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地裂缝环境下埋地管道性状的模型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4 14:45

  本文关键词:地裂缝环境下埋地管道性状的模型试验研究 出处:《长安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埋地管道 地裂缝 模型试验 影响机制 破坏模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作为城市生命线的各种埋地管道系统,如:燃气、热力、供水、排污管道等,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地下管道的正常使用,对维持城市居民生活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世界名城的西安,城市建设和人们生产生活却遭受到严重的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威胁。目前,西安地区出现的地裂缝,共计14条,延伸长度超过100km,覆盖面积超150km2,自东北向西南遍布城区,平行分布。不同于一般的建筑物,城市地下管网作为一种线性工程,在设计施工时无法像其它单体建筑那样,采取避让措施,地裂缝活动对西安市区大规模城市管网构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本文以西安市城市地下管网面临地裂缝灾害为研究背景,在搜集以往地裂缝活动引起地下管道破坏资料的基础上,利用长安大学自行研制开发的大型沉降平台和模型箱系统,开展了地裂缝环境下针对城市老旧水泥管道及新型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道的足尺物理模拟试验,分析了地裂缝作用下地下管道的受力情况、变形和破坏模式,得出了地裂缝活动地区,无论是骑缝式还是对缝式的敷设方式,当地裂缝差异沉降达到s=6cm时,就可考虑对旧水泥管道进行更换。通过对新型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的物理模拟试验以及数值计算结果,发现确定了地裂缝活动对此类管道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下盘1m至上盘2m的区域,并提出了此类管道的管-土相互作用力的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对西安市城市管网建设和老旧管网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我国其他地裂缝发育地区的管道工程建设亦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various buried pipeline systems, such as gas, heat, water supply, sewage pipe and so on, which are the lifeline of the city,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urban residents, it plays a vital role. However, as a world famous city, Xi'a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have been seriously threatened by the geological hazards of ground fissures. There are 14 ground fissures in Xi'an area, extending more than 100km, covering more than 150km2.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they are distributed in urban areas, parallel distribution,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buildings. As a kind of linear engineering, urban underground pipe network can not be used i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s other individual buildings. Ground fissures pose a serious safety hazard to the large-scale urban pipeline network in Xi'an. This paper takes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 network in Xi'an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n the basis of collecting the data of underground pipeline failure caused by ground fissure activity, the large-scale subsidence platform and model box system developed by Changan University are used. The full-scale physical simulation test of the old cement pipeline and the new steel wire mesh skeleton plastic composite pipe under the ground crack environment was carried out. The stress situation,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 of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ground crack were analyzed.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the active area of ground fissures, when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local cracks reaches 6 cm, regardless of the way of laying on or on the seams, th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of the local cracks is up to 6 cm. The replacement of the old cement pipe can be considered. The physical simulation test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 new steel wire mesh skeleton plastic composite pipe can be considered. It is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ground fissures on this kind of pipeline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area of 1m to 2m.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pipe-soil interaction force of this kind of pipeline is put forward. The obtained results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Xi'an city pipe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old pipe network reconstruction. It also has reference value for pipel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other areas where ground fissures are developed in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2.26;TU99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霆,董兆祥,刘金锋;地裂缝氡值测试及形成机制初探[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年04期

2 陈植华,徐恒力,陈刚;基于信息分维对地裂缝灾害成因的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年03期

3 武强,陈佩佩;地裂缝灾害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年01期

4 田级生;河北平原地裂缝调查分析与防治[J];勘察科学技术;2004年01期

5 任建国,龚卫国,焦向菊;山西大同市地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山西地震;2004年03期

6 刘忠方,韩军青;临汾市地裂缝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J];灾害学;2004年S1期

7 彭建兵;范文;李喜安;王庆良;冯希杰;张骏;李新生;卢全中;黄强兵;马润勇;卢玉东;;汾渭盆地地裂缝成因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4期

8 卢全中;彭建兵;范文;马润勇;李喜安;;陕西三原双槐树地裂缝的发育特征[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4期

9 邓安利;;大同市地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与防治对策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年04期

10 马志飞;;地裂缝:地球上难以愈合的伤口[J];城市与减灾;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忠佩;胡俊杰;任建国;刘学军;;大同市地裂缝成因及减灾对策[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2 宗开红;;苏—锡—常地区地裂缝灾害研究[A];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灾害防治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玉海;陈志新;戴福初;;大同地裂缝灾害及其安全距离确定[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4 王景明;;我国地裂缝及其灾害分析[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5 张骏;卢玉东;孙建中;范文;;广西小平阳岩溶区地裂缝形成机制初探[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6 毕海良;苌有全;毕雯雯;;青海省贵德县瓦家地裂缝成因剖析[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袁平;胡存礼;;长江三角洲地区地裂缝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地裂缝易发区的物探推断[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贾三满;王海刚;叶超;王荣;;北京地区地裂缝勘察方法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凯玲;;GIS对西安地裂缝灾害敏感性评价探讨[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10 潘广灿;张金来;郜松杰;张银启;;平顶山市青草岭地裂缝形成机制[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特约记者 陈娟 通讯员 龚绪龙;城镇化建设的“保护伞”[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2 记者 范宏喜;地面沉降防治研讨会在地裂缝现场召开[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于德福;走出“旧伤刚愈,又添新伤”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徐明霞;高保真地裂缝三维建模及其与地质模型的集成表达[D];长安大学;2015年

2 蒋臻蔚;水作用下地裂缝成因机制及数值模拟[D];长安大学;2011年

3 刘妮娜;地裂缝环境下的地铁隧道—地层地震动力相互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李凯玲;地裂缝环境下地铁隧道—围岩相互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陈立伟;地裂缝扩展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6 李昌存;河北平原地裂缝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7 孙萍;黄土破裂特性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8 袁立群;列车荷载作用下马蹄形地铁隧道—地裂缝—地层动力相互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旭;单一地裂缝成层地层水平地震响应分析解析解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杨培涛;跨地裂缝建筑物基础破坏机理和影响范围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陈树峰;正断型隐伏地裂缝破裂扩展的土性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臧明东;太原盆地地裂缝危险性区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薛捷;地裂缝场地地脉动特性及动力响应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蔡琳祥;地铁动荷载作用下与地裂缝小角度斜交隧道围岩动力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邓舒;基底起伏地裂缝演化时空特征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刘明坤;京沈客专北京段地面沉降、地裂缝发育特征及其危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9 张沙;跨越地裂缝结构灾害防治措施的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10 张连泽;穿越地裂缝场地的地铁隧道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本文编号:1424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424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6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