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单双限位对隔振系统抗冲击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07 13:51

  本文选题:隔振系统 切入点:限位条件 出处:《船舶工程》2017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限位类型对带限位隔振系统冲击特性的影响,对带限位隔振系统进行简化,将隔离器、矩形橡胶片、设备分别模拟为弹簧、矩形橡胶片和质量块;通过改变限位类型,对上侧无限位、下侧无限位、双限位的隔振系统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同时对隔振系统施加冲击载荷,并分析设备的加速度响应和隔离器的相对位移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条件下,下侧无限位较上侧无限位和双限位的限位模式的隔振效果更好,进一步证明了上下限位间隙不对称以及上下限位器刚度不一致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有助于隔离限位系统的优化设计。
[Abstract]: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with the limit type, and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with the limit position is simplified. The isolator, the rectangular rubber sheet and the equipment are simulated into spring, rectangular rubber sheet and mass block respectively. By changing the limit type,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with upper infinite position, lower infinite position and double limit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hock load is applied to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the equipment and the relative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the isolator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bration isolation effect of the lower infinite positio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upper infinite position and double limit mod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t is further proved that the asymmetry of upper and lower limit position clearance and the inconsistent stiffness of upper and lower limiter are of certain significance, which is helpful to the optimal design of isolating limit system.
【作者单位】: 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海军装备研究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4M562622) 航空科学基金(201404Q5001)
【分类号】:TB535.1;U674.7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橡胶软木隔振系统的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00年01期

2 张建卓,李旦,董申,陈明君;精密仪器用超低频非线性并联隔振系统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01期

3 宋玉超;于洪亮;;隔振系统布置及振动相位对基础响应影响的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8年05期

4 施引;;双层隔振及其初步计算方法[J];海工科技;1979年04期

5 沈荣瀛;严济宽;;双层隔振系统对随机激励的响应[J];振动与冲击;1984年02期

6 张士义;多自由度隔振系统的隔振效率[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7 周世雄;周明溥;;双层隔振系统的优化设计[J];上海建材学院学报;1990年03期

8 龙志强,佘龙华,常文森;磁悬浮隔振系统的行为与分析[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9 龙志强,佘龙华,尹力明,,常文森;磁悬浮隔振系统设计与实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10 袁惠群;具有分布质量的双层隔振系统隔振特性分析[J];振动与冲击;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其柏;余林波;张永波;曹剑;;双层浮筏隔振系统筏体结构与隔振特性的研究[A];湖北省声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6年

2 孙宜强;宋汉文;;时滞隔振系统的建模与时滞识别[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张安付;盛美萍;;双简谐激励下双层隔振系统振动响应分析[A];第十二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大林;徐友钜;;隔振支承系统动力学试验与参数识别[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5 贺华;冯奇;;双层隔振系统建模[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6 朱宜生;;减少电子设备隔振系统耦合振动的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6年

7 申军烽;杜胜;周徐斌;蒋国伟;;高精度光学有效载荷微振动隔振系统设计与分析[A];机械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C];2011年

8 陈维山;陈再礼;王培江;;自动调平空气弹簧隔振平台的研制[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会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1992年

9 黄志伟;曾革委;何雪松;付爱华;;双层隔振系统主动控制的振动特性研究[A];第十四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刘顺强;于维平;罗增宁;宋继萍;林嘉祥;;水泵管道隔振结构振动测试分析[A];2013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雪;一类液固混合介质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与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2 黄冬梅;典型碰撞振动系统和实幂率隔振系统的随机动力学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3 周振华;精密隔振系统的扰动抑制与补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王勇;基于声子晶体的多层周期性隔振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丁旭杰;非线性隔振抗冲器的设计与建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黄修长;舱筏隔振系统声学设计及优化、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树桢;柔性浮筏隔振系统的建模与动力学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8 李盈利;双层非线性隔振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及时延混沌化[D];湖南大学;2013年

9 陈定中;舷侧阵声纳安装平台隔振系统振动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吴文江;正负刚度并联精密主动隔振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敢;浮筏隔振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2 杨俊;橡胶弹簧动态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杨明月;分布参数双层隔振系统的主被动控制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崔由美;车载担架随机振动隔离系统主被动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孙伟;复杂隔振系统主被动控制分析与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严柏熠;正负刚度并联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彭亮;浮筏隔振系统的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5年

8 宋楚晨;直升机主旋翼半主动DAVI隔振系统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9 昝浩;惯容器对隔振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10 张邦民;六自由度隔振平台优化设计与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79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579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a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