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式膜组件曝气过程的气液两相流模拟
本文选题:柱式膜组件 切入点:计算流体力学 出处:《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欧拉模型与多孔介质模型对柱式膜组件的曝气过程中气液两相流进行了计算模拟,研究了曝气量、曝气孔数目以及相对位置对膜组件的气液两相分布、流体湍流黏度、液体速度场的影响,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曝气孔数目增加与相对位置均匀排布使得膜组件内气液两相分布更加均匀;湍流黏度随着曝气量增大而增大,当曝气量达到5 m~3×h~(-1)时,湍流黏度不再增加;随着曝气孔数目增加与相对位置的均匀排布使得液体形成较多涡流流动与循环流动。增加曝气孔数目与优化曝气孔相对位置能够有效提高组件内部流场的均匀分布,有利于膜丝的清洗。
[Abstract]:Euler model and porous media model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gas-liquid two-phase flow in the aeration process of the column membrane assembly. The effects of aeration rate, aeration porosity and relative position on the gas-liquid two-phase distribution and turbulent viscosity of the membrane assembly were studied. The simulation data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due to the effect of liquid velocity f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s-liquid two-phase distribution is more uniform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aeration pores and the uniform arrange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The turbulent viscosit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eration rate. When the aeration rate reaches 5 mm3 脳 ht-1), the turbulent viscosity does not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aerated pores and the uniform arrangemen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more swirl flow and circulation flow can be formed, and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aerated pores and optimiz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aerated por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the flow field in the assembly. It is advantageous to the cleaning of the membrane wire.
【作者单位】: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576132)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2013-XCL-027) 青海省重点实验室(Q-SYS-201516-KF-01)
【分类号】:TQ02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洪良,刘莱娥,朱长乐;膜循环发酵生产乙醇中膜组件性能的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1991年Z1期
2 贾立庄;杨晓宏;田瑞;马淑娟;;新型空气隙膜组件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0年10期
3 贾立庄;杨晓宏;田瑞;;新型多层并接式膜组件的设计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11年01期
4 金大天;曹义鸣;介兴明;袁权;;多组分气体分离膜组件的数学模拟[J];石油化工;2008年10期
5 李昕;刘新平;欧三得;武永立;彭炯;;旋转圆盘式膜组件内压力场的数值分析[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9年01期
6 马淑娟;杨晓宏;田瑞;吕海莉;;膜材料影响并接式膜组件渗透性能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1年08期
7 伍联营;商凤英;高从X&;胡仰栋;;超滤水处理系统中膜组件化学清洗方法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3年01期
8 陈先法;反渗透和超滤膜组件及其发展动向[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92年02期
9 汤卫华;张琪;张龙龙;林碧亮;李军;吴文宏;;不同结构中空纤维膜组件用于低压高湿空气除湿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13年06期
10 王爱勤;;美国UOP公司将螺卷式超薄层复合膜组件 用于含氯水的处理[J];膜科学与技术;198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阎建民;杨庆峰;马紫峰;;旋转式管式膜组件的传质机理分析[A];第二届全国传递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传润;徐铜文;张旭;;卷式扩散渗析膜组件的设计和制作及废酸回收性能[A];第三届膜分离技术在冶金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于志家;刘克非;刘诗明;;LDCT及其在气液两相流传热研究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传递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博;双膜组件强化CO_2混合气分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振兴;面向湿度调节的膜组件热质传递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3 明平剑;基于非结构化网格气液两相流数值方法及并行计算研究与软件开发[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付涛涛;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及气泡行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昭君;卷式炭膜膜组件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沈超;折板膜组件减缓正渗透外浓差极化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冠;螺旋膜组件流动与传质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任尚华;气液两相流中旋涡脱落特性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5 邢淦民;基于流型的气液两相流管道振动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6 柳琦杰;气液两相流强化卷式纳滤膜分离无机/有机溶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7 张子吟;气液两相流流动噪声检测及特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8 商羽婷;皮托管式取样器气液两相流的分配特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9 郭竹洁;气液两相流强化卷式纳滤膜分离硫酸镁水溶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李利君;中空纤维膜组件壳程传质性能及强化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33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63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