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掺杂GZO薄膜的光电性能及残余应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Al掺杂GZO薄膜的光电性能及残余应力研究
【摘要】:本论文为了研究不同实验条件下制备的Al掺杂GZO薄膜(以下均简称AGZO薄膜)的光电性能及残余应力等参数,通过磁控溅射的实验方法,运用两块靶材共溅射的方法,利用Al靶和Ga2O3:ZnO靶(以下均简称GZO靶)同时向玻璃基片上溅射,制备出不同Al靶溅射时间下、不同Al靶溅射功率下、不同GZO靶溅射功率下的AGZO薄膜样品,并对不同Al靶溅射时间下、不同Al靶溅射功率下制备的AGZO薄膜样品进行了真空退火处理。并且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光光度计、霍尔测试仪等测试设备,以及通过相关理论、公式的计算,对制备的AGZO薄膜的晶体结构、光学性能、残余应力、电学性能等参数进行了测量分析。1.当改变Al靶进行溅射的时间,使其依次从1分钟增加至3、5、7、9分钟时:(1)制得的AGZO薄膜样品均具有(002)方向的择优取向,依据谢乐公式估算的平均晶粒尺寸以及SEM形貌图来看,其薄膜晶化程度先变好后变差;(2)AGZO薄膜在可见光波段平均透过率先降低,后升高;(3)电阻率先降低后升高,当样品晶化程度变好时,电阻率下降;结晶性恶化时,电阻率增大;(4)残余应力随着Al靶溅射时间的增加,基本逐步增大。改变Al靶溅射时间时,五个AGZO薄膜样品中,在可见光区,最高的平均透过率为91.41%;电阻率最低值为11.46×10-3Ωcm。2.当改变Al靶溅射功率,使其依次为30、40、50、60、70 W时:(1)制得的AGZO薄膜样品同样也为(002)择优取向,其晶化程度先改善后变差;(2)可见光波段的平均透过率先降低后升高;(3)电阻率先升高后降低;(4)残余应力先升高后下落,最后出现小幅回升。改变Al靶溅射功率制备的5个AGZO薄膜样品中,可见光平均透过率最高值和残余应力最低值,分别为91.49%和1.77 GPa;电阻率的最低值为8.93×10-3Ωcm。3.当使得GZO靶材溅射功率依次为75、100、125、150、175 W时:(1)制备的AGZO薄膜样品也仅出现(002)衍射峰,平均晶粒尺寸基本呈逐渐增大趋势,配合SEM形貌图来看,其结晶性呈改善趋势;(2)可见光波段平均透过率变化方向不明确,但可见光波段透过率均在88%以上;(3)电阻率随GZO靶溅射功率的升高逐渐降低;(4)当GZO靶材为150 W的溅射功率时,制得的AGZO薄膜的残余应力明显高于其他,其余四个参数下残余应力变化幅度较不显著。其中当GZO靶溅射功率为175 W时,最大平均晶粒尺寸为29.04 nm,最优的电阻率为6.36×10-3Ωcm。4.经过真空退火处理之后,AGZO薄膜样品依旧沿(002)方向择优生长,证明真空退火处理并未改变其择优取向,但是薄膜样品平均晶粒尺寸增大,结晶性变好。随着结晶性的变好,晶体结构的改善,残余应力相比退火之前减小,迁移率也相应的增大,载流子浓度减少,但电阻率的变化趋势不明确。同时可见光波段的平均透过率降低。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48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家勇;;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时双向等应力下孔边塑性变形对残余应力分析的影响[J];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2 王家勇;对“钻孔偏心对松弛应变和残余应力的影响”一文的讨论[J];力学与实践;1990年05期
3 杨伯源;;钻孔偏心下的应变释放系数及残余应力[J];实验力学;1990年03期
4 吴克成,蒋立强;弱正交异性材料残余应力测量的声弹性方法[J];固体力学学报;1991年03期
5 巨东英;;第四届残余应力国际会议[J];河北机电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6 李英子;测定焊接容器残余应力的电测法[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7 戴福隆,亚敏,谢惠民,吕坚;云纹干涉与钻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实验方法与系统[J];实验力学;2003年03期
8 董浩存;一种测量金属管中残余应力的简易方法[J];物理测试;2003年03期
9 刘宝玉,柳兆荣;血管残余应力的一种确定方法[J];力学季刊;2003年02期
10 张剑寒;张宇民;韩杰才;赫晓东;;碳化硅空间用反射镜坯体残余应力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超;潘春旭;;残余应力测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A];湖北省第九届热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游敏;郑小玲;;对接接头横向残余应力调控技术研究[A];中西南十省区(市)焊接学会联合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小勇;楚建新;叶军;陆艳杰;刘鑫;;铜应力缓解层对陶瓷-金属连接残余应力的影响[A];电子陶瓷,,陶瓷,金属封接与真空开头管用管壳的技术进步专辑[C];2006年
4 郑杰;张显程;;高温环境诱导的表面强化处理残余应力的释放[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朱丽娜;徐滨士;王海斗;王成彪;;相关技术在残余应力检测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青年表面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10年
6 潘勤学;栗勇;徐春广;肖定国;杨向臣;伍懿;;超声法焊缝残余应力检测技术研究[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任小平;刘怡;;一种无损测试焊接板件残余应力的方法[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8 游敏;郑小玲;;对接接头横向残余应力调控技术研究[A];湖北省暨武汉焊接学会成立二十五周年2005年焊接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9 宇慧平;韩长录;;超高强钢电阻点焊残余应力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郑永男;左翼;周冬梅;范平;袁大庆;朱升云;;正电子湮没方法研究材料中残余应力[A];第四届全国反应堆物理与核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实习记者 王恒;控制残余应力——寻找加工变形的解决之道[N];中国航空报;2014年
2 陶萍萍;中建钢构用新技术消除钢板墙残余应力[N];现代物流报;2013年
3 ;残余应力与加工变形控制技术[N];中国航空报;2013年
4 ;抗疲劳制造工艺优化方案[N];中国航空报;2013年
5 ;残余应力与变形控制整体解决方案在航空铝合金锻件中的应用[N];中国航空报;2013年
6 蔺军 谢艳花;央视新楼钢构制作特点与加工工艺[N];建筑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杰凤;高锁螺栓干涉安装及其对螺接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4年
2 宋文涛;残余应力超声无损检测与调控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张峥;飞机弱刚性铝合金结构件的残余应力和加工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4 李峰;基于定位强化感应加热技术的磨削表面残余应力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王军强;大型壳体结构焊接变形及残余应力调控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董亚波;2A14铝合金厚板残余应力表征及消减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刘海涛;精密薄壁回转体零件加工残余应力及变形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曹江;2A02高强度铝合金热加工残余应力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9 朱丽娜;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涂层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陶波;热压玻璃透镜里的残余应力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喜强;热轧H700×300型钢残余应力的控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宋金潮;非调质钢棒材轧后冷却过程残余应力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翟紫阳;超高强钢厚板结构件MIG焊温度场应力场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康玲;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纵、横肋焊接残余应力数值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孙彦文;Q345B钢等离子-MAG复合焊工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王晓臣;面向卫星零件工艺设计的拓扑优化技术研究[D];北华航天工业学院;2015年
7 刘何亮;U肋与顶板连接焊缝残余应力的三维数值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余洋;轧辊残余应力的数值模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9 杨建华;考虑残余应力影响下轴压蜂窝构件稳定承载力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5年
10 宋晓梅;残余应力对不同几何和材料拘束试样蠕变裂纹起裂和扩展行为的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12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21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