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岩溶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发布时间:2017-11-19 18:24

  本文关键词:岩溶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CO-水-碳酸盐岩代谢体系 地球生物 元素循环 全球变化 岩溶生物地球化学


【摘要】:在CO_2-水-碳酸盐岩活跃的代谢体系中,由于参与岩溶作用过程的二氧化碳来源复杂,因而研究碳酸盐岩环境中二氧化碳在生物介导下所耦联的物质循环过程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成为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学科的主要内容,并使其成为现代岩溶学的重要分支。在分析国内外岩溶学、地球化学、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简要评述了基于岩溶生物地球化学特性的水土流失与石漠化过程,碳酸盐岩矿物在生物作用下的化学风化、元素释放规律以及控制元素循环的界面过程,碳酸盐岩区土壤-大气界面下的气体循环及其控制因素和过程,碳酸盐岩区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来源、分布规律与降解,微型生物在岩溶水体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等主题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存在的科学问题。因此,需要以CO_2为核心把岩溶环境中不同尺度上生物有机体参与的地球化学过程联系起来,但人们对生物有机体是如何通过协同作用而改变岩溶环境的,还了解得很少。如果能查明碳酸盐岩一土壤一水一生物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将进一步拓展CO_2-水-碳酸盐岩相耦合的岩溶作用过程,并在岩溶资源领域和全球变化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岩溶生物地球化学需要多学科的协同研究,特别是加强生物过程与岩溶过程的耦合研究,方能解决岩溶领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5GXNSFGA139010和2014GXNSFCA118012)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桂科合14123001-13和20140122-1) 中国地质调查局子项目(DD20160305-05) 中国地质科学院项目(YYWF201505)
【分类号】:P642.25;P593
【正文快照】: 0引言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界面上,以CO2-水-碳酸盐岩相耦合的岩溶作用作为全球碳、水、钙循环的一部分,在塑造岩溶地貌形态、驱动元素迁移、调节大气温室气体浓度、高分辨记录全球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2]。为捕捉碳、水、钙循环规律及其耦联的能量转换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志良;长江和长江口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关于长江口氮的输出通量[J];海洋科学;2000年11期

2 沈志良;长江和长江口N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关于长江流域N的迁移[J];海洋科学;2001年03期

3 沈志良;长江和长江口N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关于长江和长江口无机N的主要来源[J];海洋科学;2001年07期

4 崔广才,张新宽;生物地球化学与黄金勘探[J];有色矿山;2001年02期

5 沈志良;长江和长江口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关于长江N通量的研究[J];海洋科学;2002年12期

6 王将克,邹和平,郑卓;农业生物地球化学——新兴的边缘学科[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7 H.V沃兰 ,S.J霍斯基 ,张耀平;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银的生物地球化学初步研究[J];黄金;1985年05期

8 章申;王明远;于维新;;生物地球化学进展和展望[J];地方病通讯;1985年03期

9 Warren H.V.;Horsky S.J.;史长义;;铊,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找金手段[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87年09期

10 А.Л.Ковалевский ,韦俊铭;生物地球化学法找矿的深度[J];地质地球化学;198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陶发祥;刘丛强;李思亮;蒋颖魁;韩贵琳;;乌江、沅江水系碳稳定同位素生物地球化学:对流域生态系统整治的指示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傅家谟;盛国英;彭平安;肖贤明;张干;;毒害有机污染物生物地球化学与环境效应[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3 王宝利;刘丛强;吴沿友;吕迎春;;岩溶湖泊微藻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和微量金属元素分布[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吴丰昌;刘丛强;傅平青;岳兰秀;黎文;白英臣;王立英;;天然溶解有机质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环境效应[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滕彦国;杨洁;徐争启;;攀枝花地区钒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赵三军;肖天;海东;李红波;;海洋病毒在海洋生态学与生物地球化学中的作用[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银玲;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召开学术会议[N];中国海洋报;2006年

2 冷疏影 宋长青;重大突破背后的“学科交叉”[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兵;中国沿海部分区域磷化氢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姚庆祯;痕量元素砷、硒在长江流域及河口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秦亚超;珠江口沉积硅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徐亚岩;渤海湾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及环境演变指标的筛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5 张桂玲;中国近海部分海域溶解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徐瑞松;华南沿海资源效应遥感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7 任春艳;中国东海和黄海中一氧化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杨洁;中国海域中二甲基亚砜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牟德海;大亚湾放射生态学及沉积物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10 严爱兰;碘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125)Ⅰ示踪与植物中生物碘的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欣泉;长江干流及河口硅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2 朱媛媛;东、黄海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分布特征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戚晓红;中国近海部分典型海域磷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李凤;东海赤潮高发区与舟山群岛沉积物中脂类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04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204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9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