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用下楔形体滑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 楔形体滑坡 拟动力法 阻尼力 稳定性分析 地震作用 出处:《中国科技论文》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地震作用下由复杂结构面切割而成的楔体滑坡的稳定性研究,对于保证基础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拟动力法被应用于地震荷载的计算。拟动力法采用正弦波模拟地震波的传播,考虑了纵波和横波从坡脚传播到坡顶的相位差和阻尼力对地震作用的影响。揭示了楔形体滑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分析了楔形体滑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稳定性系数。计算结果证实了本方法运用于楔形体滑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运用该方法研究了结构面内摩擦角、结构面黏聚力、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以及加速度幅值放大系数等因素对滑坡稳定系数的影响。
[Abstract]:Study on the Stability of Wedge landslide cut by complex structural plane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and safe use of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The pseudo-dynamic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calculation of seismic load. The pseudo-dynamic method uses sine wave to simulate the propagation of seismic wave. The influence of the phase difference and damping force of longitudinal wave and shear wave propagating from the foot of slope to the top of slope is considered, and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wedge-shaped landslide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is revealed. The dynamic stability coefficient of wedge-shaped landslide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is analyze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confirm the correctness and validity of the method applied to the dynam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wedge-shaped landslide. The in-plane structural stability analysis is studied by using this method. Friction angle.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surface cohesion, horizontal seismic acceleration coefficient and acceleration amplitude magnification factor on the landslide stability coefficient.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30191110037) 重庆市院士专项基金资助项目(cstc2015jcyjys30001;cstc2015jcyjys30006)
【分类号】:P6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宗策;;地震作用力的数学力学计算分析[J];科技风;2008年14期
2 吴鹏飞;曹加良;;地震作用及其确定理论[J];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3 Тананайко О.Д;Уздин А.М.;Шварц М.А.;张蕴哲;;地震作用下土坝的空间计算问题[J];国外地震工程;1983年02期
4 王雪生,薛素铎,曹资;结构多维地震作用研究综述及展望(Ⅰ)——地震动输入[J];世界地震工程;2001年04期
5 张季;;烟囱结构地震作用的研究现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6 冷元;范存新;唐和生;;基于规范的高层建筑风与地震作用的简明对比[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7 刘跃伟;李宏男;;地震动的扭转分量与结构的扭转地震作用[J];工程力学;2012年11期
8 聂利英,李建中,范立础;地震作用下结构碰撞的模型参数及其影响分析[J];工程力学;2005年05期
9 李春祥,韩传峰,杨文勇;建筑结构在风与地震作用下的时滞补偿主动控制算法[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10 李春祥,王肇民;地震作用下结构瞬时开闭环最优化控制[J];世界地震工程;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成刚;尹之潜;;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地震作用与其它荷载的组合计算[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2 周乾;闫维明;纪金豹;;地震作用下浮放物体摇晃响应仿真分析[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戴秋云;;在地震作用下核电站结构可靠性评价[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4 杨成;高夕良;李力;赵世春;张光辉;李英民;;大型火车站台结构的地震作用下扭转不规则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5 张誉;王卫;;双向地震作用下不规则框架的扭转分析[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6 唐凤乾;赵均;;屋顶塔上微波天线的地震作用计算[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侯杰;;地震作用下砖砌墙体倒塌分析[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8 胡盈辉;庄茁;由小川;;大型储液罐在地震作用下的附加质量法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吴波;欧进萍;;在多次地震作用下结构概率累积损伤初探[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1992年
10 蔡新;李益;吴威;叶松;;地震作用下堤防风险分析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朋;双向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混合结构抗震性能及损伤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高霖;地面式钢筋混凝土水池自愈、渗漏试验及地震响应分析[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3 崔丽丽;基于唯象模型的梁式桥地震碰撞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辰昊;单双向地震作用下框架—核心筒结构滞回耗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沙峰;地震作用下车—桥空间耦合系统动力响应分析[D];苏州大学;2015年
3 王涛;大型落地式钢板仓地震作用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4 管英s,
本文编号:1493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493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