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遥感大数据的基础设施:集成、管理与按需服务

发布时间:2018-05-17 00:41

  本文选题:数据基础设施 + 遥感大数据 ; 参考:《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7年02期


【摘要】: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数据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分散,遥感应用的复杂程度和个性化程度也不断提高,遥感正在走向大数据时代.而目前遥感数据基础设施在容量、可扩展性、易用性和性能等方面都难以满足遥感应用的需求,成为了遥感科学与工程从获取到最终产品这个流程中的瓶颈.为此,首先从遥感数据的本质出发,讨论了遥感数据基础设施应当具备的分布、异构、时空连续和按需数据处理等特性,并依据遥感数据基础设施的基本服务单元、分布性、时空连续性和按需处理支持能力将遥感数据基础设施分成6类.其次,针对这6类遥感数据基础设施展现出的特性,设计了实现这些基础设施可以采用的体系结构,并指出了其中实现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思路.最后,就遥感数据基础设施设计和实现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收集与整合、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服务接口、按需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遥感数据基础设施能够做到分布化、智能化和平台化,支持遥感科学的合作研究和工程上的协同应用.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he amount of remote sensing data is becoming larger and larger, more and more kind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are distributed, and the complexity and individu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are also increasing. Remote sensing is moving towards the era of big data. At present, remote sensing data infrastructure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in terms of capacity, scalability, ease of use and performance, which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in the process of remote sens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rom obtaining to final product. Therefore, starting from the essence of remote sensing dat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infrastructure, such as distribution, heterogeneity, spatio-temporal continuity and on-demand data processing, and according to the basic service unit of remote sensing data infrastructure, distribution. Spatial and temporal continuity and on-demand processing support can divide remote sensing data infrastructure into six categories.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x kinds of remote sensing data infrastructure, the architecture that can be used to implement these infrastructure is designed, and th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are pointed out. Finally,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integration, data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data service interface, on-demand data processing and so on, which are involved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 infrastructure, are discussed in depth. With the support of these technologies, remote sensing data infrastructure can be distributed, intelligent and platform, and support 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scienc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B0501504) 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ZDKJ2016021)~~
【分类号】:TP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京今后10年投入1000亿建设基础设施[J];铁道建筑技术;2000年06期

2 洛泽华;陕西省召开“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研讨会[J];建筑机械;2001年02期

3 小丛;“十五”期间天津将投巨资建设基础设施[J];中国建筑防水;2001年03期

4 谭继亮;谈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市场化[J];基建优化;2002年05期

5 吴胜华 ,刘玉琴;把基础设施作为资产来经营且看南京“经营交通”[J];公路运输文摘;2002年05期

6 ;北京推出600亿基础设施项目[J];福建建设科技;2003年04期

7 ;未来几年北京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情况(三)[J];中国建筑防水;2003年04期

8 李淡;;墨西哥基础设施投资匮乏[J];国外建材科技;2007年01期

9 ;北京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J];施工技术;2008年02期

10 ;西藏今年将投资60亿元修建公路[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欧阳;;谈市政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企业管理)[C];2014年

2 刘玲玲;孙贻超;罗彦鹤;;浅析我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韦丽云;;广西沿边经济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探析[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代英姿;;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若干对策[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5 温桃;项英辉;;促进沈阳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侯军岐;段云娇;;北京市村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与管理研究[A];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基础设施投资民营化问题研究》课题组;马秀岩;;基础设施投资民营化问题研究[A];2008年《中国投融资研究报告》科研课题论文集[C];2008年

8 陈树文;史天娇;;首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管理创新与举措[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9 张军;;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现状与评价[A];2011年冬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28期)[C];2012年

10 徐彦夫;谷小杭;;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启动民间投资的探讨[A];迎接新世纪——2000年长春市财政系统科研成果集锦[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廖亮;我市加大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N];新乡日报;2010年

2 如东工商局 杨旭 薛海燕;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推进基层规范化建设[N];江苏经济报;2012年

3 闫党恩;基础设施建设要有超前性[N];西藏日报(汉);2012年

4 连振祥;甘肃引导民间资本参建交通基础设施[N];中国建设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袁弘;基础设施项目全面突破 公建配套项目整体推进顺利[N];成都日报;2012年

6 李呈祥 杨荣保;2300多万元助力兴隆基础设施建设[N];承德日报;2013年

7 本报赴老挝特派记者 韩硕 暨佩娟;老挝期盼改善基础设施[N];人民日报;2013年

8 记者 何秋平;我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N];西藏日报(汉);2013年

9 通讯员 张薇;加强气象防灾基础设施建设[N];中国气象报;2013年

10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N];和田日报(汉);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宏恩;转移支付、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下行压力下的政策选择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2 骆永民;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邓淑莲;政府与基础设施的发展[D];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

4 鞠晴江;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5 彭清辉;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周凯;区域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蒋时节;基础设施投资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刘伦武;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9 娄洪;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基础设施投资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10 纪玉哲;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家容;基础设施市场化供给的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2 党建令;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要素评价赋值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邱曼京;鄂尔多斯市民间资本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周亚静;中俄两国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对比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郑双保;我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年

6 吴莎莎;基础设施BOT项目特许权期决策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罗佩;西部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雷麒;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选择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刘门;甘肃岷县村庄基础设施适宜性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10 陈少阳;PPP融资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99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899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0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