极温度对栅型电场分布驻极体电荷存储性能的影响36-37
  • 3.3.4 注极方法对栅型电场分布驻极体电荷存储性能的影响37-39
  • 3.4 小结39-41
  • 4 THV介电性能的测试及FEP/THV双层膜的制备41-47
  • 4.1 不同测试频率对THV介电常数的影响41-42
  • 4.2 极化对THV介电常数的影响42-43
  • 4.3 不同测试频率对THV介质损耗的影响43-44
  • 4.4 FEP/THV双层膜电荷存储性能研究44-46
  • 4.5 本章小结46-47
  • 5 驻极体式能量采集器工作原理及其设计应用47-54
  • 5.1 变间距式微振静电能量采集器47-51
  • 5.1.1 工作原理47-48
  • 5.1.2 器件设计实现48-51
  • 5.2 变面积式微振静电能量采集器51-53
  • 5.2.1 工作原理51-52
  • 5.2.2 器件设计实现52-53
  • 5.3 本章小结53-54
  • 6 结论54-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60
  • 附录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可平,于格非,潘晓东;粉体柱型料仓电场数值计算及安全技术评价的研究[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2 钟玲,范植坚,马保吉,陈林;电解加工中磁场对电场分布的影响[J];电加工与模具;2004年01期

3 白静;;均匀带电圆环的电场分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4 王延军;刘兴斌;胡金海;李雷;李英伟;;阻抗传感器电场分布的仿真及实验研究[J];石油仪器;2007年01期

5 翟旭军;康敏;董朝盼;;基于有限元法数控电解车削加工电场特性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12年03期

6 许丽萍;晶体及超晶格中的压电场分布[J];华北工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7 李晓焱;带电平行平面空间电场分布[J];丹东纺专学报;1996年01期

8 张渠;范海薇;姚哲人;;轴对称电场的模拟和计算[J];上海纺织工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9 周致美;均匀带电球面电场分布的另一种导出方法[J];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10 展铁政;王家鹏;;均匀带电园环附近和无穷长均匀带电直线二者场相似的物理机制[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喜芹;邓智杰;陈迪;陈国雄;高攸纲;;人体在电梯中使用手机的电场分布仿真[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吴铮;;浅谈风电场运营管理[A];中国风电生产运营管理(2013)[C];2013年

3 孙伟;陈坚;赵刚;傅正财;;特高压双极直流电压发生器的电场分布设计优化[A];08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潘琳;;风电场并网对系统的影响及对策[A];2009年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澄;周意;安少辉;许咨宗;;GEM电极结构的电场模拟和计算[A];第11届全国计算机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张硕;朱莉;杜林;刘永民;梅小丽;;风电场集中与分布并网对地区电网电压的影响研究[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7 吕宁;陈福荣;朱静;;TIE相位回复方法在空间电场分布研究中的应用[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刘晓明;白志承;;基于改进有限单元法的电场求解器研究[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3年

9 甘艳;阮江军;;应用有限元法分析高压架空线路附近建筑物附近区域中的电场分布[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泉;修士新;;中压开关设备内部电场仿真分析与优化[A];2010输变电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苏永新;风电场疲劳分布和有功功率的统一控制[D];湘潭大学;2014年

2 马爱清;GIS电场及其逆问题数值计算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段宝兴;横向高压器件电场调制效应及新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吴昊;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结构油中电场和界面电荷特性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5 满峰;星载电场仪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9年

6 郑刚;风电场有功功率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常新;换流变压器阀侧套管的电场分布及绝缘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宏;熔体静电纺PET纤维的成形与膜结构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3 侯帅;换流变压器套管及出线装置绝缘结构设计与优化[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4 吴琴;风电场多机等值建模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孙帅;高压交直流并行线路混合电场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6 刘乐乐;HVDC电缆在温度梯度效应下电场分布特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7 蓝东亮;雷电环境下手机对人体周围电场影响的仿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8 杨杰;基于电场逆问题的三相D-dot传感器设计与测量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9 李象军;特高压变压器电场研究及优化[D];山东大学;2016年

10 陈清朗;非线性乙丙橡胶及其在直流电缆附件中的应用[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73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073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d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