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基于DEM和遥感影像的区域黄土滑坡体识别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3 18:35

  本文关键词: 黄土滑坡 可视性 SEaTH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 多层感知器 出处:《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应用定量地貌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天水市南北两山已有黄土滑坡进行了自动识别研究。首先,引入地形可视性辅助遥感影像目视解译,以选择滑坡和非滑坡样本;其次,综合滑坡的地形特征和遥感特征,通过采取SEaTH算法遴选出能有效区分滑坡与非滑坡的特征差异指标建立滑坡有效识别指标体系;最后,基于滑坡有效识别指标特征集进行面向对象分割,通过建立多层感知器的滑坡自动识别模型对分割后的对象进行识别,并作精度评价。结果表明:1)针对该研究区的已有黄土滑坡,粗糙度、高程变异、切割度、起伏度、坡度、可视性6种地形指标具有识别价值;2)该模型对滑坡的识别精度达71.03%,非滑坡的识别精度达92.02%,较好地识别出了该区域的滑坡范围。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quantitative geomorphology, th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loess landslide in the north and south of Tianshui City has been carried out. Firstly, terrain visibility is introduced to assist the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To select landslide and non-landslide samples; Secondly, the landform feature and remote sensing feature of landslide are synthesized, and the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index system of landslide is established by adopting SEaTH algorithm to select the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 index which can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landslide from non-landslide. Finally, object oriented segmentation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feature set of effective landslide recognition index, and the segmented objects are identified by establishing a multi-layer perceptron model for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landsli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ess landslide, roughness, elevation variation, cutting degree, fluctuation degree, slope and visibility of the study area are valuable for recognition. 2) the recognition accuracy of the model for landslide is 71.03 and that of non-landslide is 92.02. The range of landslide in this area is well recognized.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安测绘总站;
【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2013DFE23030) 甘肃省民生计划项目(1503FCME006)
【分类号】:P208;P237;P642.22
【正文快照】: 0引言滑坡是当今世界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之一,已经成为自然灾害中第三大致死灾害。甘肃省天水市位于秦岭山地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质环境差,其南北两山的黄土滑坡灾害频发,且滑坡数量大、规模大,因其紧邻市区,对群众生活和社会生产影响巨大。因此,本文选取天水市南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毅;谭龙;陈冠;郭鹏;乔良;孟兴民;;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法的高分辨率遥感滑坡信息提取[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2 鲁学军;尚伟涛;周和颐;;基于视觉思维的人机交互遥感解译模式研究[J];遥感信息;2013年06期

3 童立强;郭兆成;;典型滑坡遥感影像特征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13年01期

4 张朝忙;刘庆生;刘高焕;丁树文;王鹏;董金发;;SRTM 3与ASTER GDEM数据处理及应用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年05期

5 郝立贞;白世彪;徐红波;韦玉春;;基于CBERS-02卫星数据的地震滑坡识别——以青川县为例[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石菊松;吴树仁;石玲;;遥感在滑坡灾害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地质论评;2008年04期

7 吴玮江,贺斌英;天水市的环境地质问题[J];甘肃科学学报;2003年S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伟;基于遥感与DEM的面向对象滑坡识别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令;徐素宁;梅军军;苏凤环;;地震滑坡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识别[J];遥感学报;2017年04期

2 黎爱红;;遥感影像测量技术在地理国情普查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7年29期

3 张群;赵超英;;基于面向对象的高分遥感数据甘肃黑方台黄土滑坡半自动识别[J];灾害学;2017年03期

4 侯松高;;基于数字地图的电波传播特性预测方法[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7年04期

5 马锦;李发源;庞国伟;李晨瑞;刘玮;;古陆上丝绸之路复原及沿线基本地理特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年04期

6 李勋;杨环;殷宗敏;马金辉;;基于DEM和遥感影像的区域黄土滑坡体识别方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年04期

7 刘小玉;;“基于国产卫星的地质灾害调查系统”在黄土滑坡区的示范应用研究[J];西北地质;2017年02期

8 陈天博;胡卓玮;魏铼;胡顺强;;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与滑坡信息提取[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7年05期

9 刘时城;温仲明;陶宇;朱朵菊;张静;曾鸿文;;不同地形校正方法对刺槐林遥感提取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10 彭大雷;许强;董秀军;亓星;巨袁臻;李骅锦;;基于高精度低空摄影测量的黄土滑坡精细测绘[J];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旺德;甘肃白龙江流域地质灾害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龙;陈冠;曾润强;熊木齐;孟兴民;;人工神经网络在滑坡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2 陈冠;孟兴民;郭鹏;李亚军;曾润强;乔良;;白龙江流域基于GIS与信息量模型的滑坡危险性等级区划[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3 王润生;熊盛青;聂洪峰;梁树能;齐泽荣;杨金中;闫柏琨;赵福岳;范景辉;童立强;林键;甘甫平;陈微;杨苏明;张瑞江;葛大庆;张晓坤;张振华;王品清;郭小方;李丽;;遥感地质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J];地质学报;2011年11期

4 童立强;张晓坤;程洋;李丽;李曼;齐建伟;;“8·7”甘肃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遥感解译与评价研究[J];遥感信息;2011年05期

5 朱圣军;;ASTER GDEM数据精度分析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J];物探装备;2011年01期

6 马兰艳;周春平;胡卓玮;王志恒;马国斌;;基于SRTM DEM和ASTER GDEM的辽河流域河网提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7 关美宝;申悦;赵莹;柴彦威;;时间地理学研究中的GIS方法:人类行为模式的地理计算与地理可视化[J];国际城市规划;2010年06期

8 童立强;张晓坤;李曼;王建超;韩旭;程洋;;“6·28”关岭滑坡特大地质灾害应急遥感调查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10年03期

9 杨军;陈阿林;余海清;龙益川;;基于不同DEM数据源的流域特征信息提取对比——以重庆市大宁河流域为例[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余蓬春;刘时银;杨萍;张世强;吴立宗;郭万钦;;基于可变窗分析的中国云贵高原地区SRTM DEM数据填补方法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庞茂康;白龙江流域滑坡发育特征及其成因的地质环境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陈莹;基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方法在滑坡体提取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1年

3 吕献林;多源数据辅助机载LiDAR数据生成DEM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4 吴忠芳;RS和GIS技术支持下的武隆县大型滑坡遥感解译及其危险性评价[D];西南大学;2009年

5 黄晶晶;数字高程模型TIN和等高线建模[D];中南大学;2007年

6 崔瑞萍;白龙江中游滑坡泥石流防治体系与效益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悦,黄强兵;一种黄土滑坡滑距预测模型[J];灾害学;2001年03期

2 王念秦,张世武,王红兵;黄土滑坡勘察设计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年02期

3 李保雄;黄土滑坡临滑预报的应变控制方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年02期

4 张鸿义,黄洪标,闫中学;新疆新源山区黄土滑坡形成条件与防治措施[J];新疆地质;2004年03期

5 槐东升;吴江林;杨鹏;;对陕北典型的黄土滑坡工程勘察的探讨[J];科技风;2009年09期

6 杨U,

本文编号:1488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488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a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