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计算结合试验测定模态阻尼法
本文选题:数值计算 切入点:模态阻尼比识别 出处:《振动与冲击》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任一种分布的激励必将引起多个模态的响应,试验中要激出单一模态振动是很难的,传统阻尼比估算方法所采用的信号处理手段不能有效分离叠加模态,以致测试阻尼比往往误差较大。从多自由度叠加法动响应分析入手,指出模态混叠现象是制约精确阻尼比测试的重要因素,在阻尼较大、刚度较低时模态更密集、叠加效应更显著,提出通过数值计算进行模态截断以实现"纯模态"提取的方案,推导了共振激励下试验与数值仿真结果中频响峰值谱线表达式,找出二者间的关系,用纯模态计算结果修正测试阻尼比。通过对4块不同板单元进行前8阶试验模态分析与数值计算参数修正,结合频响函数验证了修正阻尼比的数据可靠性,得出了不同结构、材料间阻尼比差异的部分规律。结果表明,模型试验对复合材料板的阻尼比识别准确性要低于钢板,其阻尼性能往往被低估且修正幅度较大,该方法为模态参数识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Abstract]:Any kind of distributed excitation will cause the response of multiple modes. It is difficult to excite the single mode vibration in the experiment. The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used in the traditional damping ratio estimation method can not effectively separate the superposition mode. From the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superposition method of multi-degree of freedom,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phenomenon of modal alias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the measurement of accurate damping ratio, and when the damping is large and the stiffness is low, the modes are more dense. The superposition effect is more obvious. The scheme of modal truncation through numerical calculation to realize "pure mode" extraction is put forward, and the expression of peak frequency response spectral line in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under resonance excitation is deriv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found out. The test damping ratio is corrected by the pure modal calculation results. Through the first 8 order test modal analysis and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parameter correction of four different plate elements, the data reliability of the modified damping ratio is verified by combining with the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and different structures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model test in identifying damping ratio of composite plate is lower than that of steel plate, and its damping property is often underestimated and corrected greatly. This method provides a way for further study of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作者单位】: 海军工程大学舰船工程系;国网蚌埠供电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9205)
【分类号】:TB1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雪莲;范雨;李琳;;航空发动机叶片高频模态阻尼的实验测试方法[J];航空动力学报;2014年09期
2 尹帮辉;王敏庆;吴晓东;;结构振动阻尼测试的衰减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4年04期
3 陈茉莉;李舜酩;;基于分布激励突卸的转子叶片阻尼比试验[J];航空动力学报;2009年11期
4 申建红;李春祥;李锦华;;基于解析小波变换识别结构的模态阻尼参数[J];振动与冲击;2009年10期
5 黄应来;董大伟;闫兵;;密集模态分离及其参数识别方法研究[J];机械强度;2009年01期
6 温金鹏;杨智春;李斌;孙浩;姚千斌;;材料阻尼测试方法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8年03期
7 淡丹辉;孙利民;;结构动力有限元的模态阻尼比单元阻尼建模法[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8年02期
8 刘绍奎;韩增尧;;基于Gauss滤波和Hilbert变换的模态阻尼辨识方法[J];强度与环境;2008年01期
9 应怀樵;刘进明;沈松;;半功率带宽法与INV阻尼计法求阻尼比的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年02期
10 郑成琪,程晓农;金属阻尼性能测试方法的现状与发展[J];实验力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宇航;陈志坚;梅志远;孙建连;;数值计算结合试验测定模态阻尼法[J];振动与冲击;2017年04期
2 董敏;苑佳;李灵锋;;基于变调节因子的Morlet小波在密集模态辨识中的应用[J];应用力学学报;2016年05期
3 郭小农;王丽;相阳;熊哲;赵卫华;严勇;;铝合金板式节点网壳阻尼特性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6年18期
4 吕其兵;张曦;骆德阳;刘国庆;;基于闪光声音信息的钢轨焊接接头质量分析[J];焊接学报;2016年09期
5 边杰;;共振点切线斜率估计模态阻尼的新方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6 许孝堂;王衡禹;刘玉霞;王军;温泽峰;吴磊;;两种新型材料地铁轨枕的降噪性能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6年03期
7 牟在根;孟小虎;杨雨青;范重;;国家网球馆开合屋盖结构阻尼比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6年S1期
8 王海军;郑韩慈;周济芳;;水电站厂房结构密集模态识别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6年02期
9 秦世强;康俊涛;孔凡;;桥梁工作模态分析中阻尼比识别的离散性研究[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6年01期
10 吴克川;陶忠;韦光兰;胡大柱;余文正;;地震作用下防屈曲支撑减震结构附加有效阻尼比计算及变化规律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雪莲;李琳;;压气机叶片气动阻尼的改善设计[J];航空动力学报;2012年08期
2 朱彬;马艳红;洪杰;;金属橡胶刚度阻尼模型理论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3 陈茉莉;李舜酩;;基于分布激励突卸的转子叶片阻尼比试验[J];航空动力学报;2009年11期
4 王梅;陆山;古远兴;;Ti17模拟叶片在空气中的阻尼试验[J];航空动力学报;2009年10期
5 楼文娟;卢旦;杨毅;余世策;;开孔建筑屋盖风振响应中的气动阻尼识别[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7年04期
6 胡安辉;马康民;;某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四级转子叶片振动特性分析[J];失效分析与预防;2006年04期
7 张强;陈奎孚;张森文;;割线法估计阻尼比[J];机械强度;2006年04期
8 王建有,陈键云,林皋;非比例阻尼结构参数识别算法的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5年03期
9 高淑华,赵阳,李淑娟,唐国安;粘弹性结构动力学分析的等效粘性阻尼算法[J];振动与冲击;2005年01期
10 闫兵,董大伟,华春蓉,王金诺;一种滤除衰减简谐振动信号中奇异点的新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晓川,荣焕宗,王淮;解非线性船波问题的一个数值计算方法[J];中国造船;1988年01期
2 杨孙圣;孔繁余;邵飞;薛玲;;液力透平的数值计算与试验[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张俊丽;;“数值计算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28期
4 蒋正禄;亚超音速全机纵向气动系数数值计算方法的改善与发展[J];空气动力学学报;1986年01期
5 齐承英,,俞颐秦,吕灿仁;传热数值计算中应用外推法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6 郭壮志;吴杰康;毛晓明;杨俊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数值计算方法”教学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13期
7 李梦霞;陈忠;;《数值计算方法》直观教学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9年01期
8 李小林;;关于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9 艾莉萍;赵天玉;;工科少学时《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10 王松柏;移动边界喷管壁温的数值计算[J];兵工学报;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荣传新;王冰;;数值计算的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危机[A];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上册)[C];2003年
2 沈建琪;刘蕾;;经典Mie散射的数值计算方法改进[A];第六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冯振飞;林清宇;王军;林榕端;;换热管内自旋纽带转速的数值计算[A];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储德林;;广义μ函数的数值计算[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5 杜立群;杨季玲;徐征;王立鼎;;无阀微泵流体特性的数值计算和结构优化设计[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6 林建国;刘颖;;求解对流扩散方程的局部解析算法[A];第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2年
7 马柏祥;;纯铝密度的数值计算研究[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8 臧建彬;张旭;徐琳;;多源汇复合温度扩散的数值计算及实验研究[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方洪渊;钱乙余;姜以宏;;超细铜丝形球过程的数值计算及实验分析[A];第四届全国电子工业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10 史祥蓉;蒋晓勤;饶伟;;关于解题条件合理性问题的讨论[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冯岩;凹陷涡发生器结构和尺寸对流动和传热影响的数值计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魏明阳;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结构优化方案的数值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金小峰;基于有限差分的四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传热性能数值计算[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杨季玲;无阀微泵压电—应力—流体耦合场数值计算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赵威;离心泵的流噪声数值计算及声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李麟;新型凹陷涡发生器冷却结构内流动与传热的数值计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闫东;电厂冷却塔雨区性能的数值计算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廖玉梅;利用最优参数选择方法数值求解微分方程的周期问题[D];贵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80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580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