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拉膜结构风振控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张拉膜结构风振控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张拉膜结构 风振控制 CFD数值模拟 风洞试验 控制因子
【摘要】:膜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质量轻、刚度小,风荷载是其设计的主要控制荷载。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的膜结构工程遭受风灾破坏,因此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高膜结构的抗风性能越显重要。本文基于CFD数值模拟技术和风洞试验,对单向张拉膜和鞍形张拉膜结构的风振控制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首先对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单向张拉膜结构可简化为二维结构,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其进行研究,而鞍形张拉膜结构为三维结构,由于现有CFD数值模拟技术的限制,本文主要通过风洞试验对其进行研究。目前工程中采用的改善结构抗风性能的措施主要有三种,即气动措施、结构措施和耗能减振措施,由于膜结构轻柔的特点采用气动措施和结构措施对其进行风振控制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最大位移折减系数和极值风压折减系数作为控制因子来定量描述各控制措施的控制效果。然后,基于二维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技术,对单向张拉膜结构风振控制展开研究,以封闭式单向张拉膜为研究对象,采用设置导流板,改变预张力、膜面跨度、膜面初始形状等控制措施分析其对膜结构的影响,给出风振控制的建议,即增大预张力、降低跨度、膜面迎风倾斜、膜面上凸均能有效减低单向张拉膜的最大位移,此外膜面下凹超过一定矢跨比或设置合理高度的导流板也能对单向张拉膜的最大位移起到一定的控制效果。最后,基于鞍形张拉膜结构刚性模型和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对鞍形张拉膜结构风振控制展开研究,探讨设置导流板、格栅,改变预张力、矢跨比等控制措施对鞍形膜结构荷载分布、位移响应的影响,给出风振控制的建议,即增大预张力、矢跨比多数情况下均对最大位移有一定控制效果,而采用附加气动装置主要降低了迎风角部或边缘的极值风压,仅悬空导流板对最大位移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其他形式导流板和格栅对整体位移响应影响较小。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5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基于能量的结构风振控制设计方法的分析[J];城市建筑;2013年04期
2 瞿伟廉,李桂青;高层建筑几种风振控制方式的设计方法[J];建筑结构学报;1990年01期
3 陈水福,孙炳楠,唐锦春;高层建筑风振控制的复模态随机反应分析[J];工程力学;1993年01期
4 黄斌,唐家祥;大跨越自立式高压输电塔风振控制[J];特种结构;1997年03期
5 张相庭;结构风振控制综合方程及简化实用方法研究[J];特种结构;2004年03期
6 李小康;谢壮宁;王湛;;深圳京基金融中心横风向风振控制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年11期
7 井秦阳;李宏男;王立长;李凡林;;大连国贸大厦高层水箱风振控制研究及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年02期
8 贺业飞;楼文娟;孙炳楠;余世策;郭勇;叶尹;;悬挂质量摆对大跨越输电塔的风振控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12期
9 侯艾波;周锡元;葛楠;;矩形高层建筑结构横向风振反应的分析计算[J];特种结构;2006年03期
10 胡斌;薛素铎;宋彦杰;李雄彦;;体育场挑篷结构风振控制研究[J];建筑结构;2009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焱;张良平;项兵;;京基金融中心风振控制的设计[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尹智勇;熊博;;风灾及风振控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3 胡斌;薛素铎;宋彦杰;李雄彦;;体育场挑篷结构风振控制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彦文;刘方;;结构风振控制计算机仿真及算法比较[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5 王肇民;刘学利;;摆式水箱对电视塔的风振控制研究及设计[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6 张顺宝;程文p<;李爱群;;TLD装置风振控制实用设计计算及比较[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7 罗肇宁;田玉基;;基于概率的超高层建筑TMD风振控制效果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尹智勇;熊博;季凯;刘永康;;浅液矩形TLD制振原理和制振力的研究[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锦坤;结构驰振理论分析及风振控制[D];东北大学;2006年
2 葛楠;高层建筑风振问题的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6年
3 秦丽;结构风振与地震响应的TMD控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梦园;张拉膜结构风振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贺业飞;大跨越输电塔结构的风振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帅源;人体对高层建筑风振的舒适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刘纯;高层建筑突出物风振控制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D];广州大学;2009年
5 汪小娣;高层建筑风效应及风振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苏玉枫;利用TLD进行高层建筑风振控制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7 郭增涛;高层建筑结构风压与风振的数值模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宋延杰;体育场挑篷结构风荷载数值模拟及风振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9 何钟山;高耸结构和高层建筑风振控制的等效设计风荷载[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阮灿椿;环形MR-TMD风振控制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85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185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