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利用Sentinel-1数据和SBAS-InSAR技术监测西安地表沉降

发布时间:2018-05-31 18:46

  本文选题:哨兵一号 + 小基线集技术 ; 参考:《测绘通报》2017年04期


【摘要】:哨兵一号(Sentinel-1)数据是目前现势性较好的免费SAR数据,且因其6天的重访周期,非常适合In SAR地表形变监测。本文以西安市城区及周边为研究区,开展基于多期Sentinel-1数据和短基线集干涉(SBAS-In SAR)技术的时序地表沉降监测方法的探索,研究形成了详细的数据处理流程,利用已有研究资料佐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监测表明:2015—2016年,绝大部分区域地表形变速率位于[-33~30]mm/a区间内,228 d监测期内累积沉降量最大约75 mm,发生在目前西安最大沉降中心鱼化寨;相比20世纪末,沉降强度大幅减弱,沉降严重区域由西安市东郊向南郊转移,且沉降范围减小。
[Abstract]:The Sentinel-1 data is the present free SAR data with good potential, and it is very suitable for the surfac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of In SAR because of its 6 day revisit cycle. This paper takes the urban area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Xi'an as the research area to explore the time series surface subsidence monitoring method based on the multi-phase Sentinel-1 data and the short baseline set interference (SBAS-In SAR) technology. A detailed data processing flow was form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was confirmed by the existing research data. The monitoring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deformation rate in most of the regions was located in the [-33~30]mm/a interval from 2015 to 2016, and the cumulative settlement in the 228 D monitoring period was about 75 mm, which was born in the largest settlement center in Xi'an at present; compared with the 20 world. At the end of the period, the settlement intensit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serious subsidence area shifted from the eastern suburbs of Xi'an to the southern suburbs, and the settlement range decreased.
【作者单位】: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三航测遥感院;
【基金】:测绘新技术系统开发与示范应用(2016KJ0100) 微小型全极化SAR测图系统及其应急监测应用(201412002)
【分类号】:P64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豪;李陶;陈志国;郝洪美;;Sentinel-1A卫星TOPS模式数据干涉处理[J];测绘通报;2016年02期

2 王宏宇;张庆涛;刘杰;刘站科;刘伟东;;利用短基线集技术监测地表形变[J];测绘科学;2015年10期

3 谢荣安;周元华;胡争;;短基线集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15年08期

4 李永生;冯万鹏;张景发;李振洪;田云锋;姜文亮;罗毅;;2014年美国加州纳帕M_W6.1地震断层参数的Sentinel-1A InSAR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07期

5 杨魁;杨建兵;江冰茹;;Sentinel-1卫星综述[J];城市勘测;2015年02期

6 马静;张菊清;;利用InSAR-GIS监测西安地面沉降的分析研究[J];测绘通报;2012年02期

7 ;欧空局下一代卫星Sentinels系列[J];遥感信息;2011年06期

8 赵超英;张勤;丁晓利;彭建兵;杨成生;;基于InSAR的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发育特征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3期

9 张勤;赵超英;丁晓利;陈永奇;王利;黄观文;杨成生;丁晓光;马静;;利用GPS与InSAR研究西安现今地面沉降与地裂缝时空演化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5期

10 祝意青,王庆良,徐云马,操启明;西安市地面沉降时空演化特征及机理研究[J];地球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心雨;高分辨率数据用于西安市地面沉降的InSAR监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王如意;基于SBAS-InSAR的高分辨率地面沉降监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贺婧;基于D-InSAR技术的西安地面沉降监测[D];长安大学;2013年

4 罗铖;基于SBAS_InSAR的西安地表沉降监测[D];长安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岩;;基于Sentinel-1 SAR数据反演逐鹿县7.5地震形变信息[J];价值工程;2017年12期

2 张艳梅;王萍;罗想;张荞;陈慧;;利用Sentinel-1数据和SBAS-InSAR技术监测西安地表沉降[J];测绘通报;2017年04期

3 曹海坤;赵丽华;毕研磊;;利用附加系统参数的GPS-InSAR综合形变模型建立三维形变场[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7年04期

4 黄其欢;王一安;;Sentinel-1 TOPS影像干涉处理与形变监测[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7年04期

5 李宁;赵强;李金;;基于InSAR形变观测反演2015年皮山M_S6.5地震滑动分布[J];地震;2017年02期

6 孟振江;彭建兵;黄强兵;邓亚虹;赵林浩;邢燕;;三类勘察场地地裂缝活动对地铁隧道的影响[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7 孟振江;程国明;黄强兵;卢全中;李忠生;;西安地铁工程涉及的地裂缝灾害与隧道设防[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7年04期

8 田芳;罗勇;周毅;李宇;寇文杰;姜媛;王荣;;北京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时空演变对比[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7年02期

9 周超凡;宫辉力;陈蓓蓓;郭琳;高明亮;;北京地面沉降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7年02期

10 杨珍;张永志;焦佳爽;张文军;槐岩珂;;基于GIS的当雄同震InSAR形变场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涛;矿区地表沉降的SBAS监测及沉降预测[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2 林辉;时序InSAR技术在常州市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文豪;;利用雷达干涉时序分析方法研究地面沉降[J];测绘通报;2014年11期

2 温扬茂;许才军;李振洪;刘洋;冯万鹏;单新建;;InSAR约束下的2008年汶川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6期

3 陆燕燕;何敏;何秀凤;;基于DInSAR的徐州张双楼煤矿地表形变监测研究[J];测绘工程;2013年06期

4 孙广通;刘小阳;张永红;宋萍;;小基线DInSAR技术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13年10期

5 李国华;薛继群;;基于短基线集技术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年03期

6 ;欧空局下一代卫星Sentinels系列[J];遥感信息;2011年06期

7 冯万鹏;李振洪;;InSAR资料约束下震源参数的PSO混合算法反演策略[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4期

8 冯万鹏;许力生;李振洪;;2008年10月当雄M_W 6.3级地震断层参数的InSAR反演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5期

9 ;On the TOPS mode spaceborne SAR[J];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2010年02期

10 赵超英;张勤;丁晓利;彭建兵;杨成生;;基于InSAR的西安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发育特征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武;CRInSAR用于活动地裂缝的监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张静;基于GIS的InSAR数据后处理[D];长安大学;2010年

3 李宁;西安地面沉降形成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黄艳;D-InSAR技术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5 孙倩;基于信噪比的InSAR干涉图相位滤波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杨成生;基于D-InSAR技术的煤矿沉陷监测[D];长安大学;2008年

7 闫大鹏;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监测地表沉降应用中的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8 晏明星;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唐山市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兴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图相位滤波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何伟;D-InSAR技术在西安市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超;李天文;刘咏梅;袁勘省;;关中地表沉降三维显示与分析[J];地下水;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靳晨辉;深圳地区地铁枢纽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卞永伟;基坑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围护结构位移分析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60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960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8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