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采用Udwadia-Kalaba理论的微振动隔振平台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6 14:38

  本文关键词: Udwadia-Kalaba方程 系统约束 微振动 隔振平台 出处:《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微制造平台的隔振问题,建立基于Udwadia-Kalaba方程的动力学模型,其可以在不引入拉格朗日乘数等额外参数的情况下进行求解。将微振动平台的振动位移作为系统约束,建立微振动隔振平台的离散化模型,并在主动隔振与被动隔振的混合机制下进行微振动平台隔振系统的多体动力学分析与仿真;用Udwadia-Kalaba方程建立了驱动条件的求解方法以满足系统约束,基于约束条件建立微振动隔振平台的动力学模型,且通过Matlab语言进行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仿真得到了8个自由度方向的约束力矩,由此可以求得致动器所要求的竖直方向力的大小;在4个质点所受噪声干扰相同的条件下,微振动离散化模型4个致动器所需的约束力保持一致,而且可以达到良好的减振作用。
[Abstract]:A dynamic model based on Udwadia-Kalaba equation is established to solve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roblem of micro-manufacturing platform, which can be solved without the additional parameters such as Lagrange multiplier. The vibration displacement of the micro-vibration platform is taken as the system constraint. The discrete model of the micro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ulti-body dynamics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of the micro vibration platform are carried out under the mixed mechanism of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and passive vibration isolation. Based on the Udwadia-Kalaba equation, the driving conditions are solved to satisfy the system constraints, and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traint torque in the direction of 8 degrees of freedom is obtained by simulation,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vertical force required by the actuator can be obtained. Under the same noise disturbance of the four particles, the binding force required by the four actuators in the discretization model of microvibration is consistent, and a good damping effect can be achieved.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6-413101)
【分类号】:TB5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玉恒;螺旋钢弹簧浮置板技术及发泡聚氨脂隔振技术研讨会在京、沪举行[J];振动与冲击;2001年04期

2 吕玉恒;螺旋钢弹簧浮置板技术及发泡聚氨脂隔振技术研讨会在京沪举行[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1年06期

3 吕玉恒;螺旋钢弹簧浮置板技术及发泡聚氨脂隔振技术研讨会在京沪举行[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1年06期

4 吕玉恒;螺旋钢弹簧浮置板技术及发泡聚氨脂隔振技术研讨会在京沪举行[J];上海环境科学;2002年01期

5 徐缨;谈志春;;大型风机隔振基础的动力分析及其设计方案[J];石油化工设计;2005年01期

6 庄表中;杜锦才;;屋顶上安装制热、制冷空调机组的隔振技术[J];振动与冲击;2006年04期

7 苏荣华;彭晨宇;丁文文;;设计参数对双层隔振系统动态性能影响的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8 卢智成;朱全军;程永峰;;隔振(震)技术在电力设施中的应用及前景[J];电力建设;2009年06期

9 钟民军;胡世峰;史铁林;何其伟;;多步预测自校正控制算法在混合隔振中的应用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9年10期

10 刘敬伟;;隔振技术在冲压线上的应用[J];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立;;浮筏隔振技术在舰船上的应用与发展[A];中国声学学会199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99]论文集[C];1999年

2 郑钢铁;;空间飞行器隔振与振动抑制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峰;许树浩;俞孟萨;;桁架式浮筏隔振研究综述[A];第十二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庆俊;王晓雷;;主被动一体化八作动器隔振平台研究[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刘涌;胡永力;;空间探测精密载荷隔振技术的发展现状[A];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6 高红伟;姚勇;褚云鹏;;采用隔振技术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A];2014年全国建筑物鉴定与病害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7 杨国泰;何成宏;揭小平;;锤与曲柄压机的直接隔振[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锻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8 张旭辉;付永领;刘永光;;基于约束权函数的FxLMS算法的自适应有源隔振技术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高东;于随然;李朝旭;;机载真空管类器件一支架系统隔振分析[A];2005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张爱中;张兰春;;弹簧隔振技术应用于汽轮发电机基础探讨[A];山东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山东土木工程学会工程设计及电算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管晶晶;北京市劳保所:自主创新支撑首都重大工程[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陈娟 通讯员 陈友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隔振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我市召开[N];桂林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业伟;基于非概率可靠性理论的航天器隔振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李锐;基于磁流变液悬置的发动机隔振方法与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王晓雷;气动隔振器及八作动器隔振平台控制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梁鲁;减振隔振与整星及全箭动态特性相互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强;多子系统双层隔振实验台设计及惯性参数识别[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底复煈;基于气动肌肉并联隔振系统建模及半主动变刚度控制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郑小龙;冲床模高计数器及其隔振技术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4 富佳;位姿解耦型五维混联隔振平台振动建模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彭银双;封闭差动轮系行星架隔振分析与振动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6 陆家悦;舰载隔振平台分析与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徐建;汽轮发电机弹簧隔振基础的减震性能试验及数值模拟[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8 聂高法;新型准零刚度隔振平台减振机理及动力学性态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6年

9 张鑫;星箭隔振适配器参数特性分析与隔振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王保励;一类几何非线性准零刚度系统的隔振理论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15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515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1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