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面向制造车间的生产优化调度与执行技术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8-03-13 09:18

  本文选题:生产调度 切入点:粒子群算法 出处:《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日益多变的市场需求使得制造型企业车间需要应对更加复杂的生产任务,这对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和执行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很多中小企业的制造车间仍采用人工加经验的车间管理方式,己经难以满足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因此,本课题针对某换热器企业制造车间存在主要问题和实际需求,对基于蛙跳混合粒子群算法的车间生产调度技术、针对生产系统瓶颈约束的缓冲技术、快速响应制造执行过程协同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并以此为基础开发集成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最优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优化和调整,以及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快速响应制造执行过程协同,从计划制定和制造执行这两方面来提高企业车间的生产效率和生产管理水平。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车间生产排程问题,构建了一种融合蛙跳算法及遗传算法的改进型粒子群算法,对生产排程数学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求解,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寻优性能,能帮助计划调度人员快速制定出最佳的生产作业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对面向生产扰动事件的车间动态调度方法进行了研究,使生产作业计划能得到最有效的调整。(2)针对生产计划中的瓶颈工序,研究了最佳时间缓冲量和最佳库存缓冲量的计算和修正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检验了该瓶颈缓冲技术及其计算方法的可行性。该瓶颈缓冲技术能够进一步优化生产作业计划,提高生产系统稳定性。(3)针对制造车间生产作业计划执行能力较差的问题,通过对复杂信息的关联组织,建立了信息快速响应处理机制,并设计了生产管理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和集成运行模式,以实现全过程、多方位、多角色的快速响应制造执行过程协同,提高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效率,提高生产效率。(4)开发了集成化生产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了生产计划管理子系统对生产排程、动态调度、瓶颈缓冲等子模块的集成,并通过各功能模块子系统之间的集成运行,实现快速响应制造执行过程协同。
[Abstract]:The ever-changing market demand makes the workshop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need to deal with more complex production tasks. However, man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till adopt manual and experienced workshop management mode, which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iming at the main problems and actual demand of a heat exchanger enterprise manufacturing workshop,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duction scheduling technology based on breaststroke hybri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the buffer technology of bottleneck constraint in produc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rapid response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process cooperation technology, an integrated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developed to make, optimize and adjust the optimal production schedule. And the rapid response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process cooperation among the functional modules of the syste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enterprise workshop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planning and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as follows: 1)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workshop production scheduling, An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 combining leapfrog algorithm and genetic algorithm is constructed to solv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production scheduling with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It can help the scheduler to make the best production plan quickly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the dynamic scheduling method for production disturbance event is studied. (2) aiming at the bottleneck process in the production plan, the calculation and correction method of the optimum time buffer and the best inventory buffer are studied. Finall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bottleneck buffer technology and its calculation method is verified by an engineering example. The bottleneck buffer technology can further optimize the production schedule.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production system,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poor execution ability of production scheduling in manufacturing workshop, a mechanism of information rapid response processing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association organization of complex information. The functional modules and the integrated operation mode of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are designed to realize the cooper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multi-position and multi-role rapid response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process, a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duction plan execution. The platform of integrated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developed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scheduling, dynamic scheduling, bottleneck buffer and other sub-modules of production planning management subsystem. To achieve rapid response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process collaboration.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49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M.Eblenkamp,孙介铭;用演变法规划生产系统[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8年01期

2 贾国柱;制订生产系统重组战略的参与性方法[J];工业工程;2002年06期

3 贾国柱,白明;中小企业生产系统重组设计的并行方法[J];工业工程;2004年05期

4 孙广山;;利用计算机的新的生产系统[J];辽宁机械;1981年06期

5 赵晓波,周兆英;丰田生产系统特性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1997年01期

6 张曙;“分散网范化生产系统”筹备工作会议[J];中国机械工程;1997年03期

7 柴建国;浅谈分散网络化生产系统[J];铁道机车车辆工人;1999年07期

8 张毕西,周艳,刘鑫;离散生产系统车间设施布置优化[J];工业工程;2004年02期

9 沈福金;;生产系统的新发展——可重构的生产系统[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6年02期

10 李据;整体化生产系统(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J];国外自动化;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荣桂;程金良;;生产系统工程及生产系统中的决策问题[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秦成祥;;多产品生产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3 肖人彬;费奇;魏祥云;;煤矿生产系统的动态仿真[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4 甘仞初;;生产模式的变革与发展[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李敏;郭开仲;;生产错误系统的置换变换[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贾国柱;;生产系统Petri网建模与仿真的优化方法[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寿涌毅;陈劲;顾新;;信息技术对生产管理范式的影响[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8 高潮;张璋;;积累机制与生产系统的耗散结构分析[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9 周建中;王浣尘;;若干环境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的系统分析[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10 许剑;王冰洁;;订单链管理在长流程生产中的应用[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积轩;浮动生产系统发展前景看好[N];中国水运报;2009年

2 黎炜 田小丽;“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质疑[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曹文祥 翟润生 罗敏;正是破冰扬帆时[N];中国化工报;2014年

4 ;大生产 科学发展坚强保障[N];华北电力报;2009年

5 刘文;分散印刷的适应性和可靠性[N];中国包装报;2008年

6 刘祥 魏忠民 沈爱民;精细管理“放大”生产力[N];中国企业报;2010年

7 龙通洲;农行黔东南分行为生产系统系“安全带”[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8 徐京民 刘桂红;三山岛春节生产刷新纪录[N];中国黄金报;2012年

9 丫丫;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变革[N];中国财经报;2007年

10 ;立人建材的自强之路[N];中华建筑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甄兴伟;新概念水中生产系统耦合运动及风险评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吕文彦;基于规则的可重入生产系统调度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廖世龙;面向大规模定制的柔性细胞生产系统及其重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段鹰;复杂生产系统决策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5 宗胜亮;不确定环境下网络化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及其治理[D];兰州大学;2013年

6 唐中君;以即时顾客化定制为目标的生产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刘佳璐;串并联生产系统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张毕西;加工—装配式生产系统组织与优化[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骄;基于IRIS的YC公司生产管理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解丹萍;钢铁连退生产与板坯入库物流调度建模与优化[D];东北大学;2014年

3 黄泽峰;面向制造车间的生产优化调度与执行技术研究及应用[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4 李明辉;包装产品制造系统仿真优化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5 朱子勇;基于规则的特钢行业生产调度方法研究与软件开发[D];大连交通大学;2006年

6 李Z,

本文编号:1605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605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1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