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美国工程伦理教学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8-01-26 09:05

  本文关键词: 工程伦理 教学模式 合作式教学法 出处:《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工程伦理教育成为美国工程师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提升的重要方式。工程伦理教学内容彰显自然和人类价值,融合伦理学与工程学等专业;工程伦理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案例法,推进多元合作式教学;工程伦理教学效果评估采用课前和课后、定性和定量、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等方法。工程伦理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评价的相互影响与协作的教学模式,推进工程伦理教育改革与发展,推动工程职业化进程。
[Abstract]: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American engineer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engineering ethics applies the case law synthetically, promotes the multivariate cooperative teaching; The teaching effects of engineering ethics are evaluated by the methods of pre-class and after-clas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teachers' self-evaluation and students' evaluation, etc. The teaching contents, methods and effects of engineering ethics teaching are interactive and cooperative. 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process of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iz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工程实践的伦理形态学研究”(15ZDB015) 北京地区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建设(PXM2017_014204_50095)
【分类号】:B82-05;G642;TB-4
【正文快照】: 工程伦理教育作为提升工程师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成为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职业化发展的必要内容。美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设工程伦理课程以来,一直在积极探索工程伦理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模式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2000)标准的要求,美国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恒力;;“利益、风险与工程伦理”——第二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学术研讨会综述[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05期

2 孙国华;;系统理论下的工程伦理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35期

3 张秀华;;工程伦理的生存论基础[J];哲学动态;2008年07期

4 易艳;;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年01期

5 李庆云;;工程伦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6期

6 苏俊斌;曹南燕;;中国工程师伦理意识的变迁——关于《中国工程师信条》1933-1996年修订的技术与社会考察[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年06期

7 李世新;;借鉴国外经验,开展工程伦理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8 龙翔;盛国荣;;工程伦理教育的三大核心目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邱瑶;新媒体环境下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杨宝宝;共生理论视阈下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65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465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2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