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聚合和序列采样的产品设计优化方法研究
本文选题:聚合建模 + 序列采样 ; 参考:《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复杂产品通常由多个部件组成,且这些组件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使得整个设计优化过程极为复杂。计算机仿真技术是求解这一类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技术通过建立对象问题的数字化模型,并借助计算机实验来模拟物理实验过程,随后采用迭代寻优实现问题最优解的获取。然而随着人们对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仿真模型的精度越来越高,仿真过程所耗费的时间成指数增长,严重阻碍了这项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有效应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基于近似模型的设计优化方法(Surrogate 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SBDO),SBDO通过近似模型技术代替复杂耗时的计算机仿真分析,并辅以合适的优化求解策略,达到降低计算资源耗费和减轻设计问题复杂程度的目的,在工程应用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基于模型聚合和序列采样的产品设计优化方法作为一种SBDO方法,利用聚合模型高精度和高鲁棒性的优势、序列采样方法对样本集合的合理配置特性、以及符合工程设计特点的协调分解策略,为产品的设计优化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手段。该方法采用聚合模型代替计算成本高昂的隐式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作为整个优化过程的基础;使用序列采样过程实现样本集合的合理配置,保证了聚合模型的精度;通过建立在聚合模型基础之上的协调分解策略,为优化问题提供了高效灵活的求解手段。因此,近似模型的聚合技术、基于近似模型的序列采样技术和产品设计优化的协调分解技术构成了基于模型聚合和序列采样的产品设计优化的核心关键内容。本文将围绕这三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首先,介绍了基于模型聚合和序列采样的产品设计优化方法涉及的相关数学模型,给出了与本文相关的概念和术语,阐述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型聚合和序列采样的产品设计优化研究框架。其次,提出了全局和局部混合加权的聚合建模方法(ES-HGL)。预测点处的权重值根据其在设计空间的位置按照全局或局部方法计算,随后根据单一权重值计算方法的缺点对求得的权重值进行修正。由于不同权重值计算方法均基于相同的误差矩阵,因此ES-HGL聚合建模方法可以在计算量和单一权重值计算方法相近的情况下得到精度和鲁棒性更高的聚合模型,为后续优化过程提供坚实的模型基础。再次,提出了基于Voronoi空间划分和自适应采样半径的序列采样方法(ASR-Voronoi)。将填充点的位置限制在敏感Voronoi单元内,使填充点始终位于模型误差较大的区域,保证了序列采样过程的稳定性。考虑到现有方法灵活性的不足,引入自适应采样半径的概念。通过采样半径的大小来反映近似模型拟合的难易程度,并以此实现了填充点在敏感Voronoi单元内的自由配置,平衡了开采和勘探策略的均衡性。ASR-Voronoi方法是一种近似模型更新策略,保证了聚合模型在有限样本集合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为优化求解过程提供了更高精度的聚合模型。接着,提出了基于组合物理规划的目标级联分析方法(ATC-CPP).该方法试图改善目标级联分析方法在求解产品设计优化问题时为了严格满足一致性约束条件而造成求解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引入组合物理规划方法,根据目标级联分析优化框架的需求,部分简化了偏好度函数的函数曲线形式,同时对综合目标函数进行了修正,使优化过程和解决方案更加符合工程设计习惯。然后,提出了基于模型聚合和序列采样的产品设计优化的集成优化框架,并将相关方法成功应用于某超重型数控机床的设计优化中,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解决产品的设计问题。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工作做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展开了一定的设想。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 many scholars have proposed the method of designing optimization based on approximate model , which can reduce computational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design problems .
the reasonable collocation of the sample set is realized by using the sequence sampling process , and the precision of the aggregation model is ensured ;
In this paper , we propose a metho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product design based on model aggregation and sequence sampling .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4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铭炎;特殊的使用环境对电器产品设计提出挑战[J];家用电器科技;2001年10期
2 戴勇;试论产品设计中艺术性与科学性的依存关系[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施振登;产品设计中的管理工具[J];现代制造;2003年02期
4 徐超;;产品设计[J];浙江工艺美术;2004年01期
5 陈静波;产品设计的项目评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6 侯伟,刘晓斌;知识经济社会的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05年02期
7 曹淮;;产品设计批评的必要性与独特性探究[J];装饰;2006年03期
8 曹巨江;程金霞;;基于消费者层面的产品设计接受[J];包装工程;2007年02期
9 张东民;程筱胜;黄晔;;产品设计重用策略[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7年01期
10 谢钰;杨维平;;产品设计与文化内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吉晓民;;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产品设计[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樊超然;;试论产品设计的新秩序[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王峰;;论产品设计与文化的内在关系[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王金凤;;品牌形象在产品设计中的延伸[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胡辉堂;;产品设计与消费[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董洁晶;叶丹;宋长林;;关于产品设计中色彩符号的研究[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琼;;基于符号学的产品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8 冯满;;创新是产品设计的驱动力[A];2013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八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洪清泉;叶洎沅;;优化驱动的产品设计流程[A];结构及多学科优化工程应用与理论研讨会’2009(CSMO-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郭滨;;论产品设计与品牌创建[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苏宏伟;如何用优秀设计赢得市场[N];中国黄金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霍光;产品设计中的中式思维[N];中国计算机报;2012年
3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倪成;传统产品设计再造前景看好[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4年
4 见习记者 饶玉哲;分级债基吸引力下降 产品设计存缺陷[N];证券时报;2014年
5 鹿惠萍 美菱英凯特家电(合肥)有限公司;产品设计的形式审美特征及成因[N];安徽经济报;2009年
6 龙域设计公司总经理 杨文庆;人“云”设计更具创造力[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陈斌;芯片巨人的产品设计哲学[N];计算机世界;2003年
8 南开大学国际保险研究所 王辉 编译;打破既成概念进行产品创新程序[N];中国保险报;2009年
9 青蛙设计全球创意总监 Mark Rolston;冰山来袭:挑战源于过去[N];经济观察报;2013年
10 楚基伟;重视产品设计[N];中国包装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爽;面向产品设计的知识工程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姜正;基于模型聚合和序列采样的产品设计优化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王有远;产品设计链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4 卢娜;产品设计语意的美学问题[D];辽宁大学;2011年
5 梁军;基于设计认知和设计过程的产品设计实例类知识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向东;产品设计中多领域知识表达、获取及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赵亮;产品设计中的成本工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陈彦海;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过程建模及其并行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陈翔;基于检索的自顶向下产品设计[D];浙江大学;2012年
10 邢元;面向加工质量细分的复杂曲面产品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昱;生态产品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赵浩政;“可爱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3 薛亚平;论乔凡诺尼基于情感的产品设计风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苏英亮;产品设计衡量标准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5 张亦婧;适应中小型企业发展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李杰;产品设计多维性心理体验与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于维花;产品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观念及内容[D];苏州大学;2011年
8 王美双;基于“空”理念的产品设计的研究与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9 郭睿;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10 樊力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数码产品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541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854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