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多级蜿蜒磁路式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11 01:46

  本文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蜿蜒磁路 有限元分析 阻尼特性 出处:《工程设计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改善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特性,设计了一种多级蜿蜒磁路式磁流变阻尼器。该磁流变阻尼器通过导磁环和阻磁环的堆叠来引导磁感线的走向,迫使磁感线数次穿过磁流变阻尼器的节流通道,提高了节流通道的利用效率。建立了考虑磁流变液非线性流动特性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磁路分析,进而对所设计的磁流变阻尼器的特性进行预测。将所设计的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特性与具有相同体积的传统磁流变阻尼器进行了比较,包括可控阻尼力、等效阻尼和动态范围。结果显示在正弦激励速度为0.125m/s,并通入2.0A电流的情形下,所设计的磁流变阻尼器的最大可控阻尼力为11 000N,约为传统磁流变阻尼器的2.3倍。此外,所设计的磁流变阻尼器并没有使零场情形下的阻尼力增大。所设计的磁流变阻尼器具有优良的阻尼性能,适用于广泛的工程减振应用。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of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s, a multistage meandering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is designed. The use efficiency of the throttling channel is improved by forcing the magnetoinductance line through the throttling passage of the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several times. A mathematical model considering the nonlinear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agnetic circuit is analyzed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igned Mr damper are predicted. The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igned Mr damper a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Mr damper with the same volume, including controllable damping force. Equivalent damping and dynamic ran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controllable damping force of the designed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is 11000Nwhen the sinusoidal excitation velocity is 0.125m / s and the current is 2.0A, which is about 2.3 times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 The designed 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s do not increase the damping force at zero field. The designed Mr dampers have excellent damping properties and are suitable for a wide range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金策工业综合大学机械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372083)
【分类号】:TB5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伟,胡海岩;基于多级磁流变阻尼器的操纵面振动半主动抑制——阻尼器设计与试验建模[J];振动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2 王昊;胡海岩;;磁流变阻尼器的模糊逼近[J];振动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3 王代华;袁刚;李一平;;一种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器控制器的实验测试[J];功能材料;2006年07期

4 田静;何军;祝世兴;;基于模糊理论的磁流变阻尼器控制[J];液压与气动;2008年10期

5 王昊;史小梅;;磁流变阻尼器的磁场分析[J];液压与气动;2009年12期

6 马新娜;杨绍普;刘晓星;葛占胜;;磁流变阻尼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1年06期

7 李占卫;郑建国;;磁流变阻尼器间隙结构对阻尼器性能的影响[J];四川兵工学报;2011年05期

8 许利利;;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振动特性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20期

9 徐海鹏;张红辉;余昭;;单出杆磁流变阻尼器特性影响因素及其附加刚度研究[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1年06期

10 李赵春;王炅;;火炮磁流变阻尼器试验分析与动态模型[J];振动与冲击;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新娜;杨绍普;陈恩利;钱涛;;磁流变阻尼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田静;何军;祝世兴;;基于模糊理论的磁流变阻尼器控制[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张海为;程亚鹏;林庆立;;安装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分析[A];建筑结构高峰论坛——复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涂奉臣;陈照波;李华;焦映厚;黄文虎;;一种改进型磁流变阻尼器用于宽频隔振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涂奉臣;陈照波;李华;焦映厚;黄文虎;;一种改进型磁流变阻尼器用于宽频隔振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祥金;沈娜;;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主动变阻尼减振控制系统设计[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孙伟;胡海岩;;基于多级磁流变阻尼器的操纵面振动半主动抑制[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王昊;胡海岩;;基于磁流变阻尼器整车半主动悬架的开关控制[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孙清;伍晓红;胡志义;;磁流变阻尼器控制结构地震反应的振动台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10 肖志荣;孙炳楠;;磁流变阻尼器的一种智能模型[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永虎;自感知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王强;新型磁流变阻尼器与六轴半主动隔振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刘建军;新型磁流变阻尼器及其智能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张莉洁;冲击载荷下磁流变阻尼器动态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系统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黄继;含磁流变阻尼器自动武器缓冲系统控制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6 张红辉;磁偏置内旁通式磁流变阻尼器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蒋学争;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的振动能量捕获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史鹏飞;磁流变阻尼器的拟负刚度控制及实时混合试验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涂奉臣;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整星半主动隔振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李赵春;磁流变冲击缓冲装置的特性与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龙亭;自供能磁流变阻尼器原理及其能量管理电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李占卫;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和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3 杨涛;面向病理性震颤抑震的磁流变阻尼器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蔡路;磁流变阻尼器设计、仿真与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王锎;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转子振动控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6 郝瑞晓;新型磁流变阻尼器的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7 亢国存;基于磁流变阻尼器和半月板的智能仿生腿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8 刘松;磁流变阻尼器的研究及其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9 张宇彤;磁流变阻尼器多场耦合分析及动态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10 周来军;多级悬挂多目标主动减振关键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01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501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2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