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洪水过程的泥石流物源体侵蚀机制试验
本文选题:泥石流 + 洪水过程 ; 参考:《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12期
【摘要】:洪流是泥石流水动力条件的主要来源之一,洪流引起的沟道物源体形成的水力类-侵蚀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较复杂,为研究一次洪水过程中,不同降雨类型对泥石流物源体的侵蚀-破坏过程的影响,利用自制大比例模型槽,通过降雨和洪水共同作用,以北京市南窖沟为研究对象,进行泥石流缩尺模型试验.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测和描述,实时记录了物源体表面在发生面蚀、坡脚掏蚀和切沟侵蚀过程中降雨量和洪水流量的变化.根据物源体不同位置的含水率仪及孔隙水压力计的测试结果,研究了泥石流物源体随降雨和洪水作用的侵蚀-破坏变化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一次洪水过程中,3种雨型作用下,物源体发生切沟侵蚀破坏的洪水流量均小于洪峰流量;前期降雨作用降低了物源体破坏的累计降雨量;直接暴雨作用下土体未饱和就已发生切沟破坏.试验结果为判断泥石流物源体发生破坏的降雨量和洪水量提供了借鉴,对泥石流启动过程中雨型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Abstract]:Flood flow is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of debris flow.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hydrodynamic and erosive debris flow caused by flood flow is complex.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ainfall types on the erosion and destruction process of debris flow source body were studied. The debris flow scaling model test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self-made large scale model trough and the combined effect of rainfall and flood on the Nanjiaogou ditch in Beijing.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phenomena, the changes of rainfall and flood discharge on the surface of the source body during surface erosion, slope foot erosion and gully erosion are recorded in real time.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of water content meter and pore water pressure gauge at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source body,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erosion and destruction of debris flow source body with rainfall and flood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action of three types of rain during a single flood, the runoff of the material source body caused by gully erosion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Hong Feng, and the accumulative rainfall of the material source body damage is reduced by the early rainfall. Under the action of direct rainstorm, the unsaturation of soil has been destroyed by cutting ditch.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 judge the rainfall and flood water amount of debris flow source damage,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rain pattern in the process of debris flow initiatio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北京市地质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2257) 北京市科委课题(Z141100003614052)
【分类号】:P64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洪,钟敦伦,韦方强,李泳;泥石流信息范畴与信息收集[J];地理科学;2000年05期
2 刘兴昌;陕西省秦岭西部泥石流区域规律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0年01期
3 王协康,敖汝庄,方铎;白龙江流域泥石流沟形态的非线性特征[J];四川水力发电;2000年S1期
4 祁龙;泥石流沟活跃程度的评价方法[J];山地学报;2000年04期
5 袁万钟;论泥石流流动过程中的失水现象[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年03期
6 徐世光,李长才,王明珠;云南小江泥石流与泥石流滩地开发[J];地学前缘;2001年02期
7 王自成,白立新,王孝明,王海港;库池法治理泥石流的探讨[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1年S1期
8 魏建功;浅谈我国山地环境与泥石流[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年04期
9 ;泥石流[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2001年04期
10 李吉顺;滑坡、泥石流防灾常识[J];中国减灾;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璧玉;;成昆铁路北段峡谷区潜在型泥石流[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2 田孝诚;徐勤;;对我国北方山区铁路泥石流的初步认识与选线体会[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3 杨俊杰;;泥石流地区隧道位置选择[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4 王宇丰;;遥感技术在成昆铁路沙湾至泸沽泥石流普查与动态研究中的效果[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5 周陈生;杨晓莉;白金玉;郭会川;;近坝区泥石流(群)沟的危险性及其对电站的影响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崔鹏;庄建琦;陈兴长;张建强;周小军;;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与防治对策[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泳;陈晓清;胡凯衡;;泥石流活动与流域特征曲线[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崔鹏;韦方强;谢洪;钟敦伦;杨坤;何易平;胡凯衡;;西部开发中的泥石流问题与其减灾[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十[C];2002年
9 刘希林;苏鹏程;李秀珍;;四川德昌县纸房沟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宜娟;刘希林;赵源;;四川省雅安市泥石流风险区划[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舒萍;“减轻泥石流的灾害,,重在防预!”[N];四川科技报;2007年
2 黄星高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 周金星;多措并举 预警为先 科学防治泥石流[N];中国水利报;2009年
3 彭丽 顾华宁;要为泥石流留下一定空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4 水电顾问集团 范俊喜;水电工程如何避免泥石流影响?[N];中国能源报;2013年
5 安集;发生泥石流怎么办?[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6 安集;泥石流的时间周期规律和预报方法[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7 实习记者 李霞;一看二听识别泥石流 专家教你紧急避险[N];成都日报;2010年
8 记者 段金平;旅游景区泥石流不容忽视[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9 刘孝盈;日本泥石流的监测与预报[N];中国水利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文天;高山河谷写课题 泥石流沟造良田[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翠容;泥石流堵塞大河判据及沿河线减灾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程思;都江堰市龙溪河流域震后多沟同发泥石流危险性及易损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吴汉辉;泥石流预报预警先进技术及其在示范区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郭鹏;白龙江流域降雨型泥石流成因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张宁;单体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及其在四川地震灾区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黄晓虎;泥石流降雨启动机制及早期预警模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史明远;北京市南窖小流域泥石流灾害预测预警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王硕楠;沟道泥石流堆积体复活启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9 曹琛;北京市房山区西区沟小流域山洪泥石流灾害预测预警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0 陈中学;粘土颗粒含量对蒋家沟泥石流启动影响及成灾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庆丰;山坡泥石流的风险性分析与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马宗源;泥石流流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钟盈;特大型泥石流淤埋路段公路快速修复技术[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4 苟印祥;泥石流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吴雨夫;地震对泥石流暴发的临界降雨条件影响的初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陈宁;泥石流发生降雨条件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华伟;太原西山虎峪沟泥石流流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解琛;泥石流远程监测系统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9 李果;基于GIS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刘丽娜;芦山地震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1795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79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