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动力过程及沿程侵蚀研究综述
本文选题:动力过程 + 动力模型 ; 参考:《人民长江》2017年03期
【摘要】:研究泥石流的动力过程可以反演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便于人们认识灾害的形成规律和特征。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泥石流动力模型,包括以Bingham模型、Bagnold膨胀流模型和库伦颗粒流模型为主的单流体模型和多流体模型,然后对泥石流动力过程数值模拟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提出数值模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分析了泥石流沿程侵蚀作用在泥石流动力过程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泥石流动力过程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以期为泥石流动力过程的深入研究及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指导与借鉴。
[Abstract]:Studying the dynamic process of debris flow can inver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debris flow disaster, and it is convenient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ion law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ebris flow disaster.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ynamic models of debris flow at home and abroad, including single fluid model and multi-fluid model, which are mainly composed of Bingham model, Bagnold expansion flow model and Coulomb particle flow model, and then combs and analyze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ebris flow dynamic process. The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in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put forward, especially the important role of debris flow along the course of erosion in the study of debris flow dynamic process is analyzed. Finally,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debris flow dynamic proces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debris flow dynamic process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基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11095-6)
【分类号】:P642.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马宗源;廖红建;张骏;;Bingham型黏性泥石流流体的三维数值模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2 李珂;唐红梅;易丽云;陈洪凯;;泥石流沟岸耦合三维数值仿真[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3 王沁;姚令侃;;一维粘性泥石流运动的格子Boltzmann模拟[J];灾害学;2007年04期
4 马宗源;张骏;廖红建;;黏性泥石流拦挡工程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7年S1期
5 王纯祥;白世伟;江崎哲郎;三谷泰浩;;基于GIS泥石流二维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07年07期
6 王纯祥;白世伟;江崎哲郎;三谷泰浩;;泥石流的二维数学模型[J];岩土力学;2007年06期
7 王沁,姚令侃,何平,汤家法;泥石流入汇主河的格子Boltzmann模拟[J];自然灾害学报;2005年03期
8 罗元华,陈崇希;泥石流堆积过程数值模拟及防灾效益评估方法[J];现代地质;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东桥;梁雨东;吴正军;;候旗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易发性评价[J];甘肃地质;2016年04期
2 杨太强;蒋玉;徐则民;;怒江东月各泥石流搬运能力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6年05期
3 杜雪剑;孙书勤;赵峥;覃亮;;基于FLO-2D模型的红椿沟泥石流工程治理效果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6年03期
4 胡卸文;刁仁辉;梁敬轩;罗刚;魏来;;基于CFX的江口沟泥石流危险区范围预测模拟[J];岩土力学;2016年06期
5 袁礼;刘伟;翟健;;坡面颗粒流开源软件TITAN2D的改进及应用[J];山地学报;2016年03期
6 王秀丽;李俊杰;马肖彤;;基于CFX-ANSYS流固耦合的新型带支撑泥石流拦挡坝抗冲击性能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年06期
7 于国强;张茂省;张成航;;基于连续介质模型的滑坡启动机理数值模拟试验[J];地质通报;2015年11期
8 程选生;张爱军;任毅;刘超;曹亮亮;;泥石流作用下砌体结构的破坏机理和防倒塌措施[J];工程力学;2015年08期
9 李天斌;刘梁;陈国庆;;隧道穿越泥石流堆积体的数值模拟及优化处治[J];工程地质学报;2015年04期
10 杨小宸;张庆河;;黏塑性流体运动的二维浅水方程模拟[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纯祥;白世伟;江崎哲郎;三谷泰浩;;泥石流的二维数学模型[J];岩土力学;2007年06期
2 陈洪凯;唐红梅;陈野鹰;;RESEARCH ON METHOD TO CALCULATE VELOCITIES OF SOLID PHASE AND LIQUID PHASE IN DEBRIS FLOW[J];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2006年03期
3 王沁,姚令侃,何平,汤家法;泥石流入汇主河的格子Boltzmann模拟[J];自然灾害学报;2005年03期
4 陈洪凯,唐红梅,吴四飞;RESEARCH ON ABRASION OF DEBRIS FLOW TO HIGH-SPEED DRAINAGE STRUCTURE[J];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2004年11期
5 舒安平,费祥俊;粘性泥石流运动流速与流量计算[J];泥沙研究;2003年03期
6 刘希林;国外泥石流机理模型综述[J];灾害学;2002年04期
7 王沁,姚令侃,陈春光;格子Boltzmann方法在非牛顿流体研究中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8 陈春光,姚令侃,禹华谦;泥石流与水流场交汇耦合分析的MAC法[J];山地学报;2001年02期
9 刘学,王光谦,王兴奎;泥石流模拟 : IV-显示[J];泥沙研究;1998年03期
10 熊盛武,李元香,康立山,陈炬桦,阮剑;热动力学格子Boltzmann模型[J];计算物理;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兴昌;陕西省秦岭西部泥石流区域规律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0年01期
2 王协康,敖汝庄,方铎;白龙江流域泥石流沟形态的非线性特征[J];四川水力发电;2000年S1期
3 祁龙;泥石流沟活跃程度的评价方法[J];山地学报;2000年04期
4 袁万钟;论泥石流流动过程中的失水现象[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年03期
5 徐世光,李长才,王明珠;云南小江泥石流与泥石流滩地开发[J];地学前缘;2001年02期
6 王自成,白立新,王孝明,王海港;库池法治理泥石流的探讨[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1年S1期
7 魏建功;浅谈我国山地环境与泥石流[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年04期
8 ;泥石流[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2001年04期
9 李吉顺;滑坡、泥石流防灾常识[J];中国减灾;2002年03期
10 ;泥石流与滑坡[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璧玉;;成昆铁路北段峡谷区潜在型泥石流[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2 田孝诚;徐勤;;对我国北方山区铁路泥石流的初步认识与选线体会[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3 杨俊杰;;泥石流地区隧道位置选择[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4 王宇丰;;遥感技术在成昆铁路沙湾至泸沽泥石流普查与动态研究中的效果[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5 周陈生;杨晓莉;白金玉;郭会川;;近坝区泥石流(群)沟的危险性及其对电站的影响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崔鹏;庄建琦;陈兴长;张建强;周小军;;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与防治对策[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泳;陈晓清;胡凯衡;;泥石流活动与流域特征曲线[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重存;;国道212线泥石流、滑坡的分类与分级[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9 崔鹏;韦方强;谢洪;钟敦伦;杨坤;何易平;胡凯衡;;西部开发中的泥石流问题与其减灾[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十[C];2002年
10 刘希林;苏鹏程;李秀珍;;四川德昌县纸房沟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舒萍;“减轻泥石流的灾害,重在防预!”[N];四川科技报;2007年
2 黄星高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 周金星;多措并举 预警为先 科学防治泥石流[N];中国水利报;2009年
3 彭丽 顾华宁;要为泥石流留下一定空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4 水电顾问集团 范俊喜;水电工程如何避免泥石流影响?[N];中国能源报;2013年
5 靳怀成;北京科学防治泥石流[N];中国水利报;2003年
6 徐连欣;泥石流瞬间暴发的灾难[N];兰州日报;2006年
7 刘谨;我国约7400万人受泥石流威胁[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8 安集;发生泥石流怎么办?[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9 安集;泥石流的时间周期规律和预报方法[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10 实习记者 李霞;一看二听识别泥石流 专家教你紧急避险[N];成都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翠容;泥石流堵塞大河判据及沿河线减灾对策[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单广宁;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的民族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程思;都江堰市龙溪河流域震后多沟同发泥石流危险性及易损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吴汉辉;泥石流预报预警先进技术及其在示范区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郭鹏;白龙江流域降雨型泥石流成因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张宁;单体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及其在四川地震灾区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7 黄晓虎;泥石流降雨启动机制及早期预警模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史明远;北京市南窖小流域泥石流灾害预测预警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王硕楠;沟道泥石流堆积体复活启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10 陈中学;粘土颗粒含量对蒋家沟泥石流启动影响及成灾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庆丰;山坡泥石流的风险性分析与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马宗源;泥石流流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钟盈;特大型泥石流淤埋路段公路快速修复技术[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4 苟印祥;泥石流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吴雨夫;地震对泥石流暴发的临界降雨条件影响的初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陈宁;泥石流发生降雨条件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华伟;太原西山虎峪沟泥石流流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解琛;泥石流远程监测系统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9 李果;基于GIS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刘丽娜;芦山地震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1960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960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