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化学吸附制冷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太阳能 + 吸附式制冷 ; 参考:《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太阳能化学吸附式制冷,是绿色清洁能源太阳能作为热源驱动的制冷方式。在环保节能方面是普通制冷方式不具备的优势,但是吸附床内传热传质效果一直不理想,使得制冷时间长、效率低,这是太阳能化学吸附制式制冷没有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外对提高制冷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吸附工质对传热传质性能的改进、制冷循环方式的研究、吸附床结构的优化。 本文所涉及的太阳能化学吸附式制冷采用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为主要的能量来源,吸附工质对采用氯化钙/膨胀石墨为吸附剂、氨为制冷剂。吸附床为自己设计的翅片管式吸附床。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针对氯化钙易结块、膨胀的缺点,采用膨胀石墨和氯化钙混合的方法改善吸附剂的传热传质效果。 (2)设计吸附床结构,编写化学反应程序,通过FLUENT模拟吸附床的传热过程,分析吸附床传热的特点、温度上升规律、氨气生成规律,对吸附床进行优化设计。 (3)制作吸附床样机,通过实验数据与FLUENT模拟数据的对比,对数值模拟可靠性进行评价 (4)对槽式太阳能进行计算模拟分析,通过计算青岛地区太阳能辐射强度,利用FLUENT对集热管进行模拟分析,,得出槽式太阳能的温度分布规律 本文对太阳能化学吸附制冷研究提供了一套可行的研究方法,为以后吸附床的设计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Abstract]:Solar energy chemisorption refrigeration is a kind of refrigeration method driven by green clean energy solar energy as a heat source. In the aspec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it is not an advantage of ordinary refrigeration mode, but the effect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adsorption bed is not ideal all the time, which makes the refrigeration time long and the efficiency low, which is the main reason why solar chemisorption refrigeration is not widely used.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improving refrigeration efficiency at home and abroad mainly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 the improvement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adsorption working fluid, the study of refrigeration cycle mode,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adsorption bed structure. The main energy source of the solar chemisorption refrigeration in this paper is the trough solar collector. The adsorbed working medium is calcium chloride / expanded graphite as adsorbent and ammonia as refrigerant. The adsorption bed is a finned tube type adsorption bed designed by itself. The main work of this paper is as follows: 1) aiming at the disadvantages of calcium chloride caking and expanding, the method of mixing expanded graphite and calcium chloride to improve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effect of adsorbent is adopted. A chemical reaction program was written to simulate the heat transfer process of adsorption bed by flu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t transfer of adsorption bed, the law of temperature rise and the law of ammonia form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optimum design of adsorption bed was carried out. By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with fluent simulation data, the reliability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evaluated. (4) the trough solar energy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solar radiation intensity in Qingdao area is calculated. By using fluent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the collector tube,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law of trough solar energy is obtained. In this paper, a set of feasibl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tudy of solar energy chemisorption refrigeration are provided. It provides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adsorption bed in the future.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B61;TK51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我国太阳能利用出现重大突破[J];湖南电力;2003年04期
2 李为众;;评优秀科普画册——《中国太阳能利用》[J];太阳能;1981年03期
3 兰克;以开发太阳能与天然气配套电站[J];太阳能;1999年03期
4 杨先碧;;美国第一个太阳能之家[J];科学与文化;2007年04期
5 洪蔚;;高效太阳能利用新技术[J];广州环境科学;2000年04期
6 孔静芬,金花;吉林省太阳能利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00年02期
7 傅黎;欧洲太阳能利用现状[J];太阳能;2000年02期
8 张福贵,毕巧巍;试谈建筑物的太阳能利用[J];建筑学报;2001年06期
9 徐辑;德国建成太阳能城[J];江西能源;2001年02期
10 杜恩社;西藏太阳能利用现状及对策[J];西藏科技;200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炳鹤;;太阳能与太阳能利用(三篇)[A];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崇杰;赵学义;薛一冰;;论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申彦波;;太阳能利用中的气象问题[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李德英;高雪飞;赵秀敏;;太阳能集热供暖系统成套设备设计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5 黄志海;;实施新能源推广应用 加快我市太阳能利用步伐[A];金华生态·人居环境城市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李纪国;叶连彩;李君;吕效军;;太阳能利用近期概况[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宝骏;姜兴有;梁军保;李颖;周萌;;太阳能光纤自贮能照明系统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8 任雅玲;;敦煌地区室内热水设计中的太阳能利用[A];全国建筑给水排水青年学术论文选[C];1996年
9 赵伟;刘战强;刘玉峰;黄富强;;新型光电化合物设计与太阳能利用[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王海军;祝诗平;;丘陵山区太阳能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施嘉奇 洪崇恩;我国太阳能利用进入增长期[N];文汇报;2005年
2 商子;意大利政府将出台鼓励太阳能利用措施[N];中国建材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吕福明;太阳能产业面临“五大瓶颈”[N];中国证券报;2006年
4 周月光;加大太阳能利用 政府应当有作为[N];海南日报;2007年
5 程连红;1.5亿打造深圳首个太阳能产业基地[N];深圳商报;2006年
6 记者 李舒瑜;太阳能要走进深圳人的家[N];深圳特区报;2006年
7 温艺晗;加速太阳能“破冰之旅”[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柯颂;太阳能产业商机凸现[N];中山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王馨邋本报通讯员 王振满;“能制冷的太阳能”明年投放市场[N];南京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汤璇;五大措施促进太阳能利用[N];广东建设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富强;太阳能多碟聚光系统聚集特性及吸热器光热力特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诸亚s
本文编号:2015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015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