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线路工程地震触发高位崩塌滑坡灾势预测方法

发布时间:2018-04-11 06:23

  本文选题:地震 + 高位滑坡 ; 参考:《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为了能够在高烈度山区快速判识威胁到线路工程的地震触发高位崩塌滑坡,提出一种地震触发高位崩塌滑坡灾势预测方法.预测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按照水文地质条件划分边坡单元;基于边坡单元建立威胁线路的高位边坡判识模型,即高位边坡须同时满足能量和路径两种必要条件,才能保证其在失稳后会威胁到线路工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综合指标法预测地震触发的崩塌滑坡,得到了研究区域内地震作用下威胁到线路工程的高位崩塌滑坡灾势区划图.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灾势预测方法可以对来自于路域以外复杂坡体条件下的地震触发高位崩塌滑坡体是否会威胁到线路工程进行快速判识,对高烈度山区线路选线以及既有线改建工程提供决策依据,可用于指导选线设计人员快速完成空间概略定线及多目标决策.
[Abstract]:In order to quickly identify the high level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earthquakes in high intensity mountain areas, a method for predicting the disaster potential of high level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earthquakes is proposed.The prediction method, supported by GIS technology, divides slope units into slope units according to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establishes a high slope identification model based on slope elements, which means that high slope must meet both energy and path requirements.On the basis of this, combined with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to predict the landslides triggered by earthquakes, the map of the high level landslides that threaten the line engineering under the earthquake action in the study area is obtained, which can be guaranteed to threaten the line engineering after the instability of the landslide, and based on the prediction of the landslide caused by the earthquake, the map of the disaster potential of the high level collapse and landslide is obtained.The results of case study show that the prediction method of disaster potential can be used to quickly identify whether the high collapse landslide triggered by earthquake under complex slope conditions outside the road area will threaten the line engineering.It can provide the decision basis for high intensity mountain railway line selection and existing railway re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can be used to guide the line selection designers to quickly complete the spatial outline alignment and multi-objective decision.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1723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030742) 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014G004-A-6)
【分类号】:P6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R.W.Jibson;E.L.Harp;许冲;;2011年弗吉尼亚州米纳勒尔地震触发滑坡的反常距离极限[J];世界地震译丛;2013年02期

2 雷建设,陈有发,申淑梅;台风脉动对地震触发作用的初探[J];山西地震;1998年02期

3 A.Ziv;A.M.Rubin;万永革;;静态应力转移及地震触发:看不到应力下限吗?[J];世界地震译丛;2001年05期

4 胡才博;周一杰;蔡永恩;;如何用有限元新模型研究地震触发和应力场连续演化[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年05期

5 赵根模,杨港生;地震触发响应系数动态图象扫描及华北近期地震危险区预测[J];华北地震科学;1998年04期

6 许冲;徐锡伟;郑文俊;魏占玉;谭锡斌;韩竹军;李传友;梁明剑;李志强;王虎;王明明;任俊杰;张世民;何仲太;;2013年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触发滑坡[J];地震地质;2013年03期

7 韩竹军,谢富仁,万永革;断层间相互作用与地震触发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地震;2003年01期

8 刘桂萍,傅征祥,李钢,郝平;摩擦状态速率依从的区域地震触发模型研究[J];地震;2004年01期

9 王力伟;陈棋福;;以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为例分析地震触发的静态库仑应力计算的不确定性[J];中国地震;2010年03期

10 许冲;徐锡伟;郑文俊;闵伟;任治坤;李志强;;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触发滑坡及其构造分析[J];地震地质;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韬;杨军;卢永;;汶川8.0级大地震对江苏地区地震触发的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胡才博;蔡永恩;;利用粘弹性有限元新模型研究应力松弛引起的地震触发[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胡才博;周一杰;蔡永恩;;研究应力场演化和地震触发的有限元新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云;王卫民;肖捷;何建坤;;地震触发中静态与动态应力的重要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专题论文集[C];2013年

5 陈佳维;宁杰远;;水库载荷及渗流所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钟以章;蒋玉谶;韩殿忠;;参窝水库的地震地质特征及地震触发机制的讨论[A];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7 王力伟;陈棋福;;以汶川地震为例分析地震触发的静态库仑应力计算的不确定性[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贾晋康;王仁;;地球自转速率变化与我国地震触发的关系[A];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9 黄润秋;裴向军;李天斌;;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10 傅征祥;刘桂萍;;大地震触发区域地震活动[A];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震预报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韩梁;新西兰地震触发最大冰川崩裂[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鑫;地震触发高速远程滑坡气垫效应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34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734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5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