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波变换的钢轨超声探伤数据压缩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小波变换的钢轨超声探伤数据压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钢轨探伤 超声检测 小波变换 数据压缩 小波基
【摘要】:本论文对基于小波变换的钢轨超声探伤数据压缩方案进行了研究。超声检测技术是目前运用最广的无损检测技术,被运用于无损检测的各个领域,尤其是钢轨探伤。但是钢轨超声探伤原始数据的数据量非常庞大,需要占用大量的存储资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钢轨超声探伤的发展。所以,钢轨超声探伤数据高效高保真压缩方案的研究,对于钢轨探伤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分析了超声探伤信号的特征和数学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常见的数据压缩方法。采用压缩率和相对均方根误差作为标准来衡量压缩效果,研究了适用于钢轨超声探伤信号压缩小波基的寻找方法和压缩方案。进而进一步采用编码的方式,研究了编码的对于小波压缩效果的提升。首先,定性比较各种小波基的数学特点,根据对小波压缩比较重要的特性(消失矩、紧支性等)对小波基进行了初步筛选,得出了20多种小波基。之后引入压缩后余留能量系数作为评判标准,进一步筛选出了3种适合超声信号压缩的小波基。最后通过数据压缩实验和压缩效果评价参数,得出了Coif5是超声信号压缩中最优的小波基函数。通过实验得出了各个分解层数下的压缩比和相对误差,由于压缩比和失真存在一定的对立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调整量化阈值进行了多次压缩实验,最终确定了小波压缩的最佳分解层数为6,此时小波压缩压缩率为5.571%,相对均方根误差1.19%。在小波压缩的基础上,引入熵编码对小波压缩进行补充,在没有引入失真的情况下改善了压缩效果。比较了算术编码和LZW编码等几种常见的编码方式及其改进编码方式,以压缩比和运算时间为评价指标,选择使用自适应算术编码作为编码压缩方式。最后对实际的钢轨探伤数据进行了综合压缩实验,使用小波压缩结合编码压缩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压缩效果,压缩率为2.919%,相对均方根误差1.19%。各项压缩指标优于现行的超声压缩算法,对应压缩率为4.46%,相对均方根误差为5.31%。
【关键词】:钢轨探伤 超声检测 小波变换 数据压缩 小波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55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17
- 1.1 课题的背景以及研究意义12-13
- 1.2 数据压缩的发展与研究现状13-15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其安排15-17
- 1.3.1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15-16
- 1.3.2 论文结构和安排16-17
- 第二章 钢轨超声数据压缩概述17-23
- 2.1 钢轨超声探伤数据的特点17
- 2.2 超声探伤信号的特性17-19
- 2.2.1 超声探伤信号的数学模型17-18
- 2.2.2 超声探伤信号的特性18-19
- 2.3 数据压缩方法简介19-21
- 2.3.1 数据无损压缩19-20
- 2.3.2 数据有损压缩20-21
- 2.4 数据压缩性能评价方法21-22
- 2.5 本章小结22-23
- 第三章 小波压缩理论23-38
- 3.1 小波变换简介23
- 3.2 连续小波变换23-24
- 3.3 离散小波变换24-25
- 3.4 多分辨率分析25-28
- 3.4.1 由理想滤波器组引入多分辨率分析26-27
- 3.4.2 由函数空间引入多分辨率分析27-28
- 3.5 小波变换的Mallat快速算法28-30
- 3.6 提升小波变换30-31
- 3.7 小波压缩原理31-33
- 3.8 小波压缩过程33-37
- 3.9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超声探伤数据的小波压缩38-50
- 4.1 数据来源38-39
- 4.2 最优小波基的确定39-44
- 4.2.1 通过数学特性筛选小波基40-41
- 4.2.2 通过保留能量系数筛选小波基41-42
- 4.2.3 通过压缩实验筛选小波基42-44
- 4.3 最优量化方式的确定44-45
- 4.4 最优分解层数的确定45-47
- 4.5 不同数据的小波分解47-48
- 4.6 小波压缩实验48
- 4.7 本章小结48-50
- 第五章 超声探伤数据的编码压缩50-67
- 5.1 编码理论50-51
- 5.2 Huffman编码51-52
- 5.3 游程编码52-53
- 5.4 算术编码53-56
- 5.4.1 传统算术编码53-54
- 5.4.2 自适应算术编码54-56
- 5.5 LZW编码56-58
- 5.5.0 传统LZW编码56-57
- 5.5.1 LZW查找方式改进57-58
- 5.5.2 LZW字典的优化58
- 5.6 编码压缩实验58-64
- 5.6.1 自适应算术编码性能的提升59-60
- 5.6.2 改进LZW编码的性能提升60-61
- 5.6.3 编码算法的比较61-64
- 5.7 总体综合压缩实验64-66
- 5.8 本章小结66-67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7-69
- 6.1 全文总结67-68
-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68-69
- 致谢69-70
- 参考文献70-7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成果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钢厂探伤组;无缝钢管自动超声探伤[J];物理;1975年06期
2 北京钢铁研究院探伤组;电磁超声探伤实验[J];物理学报;1977年04期
3 范亦农,王伟;计算机在超声探伤中的应用[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S1期
4 朱一鸣,丁方,宋小龙;《超声探伤》实验设计[J];大学物理;1986年02期
5 陆俭伟,吕干霖,黎宗潼,杨松章;管材超声探伤中缺陷模糊模式识别方法研究[J];声学学报;1996年01期
6 张培源;根据超声探伤信息判断裂纹构件的可靠性[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7 刘镇清,,李成林,刘江韦,魏墨 ;超声探伤信号的时延神经网络处理[J];声学学报;1997年04期
8 刘镇清,魏墨 ;强散射材料超声探伤的模糊检测[J];声学学报;1997年05期
9 单宁;刘霞;;激光超声探伤虚拟仪器设计研究[J];压电与声光;2011年04期
10 郝端旭;灰色数学在超声探伤定量分析中的应用[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永清;吕刚;;钛合金小规格六方棒的超声探伤方法[A];陕西省第九届无损检测年会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论文集[C];2004年
2 许德明;吉桂英;;碳素钢管材水浸超声探伤装置的研制[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许遵言;张俭;;超声探伤中表面粗糙引起干扰信号的分析[A];陕西省第八届NDT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广州秦川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简介[A];西南地区第七次无损检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5 袁如龙;阮玉明;肖俊;;关于超声探伤发现层间弧坑裂纹的探讨[A];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成立50周年论文集[C];2014年
6 赵希胜;易刚祥;;超声探伤测试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处理系统[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7 张伟代;童凯;;钢棒表面的电磁超声探伤[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刘京州;张学庆;孔德宜;刘向宏;;NbTi超导材料棒材超声自动探伤[A];陕西省第十届无损检测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黄遥;程黎明;;水浸超声探伤设备精度检测[A];2014陕西省第十四届无损检测年会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14年
10 陈志强;太田耕二;姚锦钟;;宽频带超声探头的设计和制造[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师芳芳 张碧星;小口径薄壁管超声探伤及尺寸测量设备[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元;水浸超声探伤中钢管表面清理方法与装置[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2 吴卓智;基于小波变换的钢轨超声探伤数据压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钱骁;数字化超声探伤外置盒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4年
4 孙磊;钻杆加厚带自动化超声探伤方法与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于宁;钢管电磁超声探伤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6 李冰;钢管电磁超声探伤方法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7 李建东;多通道超声探伤系统中的高速通信接口技术[D];汕头大学;2011年
8 邓勇;编码发射技术在大功率超声探伤仪器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沈国平;中厚钢板超声自动探伤车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宫苍穹;全数字化焊缝超声探伤系统设计Ⅰ[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8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108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