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柔性制造系统工程训练教学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本文选题:中国制造 切入点:智能制造 出处:《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年01期
【摘要】:以《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为背景,评述了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其意义重大。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充分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柔性制造生产线实验室,探索和实践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并详细阐述了这一工程训练教学的组织实施情况以及在实践教学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明确指出了基于柔性制造系统工程训练教学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中切实可行。
[Abstract]:Based on the proposal of "made in China 2025", this paper discusses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alents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our country at present,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ully relies on the provinci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 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to build a flexible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line laboratory, and to explore and practice the cultivation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personnel.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teaching and the fruitful achievement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teaching based on the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is feasible in the training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alents.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工程训练中心;
【基金】:四川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2014)
【分类号】:TB-4;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斌;王振玉;;基于产品的工程训练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年11期
2 姚松丽;;柔性制造系统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5期
3 潘卫军;;现代柔性制造技术及其发展[J];装备制造技术;2007年12期
4 朱梅;柔性制造机电一体化教学培训系统[J];液压与气动;2005年02期
5 赵东标,朱剑英;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的发展与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军;王运江;纪俐;许良;;围绕柔性制造系统构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J];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47期
2 罗锡文;廖娟;邹湘军;张智刚;周志艳;臧英;胡炼;;信息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20期
3 孙烨;;智能制造系统技术演进路径前瞻——一个自组织视角[J];工业经济论坛;2016年05期
4 丁文政;郁汉琪;周明虎;汪木兰;;基于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年15期
5 江平宇;丁凯;;基于多维度演化模型的制造模式社群化趋势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6年09期
6 万一凡;;自动化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内江科技;2016年05期
7 伏琳;;智能制造新模式下“中国制造”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机床与液压;2016年09期
8 莫海军;宋珂;陈毓莉;;工程训练现状分析及训练项目优化和创新[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9 肖静华;毛蕴诗;谢康;;基于互联网及大数据的智能制造体系与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J];产业经济评论;2016年02期
10 韩志仁;;大飞机数字化制造关键技术[J];航空制造技术;2016年Z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宇;;任务引领式教学在电工实训中的探索[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6期
2 杨毅;唐西西;;基于CDIO的开放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1年07期
3 朱瑞富;孙康宁;贺业建;刘新;宋思利;;综合性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发展模式设计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4期
4 赵呈领;贾永娜;程明凤;;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1期
5 张小兵;李建明;;关于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几点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林洁;;柔性制造教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广西轻工业;2009年09期
7 陆春元;陆欢林;;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态监控[J];机床与液压;2009年09期
8 仲伟俊;梅姝娥;谢园园;;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年08期
9 庄焕伟;;基于柔性制造系统的创新实训教学[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2期
10 王金东;王尊策;朱君;贾光政;杨松山;;柔性制造实践教学系统的构建及实验教学功能开发[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叔子,丁洪;智能制造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与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1992年02期
2 魏源迁,徐金相,,章宗城;智能制造技术及系统[J];中国机械工程;1995年06期
3 刘卫,刘祥瑞;智能制造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英文)[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4 韩权利,赵万华,丁玉成;未来制造业模式──智能制造[J];机械工程师;2002年01期
5 ;中科院集成化激光智能制造及柔性加工系统通过验收[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4年04期
6 幸权;柴宗明;;智能制造关系中国制造业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4期
7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会员大会暨第三届全国智能制造学术会议在湖南湘潭举行[J];装备制造技术;2011年12期
8 ;第十三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 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与仪表自动化 征文启事[J];自动化仪表;2012年01期
9 ;三部门组织实施智能装备发展专项 重点推进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及示范应用[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2年05期
10 ;智能制造科技和机器人科技规划发布[J];工具技术;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东朝莉;;智能制造推动建材装备向高端发展[A];中国水泥行业设备管理模式创新技术交流会文集[C];2013年
2 路甬祥;;绿色、智能制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A];2010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主旨报告[C];2010年
3 邬雁忠;;智能制造——提升企业新的竞争力[A];第九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付仙良;;数字化车间综述及示范项目[A];第23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5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陈统坚;彭永红;;智能加工控制系统:目标、特征与途径[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6 王安敏;崔伟;王辛立;;智能制造系统应用前景研究[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宗闻;三部委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装备专项[N];中国纺织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许琦敏;借力3D打印迈入“智能制造”[N];文汇报;2013年
3 辛文;智能制造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签约并揭牌[N];中国航空报;2013年
4 闵杰;培育智能制造 创新生产模式[N];中国电子报;2013年
5 记者 张梅 沈谦 实习生 鲁燕;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制造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N];陕西日报;2013年
6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第一总经理 贝诺·彭泽 翻译 本报驻德国记者 郑红;智能制造带来巨大商机[N];人民日报;2014年
7 记者 江萌 胡弦;江城发力智能制造[N];湖北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杨明;京津冀携手推动智能制造协同发展[N];中国工业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 智能制造产业率先提速[N];中国工业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王婷如;路甬祥:中国走向绿色、智能制造[N];中国工业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祖国;基于社会化的协同智能制造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5年
2 潘全科;智能制造系统多目标车间调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3 马利;装备制造企业前向物流智能平衡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鹏飞;面向创新设计的电子信息产品智能制造创新模式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张俭龙;基于Petri网的智能制造系统建模和调度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郑禄;基于BOM的智能制造工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南民族大学;2014年
4 王维刚;智能化汽车焊接生产线设计和实现[D];山东大学;2016年
5 吕罗昊;基于移动设备的远程智能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6 刘骑静;XMZ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缪霖;《案例》:广东CASZF科技公司[D];暨南大学;2016年
8 李辰昱;造船企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规划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9 龙田;智能制造中的生产调度优化问题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10 崔巍;基于不确定性及模糊推理的智能制造专家系统研究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29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729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