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喷射器与双级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
本文关键词:可调式喷射器与双级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太阳能 可调式喷射器 双级喷射 无泵循环 制冷系统
【摘要】:为了实现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可以通过对太阳能、工厂余热等低品位能源的利用来进行制冷与空调,喷射式制冷系统由于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和维护成本低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论文对现有的喷射器和喷射式制冷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一种可调式喷射器,通过旋转喷嘴和调节锥,可以对喷嘴的轴向位置和喉部面积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喷射器的变工况稳定运行。在传统的喷射式制冷系统之上,增加一气-气喷射器,给出了一新型双级喷射式制冷系统,并对此双级喷射式制冷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将此系统与太阳能利用相结合给出了太阳能驱动双级喷射式无泵循环制冷系统,论文对此系统进行了建模和模拟分析。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讨论的工作条件下,喷射器喷射系数随喷嘴喉部直径的增大而降低,随喷嘴至混合室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太阳能驱动双级喷射式无泵循环制冷系统的COP随太阳能集热器传热流体进口温度、发生器温度和蒸发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冷凝器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该系统的制冷量随着太阳能集热器传热流体进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系统的制冷量与太阳辐照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相同;与太阳能驱动单级喷射式无泵循环制冷系统相比,当其压缩比大于8时,双级系统的性能系数增加20%以上。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涛;;汽轮机抽汽驱动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J];机电信息;2011年24期
2 彭光前;李苏泷;王蒙蒙;彭芳;;无泵循环喷射式制冷系统比较分析[J];制冷;2013年04期
3 高虹;;利用低位余热的喷射式制冷机性能研究[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6年03期
4 高虹;;利用低位余热的喷射式制冷机性能研究[J];制冷与空调;2006年03期
5 李玉娜;刘艳军;;不同制冷剂在喷射式制冷系统中的性能分析[J];建筑节能;2009年07期
6 王海;董景明;潘新祥;唐浩;贺传龙;;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实验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7 刘宪英;;低位余热氟利昂喷射式制冷机通过部级鉴定[J];制冷;1990年02期
8 张博;薛凤娟;赵明海;;低品位余热源新型双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9 葛研军;阳俊;葛强;;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模型建立与仿真[J];低温与超导;2011年11期
10 张玲玲;陶乐仁;;喷射式制冷的发展研究现状[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瑞;陈威;孙祯;;毛细泵循环喷射式制冷系统毛细力的研究[A];上海市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郑爱平;刘士轩;张秀丽;;利用汽车冷却废热驱动的喷射式汽车空调器[A];中国制冷学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海滨 孙延刚;莱钢低压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投用[N];中国冶金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景明;高效喷射式制冷系统性能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光前;可调式喷射器与双级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苑子康;喷射器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3 罗江玉;无泵喷射式制冷系统阀切换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刘志杰;喷射式制冷系统实验台建设与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化鹏;船舶余热喷射式制冷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6 陈作舟;高冷凝温度下两级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钟福春;喷射式制冷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田蕾;利用船舶余热的潜热回收型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9 彭望明;太阳能风冷喷射式制冷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刘士轩;利用汽车冷却废热驱动的喷射式制冷装置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40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240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