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一种基于智能减振器的舰船机械设备主动减振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9 15:44

  本文关键词: 主动减振 智能减振器 柴油发电机组 主被动复合控制 传感作动一体化 出处:《振动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面向工程的需要研制了主被动复合、传感作动一体化的智能减振器。它基于传统的被动隔振结构,集成了主动执行机构、功率放大设备及高低通滤波器、加速度误差传感器及后续的放大和滤波电路,与脱机运行的主动控制器构成针对舰船机械设备的主动减振系统。基于该系统建立了柴油发电机组主动减振演示台架。整个台架通过4个智能减振器坐落在一块模拟船体结构的弹性钢板上,通过测量弹性钢板的振动情况来评价主动减振系统的减振性能。演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智能减振器在800Hz以内的总振级有33dB以上的被动减振效果,在此基础上的主动控制对200Hz以内的多根线谱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线谱最大有30.8dB的主动衰减量,200 Hz以内总振级的主动衰减量达到20dB。综合主被动减振的效果,智能减振器可以将演示台架的柴油发电机组0~800 Hz范围内的振动总振级衰减47.2dB以上。
[Abstract]:An intelligent vibration absorber based on traditional passive vibration isolation structure is developed, which integrates active actuator, power amplifier and high and low pass filter. Acceleration error sensor and subsequent amplifier and filter circuit. Based on the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system of marine mechanical equipment, a demonstration platform for active vibration reduction of diesel generator set is established. The whole platform is located in one place through four intelligent shock absorbers. On an elastic steel plate that simulates the hull structure. The vibration reduction performance of the active damping system is evaluated by measuring the vibration of the elastic steel plate. The total vibration level of the intelligent vibration absorber within 800 Hz has a passive damping effect of more than 33dB, and the active control on this basis has a good control effect on multiple lines within 200Hz. The maximum active attenuation of the line spectrum is 30.8 dB. The active attenuation of the total vibration level within 200 Hz reaches 20 dB. The total vibration level of the demonstration diesel generator set can be reduced by 47.2 dB in the range of 800 Hz.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苏州东菱智能减振降噪技术有限公司;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375103)
【分类号】:TB535;U664
【正文快照】: 引言舰船动力机械设备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传递给船体结构,是产生水下辐射噪声、影响舰船隐蔽性和生命力的主要原因。被动隔振技术如单层、双层隔振、浮筏[1]以及桁架结构的舱筏[2]是隔离机械设备振动传递的主要措施和技术手段,也是目前水下结构减振降噪研究的主要方面。被动隔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先华;;大地脉动与精密减振平台[J];振动.测试与诊断;1983年02期

2 张晓青;工程机械的主动减振系统[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2年10期

3 杨必胜;杨川;;零动态刚度被动减振系统分析与仿真[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8年01期

4 舒陶;刘士华;陈祖金;任宏光;;小空间光学探测组件减振系统设计[J];航空兵器;2008年02期

5 丁春全;周昊;冯志杰;周俊明;;火箭橇试验减振系统力学仿真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2年08期

6 董烈棣;精密仪器运输过程中的减振问题及减振系统设计[J];高速摄影与光子学;1982年03期

7 赵桂宁;徐传富;;高性能的减振系统[J];家用电器科技;1985年05期

8 王兆康;设备减振的机理和特性[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9 常辉兰;随机激振下双层减振问题的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10 徐志伟,陈天宁,黄协清,陈花玲;垂直冲击减振系统的仿真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忠杰;;光学平台减振方法初步分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2 李海涛;田瑞兰;;移动载荷作用下的梁桥的减振研究[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习树;步进扫描光刻机模拟隔振试验平台主动减振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周斌;双质量飞轮减振系统测试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泽茜;弹载微惯性测量单元减振系统的设计与优化[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穆翔;基于ANSYS的结构减振技术仿真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3 孙永强;闭环可控吸气减振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4 石奇端;基于并联机构六自由度减振平台的设计与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5 唐卫星;三平移两转动五自由度减振平台主体机构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6 熊俊;小型化主动减振系统的结构设计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田一夫;基于气浮支承结构的主动减振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王伟晓;橡胶弹性减振元件疲劳寿命预测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9年

9 刘万里;惯性测量组合减振系统动力学设计及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刘淑英;救护车担架减振系统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473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473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8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