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极值法结合外差干涉法监控膜厚的研究
本文选题:光电极值法 切入点:光学薄膜 出处:《光学技术》2017年02期
【摘要】:光电极值法是光学薄膜厚度监测的常用方法,该方法在镀膜前引用块状材料的折射率设计膜系。而在实际镀制过程中,用于镀制光学薄膜的材料折射率会发生改变,从而给膜厚的监控带来误差。为了避免折射率变化的影响,采用外差干涉法测量折射率,将实际测得的薄膜折射率应用光电极值法监控薄膜的设计,从而减少了因材料折射率的变化引起的误差。以750nm截止滤光片的镀制为被测对象进行了实验,对制备的滤光片透射率光谱曲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际的透射率曲线与设计的透射率曲线吻合较好,两次实验曲线平均吻合度均在98%以上,系统稳定性很好,从而说明结合外差干涉法的光电极值监控法可以很好地克服折射率变化引起的误差。
[Abstract]:The optoelectronic extreme value method is a common method to monitor the thickness of optical thin films. The refractive index design system of bulk materials is used in this method before coating. However,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materials used for optical thin films will change in the process of actual plating. In order to avoid the influence of refractive index change, the refractive index is measured by heterodyne interferometry. Therefore, the error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material is reduced. The experiment is carried out with the plating of the 750nm cut-off filter as the measured object, and the transmittance spectral curves of the prepared filter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ual transmittance curve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designed transmittance curve. The average coincidence of the two experimental curves is above 98%,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is very good. It shows that the optoelectronic extreme value monitor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heterodyne interferometry can overcome the error caused by refractive index change.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上海市现代光学系统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大仪器专项(2014YQ09070903,2013YQ03065104) 863计划(2015AA020401)
【分类号】:O48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月明,贺金斗;激光束干涉法的应用[J];激光;1978年04期
2 刘立人,殷耀祖,赵丽英,戴云;编码板照相干涉法[J];物理;1981年09期
3 张鸿庆;柯敬唐;田中;;散斑剪切干涉法中的导致分离法[J];中国激光;1983年Z1期
4 王和恩;多次曝光激光散班干涉法及其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4期
5 苗润才;郇宜贤;;用激光散斑实时干涉法测量运动目标方位[J];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6 苗润才,彭景红,郇宜贤;用平行平板大错位干涉法测量温度场分布[J];中国激光;1988年05期
7 位亚娜;杨国华;;用共振干涉法测定微波波长[J];物理实验;1989年02期
8 麦贤,唐庆林;用剪切干涉法作3—D温度场重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9 唐会智;干涉法测劈尖厚度的误差估算[J];武陵学刊;1997年06期
10 刘成云,杨鼎久;载波干涉法及其在物体离面转角测量上的应用[J];江苏农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万文博;苏俊宏;杨利红;徐均琪;;一种基于空间载频干涉法的相位解包新算法[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李大海;陈怀新;陈祯培;赵晓凤;陈波;景峰;;循环式径向剪切干涉法的波前重建算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何世平;张曦;冯传玉;;应用光学干涉法测量热毛细对流温度场[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齐诚;王伟君;陈棋福;刘宁;;反卷积类干涉法对建筑物振动特性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5 郭盈;何茂刚;张颖;钟秋;;迈克尔逊干涉法测量流体质扩散系数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8年
6 于起峰;杨夏;伏思华;;用于电子散斑干涉测量的等值线相关干涉法[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陈晓苹;;干涉法检测可见光成像系统MTF准确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倪永华;让基因保持沉默[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方竞;应力应变分析的偏振干涉法[D];清华大学;1987年
2 苏俊宏;基于干涉法的量块长度测量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3 李朝辉;基于相移干涉法的微表面轮廓仪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师丽丽;基于白光垂直扫描干涉法测量物体微观表面形貌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2 方波;基于位相光栅的四波横向剪切干涉法波前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3 丁超;油膜干涉法测量表面摩擦应力的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4 张超;干涉法测量合肥同步光源截面尺寸[D];天津大学;2012年
5 汪威;多波长干涉法在纳米尺度测量中的应用[D];湖北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55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655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