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混流生产线批量流及操作人员配置的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5 23:19

  本文选题:混流生产线 切入点:批量流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混流生产线的作业批量和人员优化配置问题。混流生产线是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生产线,具有较大的代表性。本文从某制造企业的生产实际出发,针对混流生产线现存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建立混流生产线批量流数学模型,优化了作业批量;同时,从操作人员的胜任力和操作人员技能培训的角度出发,对操作人员进行了优化配置。在混流生产线的批量流优化方面:首先,抽象出理论数学模型;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采用Lingo软件进行了验证。在算法求解中,选用人工蜂群算法,改进编码方式,提出8种变换解的方式;其次,提出离散人工蜂群算法,并将离散人工蜂群算法与变邻域算法、离散差分进化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最后,将该算法用于求解混流生产线的作业批量及顺序,得出特定停止条件下的结果。数据表明,优化后产品总加工时间减少了8.08%,该算法快捷有效。在操作人员的优化配置方面:首先,从操作人员的胜任力和操作人员技能培训的角度出发,以最大化整条生产线的胜任力指数和最小化总的技能培训成本为目标,建立了多目标的优化模型对操作人员进行配置;其次,根据实际生产,选定员工技能等级、工序时间等因素,对胜任力进行评价;最后,根据实际混流生产线操作人员与工位的对应情况,采用穷举法和变邻域算法对操作人员进行了优化配置。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对批量流及操作人员的改善与优化,有利于混流生产线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有效地保证各工序的生产质量,同时,对于员工满意度的提高也有很大益处。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mainly study the problem of batch and personnel optimization of mixed-flow production line, which is a widely used production line in actual production and has a large representation.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of a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mixed-flow production lin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batch flow of mixed-flow production lin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batch operation is optimized.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mpetence of operator and skill training of operator,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batch flow of mixed-flow production line is established. In the aspect of batch flow optimization of mixed-flow production line, firstly, the theoretical mathematical model is abstracted.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mathematical model, Lingo software is used to verify the algorithm. The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is selected to improve the coding method, and eight transformation solutions are proposed. Secondly, the discrete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is proposed, and the discrete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is compared with the variable neighborhood algorithm and the discret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The validity of the algorithm is verified. Finally, the algorithm is used to solve the batch and order of the mixed flow production line, and the results under the specific stop condition are obtained. After optimization, the total processing time of the product is reduced by 8.08, and the algorithm is fast and effective. In terms of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the operator: firs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competence of the operator and the skill training of the operator,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competency index of the whole production line and minimize the total skill training cost,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configure the operators.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production, the employee skill level is select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situation of the operator and the working station of the actual mixed-flow production line, the exhaustive method and the variable neighborhood algorithm are used to optimize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operator. The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batch flow and operator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mixed-flow production line, which can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production quality of each process, and also benefit the improvement of employee satisfaction.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49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涛;;基于复杂网络度值的混流生产线稳定性研究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03期

2 张厥昌;;二进制选装编码与多品种混流生产的组织[J];二汽科技;1989年01期

3 徐勃娜;适应多品种混流生产的轿车装配工艺[J];汽车研究与开发;1999年02期

4 张洪满;富康轿车混流生产总装配工艺研究与实践[J];汽车科技;2000年02期

5 张焱;客车混流生产组织[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1年03期

6 杨挺;张定华;陈冰;李山;;基于有向加权网络的混流生产线产能规划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11年07期

7 王进;樊树海;;混流生产线平衡设计[J];现代制造工程;2010年08期

8 徐勃娜;适应多品种混流生产的轿车装配工艺[J];汽车工艺与材料;1999年04期

9 王进;樊树海;沈谦;李磊;;混流生产车间设施布局方法概述[J];机械制造;2009年10期

10 葛凌志;李浙昆;高磊;;多品种变批量零件柔性混流制造运行系统的研究[J];机械制造;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睿珩;;汽车制造领域混流生产线上的优化排程算法[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朱宗乾;;多品种混流生产线产品投产顺序编排问题的优化方法探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邱东山;东风发动机三个系列实现混流生产[N];中国工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楠;基于实时状态信息的混流装配生产优化与仿真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王美林;制造物联网环境下混流制造过程自适应调度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3 叶明;多级混流生产线动态调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黄刚;混流装配生产的计划排序及其执行过程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彭运芳;多品种混流制造车间运作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耀炜;基于合弄的混流生产车间调度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孙浩迪;F公司P类产品生产线混流改造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4年

3 周炜;汽车轮胎总成混流组装及配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卢光富;混流生产线批量流及操作人员配置的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5 慕继武;基于虚拟制造单元的混流制造模式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进;汽车混流生产系统的优化与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郑力源;复杂混流生产线车间规划研究[D];五邑大学;2012年

8 张岩岩;基于排队理论的混流制造系统服务率优化与负荷平衡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9 韩晓超;汽车总装车间混流生产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10 杨东;可重构混流制造系统的仿真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72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572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8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