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MR阻尼器瞬态温度场的多场耦合仿真及试验

发布时间:2018-03-22 22:18

  本文选题:MR阻尼器 切入点:能量转化 出处:《船舶工程》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考察MR阻尼器工作时的温度特征,对其瞬态温度场进行了多场耦合仿真与试验。基于MR阻尼器工作过程的能量转化,计算热学参数,建立非稳态多场耦合仿真模型。用FLUENT软件求解MR阻尼器瞬态温度场,用温度传感器监测MR阻尼器外壁温升,对比分析仿真与试验结果,并讨论综合散热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MR阻尼器瞬态温度场呈现以活塞为中心向两端盖递减的梯度分布,5 000 s后逐渐趋于稳定;仿真与实测数据高度拟合,偏差小于6%;综合散热系数主要影响1 000 s后的温度变化,从7.06提高到30.11时,阻尼器最终温度下降24.35%。研究结果可为MR阻尼器结构参数优化与散热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Mr dampers, the transient temperature field of Mr dampers is simulated and tested by multi-field coupling. Based on the energy conversion of Mr dampers, the thermal parameters are calculated. The transient temperature field of Mr damper is solved by FLUENT software, and the temperature rise of external wall of Mr damper is monitored by temperature sensor.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and test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heat dissipation coefficient is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ient temperature field of Mr dampers tends to be stable after 5 000 s, when the temperature field of Mr dampers decreases from the piston center to the two end caps,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fitted with the measured data. The deviation is less than 6 and the comprehensive heat dissipation coefficient mainly affects the temperature change after 1 000 s, from 7.06 to 30.11, the final temperature of the damper drops 24.355.Th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the Mr damper and the design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海运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75286) 浙江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3C31045) 浙江省科技厅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13TD21)
【分类号】:TB5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亮;张京伟;;新型阻尼器的理论与试验研究[J];液压与气动;2011年12期

2 R. I. Skinner;史金纳;R. G. Tjler;戴勒;A. J. Heine;海尼;W. H. Robinson;罗宾逊;严竹平;;用于结构抗震的滞忯阻尼器[J];工程抗震;1980年03期

3 Thomas Szirtes;曹元彪;;正确选用阻尼器[J];矿山机械;1990年03期

4 张冶;;机械式压力阻尼器的类型及其应用[J];自动化仪表;1993年06期

5 王飞跃,聂玉光,金兆熊;离心机下阻尼器的非线性特性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10期

6 刘晖,唐家祥;主动调频阻尼器的参数优化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0年03期

7 段权,徐晖;旋转式硅油阻尼器动态特性实验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1年02期

8 杨智春,李斌;多层滑动极板式电流变阻尼器的动力学建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2年S1期

9 黄震宇,陈大跃,谢国权,朱成刚,赵春宇;电流变阻尼器的频率自适应减振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10 杨国华,李爱群,程文p<;结构控震设计中流体阻尼器的指数选择与控制系统设计[J];工业建筑;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玲凌;杨智春;孙浩;温金鹏;;一种新型非线性阻尼器的设计及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贾九红;黄修长;杜俭业;汪玉;华宏星;;粘滞性阻尼器的设计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贾九红;黄修长;杜俭业;汪玉;华宏星;;粘滞性阻尼器的设计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王维凝;苏亮;闫维明;;大行程铅剪切阻尼器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闫维明;苏亮;彭凌云;王维凝;;铅阻尼器的研究与应用概况[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周海俊;王石城;孙利民;张文生;;考虑阻尼器刚度影响的张力梁复特征值分析[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王湛;李江刚;潘建荣;;装有金属阻尼器的钢结构有限元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⑧——中国钢协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2届(ASSF-2010)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晓斌;陈五星;胡军华;周勇;;蓄能式阻尼器的仿真与试验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3册)[C];2009年

9 杨光;陈塑寰;杨志军;;电流变阻尼器在结构中的最优位置[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肖应廷;廖瑛;;粘性阻尼器对减小展开式太阳翼锁定冲击力矩的研究[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程超 李虹 王占奎;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首装”风阻尼器[N];中华建筑报;2007年

2 王桂兰 席斯;安装阻尼器为建筑增加一份抗震保险[N];中国建材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席斯;安装阻尼器 为豪宅加一份保险[N];财经时报;2003年

4 驻太仓首席记者 徐允上 通讯员 庄超;“天核”参与核电国产[N];苏州日报;2010年

5 首席记者 任荃;“弹簧”以柔克刚 校舍岿然不倒[N];文汇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华;Nano-MR阻尼器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2 武s,

本文编号:1650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650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9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