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角度高光谱数据的高寒沼泽湿地植被生物量估算
本文选题:高光谱 + 多角度 ; 参考:《遥感技术与应用》2017年05期
【摘要】:湿地植被生物量是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反映植被群落的生长状况和生产力高低。估测高寒沼泽湿地植被生物量有助于理解高寒沼泽生态系统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反馈关系。以三江源隆宝滩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使用欧空局CHRIS/PROBA数据,利用高光谱光谱维信息和多角度立体结构信息,分析不同角度光谱反射率、窄波段植被指数、红边指数以及主成分分量与湿地植被地上干、鲜生物量的相关性,探讨生物量对角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高寒沼泽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对角度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前向观测的+36°影像优于0°和-36°影像;-36°红边位点指数REIP对地上干生物量、鲜生物量的拟合效果最好,干生物量的R~2为0.599,F值为37.404;鲜生物量的R~2高达0.685,F值达54.410。研究区内最大地上生物量干重为446.7g/m~2,湿重为2 368.1g/m~2。
[Abstract]: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wetland ecosystem health, which directly reflects the growth status and productivity of the vegetation community. Estimating the vegetation biomass of alpine swamp wetland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feedback relationship between alpine swamp ecosystem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Taking Longbaotan Nature Reserve of Sanjiangyu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data of ESA CHRIS-PROBA, using the information of hyperspectral dimension and multi-angle stereoscopic structure, the spectral reflectance of different angles and the vegetation index of narrow band are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of red edge index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with the aboveground dry and fresh biomass of wetland vegetation and the sensitivity of biomass to angle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of alpine swamp wetland was sensitive to the angle, and the 36 掳image of forward observa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0 掳and -36 掳images of red edge index (REIP) for aboveground dry biomass, and the fitting effect of fresh biomass was the best. The R _ (2) value of dry biomass was 0.599F (37.404), and that of fresh biomass (R _ (2) was up to 0.685 (F) (54.410). The maximum aboveground biomass dry weight was 446.7 g / m ~ (2), and the wet weight was 2 368.1 g / m ~ (2).
【作者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712) 国家高分重大专项课题(21-Y30B05-9001-13/15-2)
【分类号】:Q948;TP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文芳;陈存根;梁宗锁;马丽;;植被生物量的研究进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2 何诚;冯仲科;韩旭;孙梦营;巩垠熙;高原;董斌;;基于多光谱数据的永定河流域植被生物量反演[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12期
3 孙晓芳;岳天祥;;中国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上植被生物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8期
4 赵串串;杨晓阳;张凤臣;柴永煜;杨兴中;;气候变化对湿地植被生物量影响分析——以三江源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9期
5 曾立雄;王鹏程;肖文发;万睿;黄志霖;潘磊;;三峡库区植被生物量和生产力的估算及分布格局[J];生态学报;2008年08期
6 杨存建,刘纪远,骆剑承;不同龄组的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与遥感地学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4年06期
7 魏晶;姜萍;于德永;吴钢;付海威;;长白山高山冻原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分布和养分生物循环研究(英文)[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07年04期
8 叶春;赵晓松;吴桂平;王晓龙;刘元波;;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植被生物量时空变化及水位影响[J];湖泊科学;2013年05期
9 李昌凌;李文军;;基于NDVI的锡盟苏尼特左旗地表植被生物量的趋势分析和空间格局[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3期
10 李仁东,刘纪远;应用LandsatETM数据估算鄱阳湖湿生植被生物量[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郑萱凤;李崇皓;;保护三江平原地区湿地植被[A];中国草地科学进展:第四届第二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文集[C];1996年
2 史国鹏;洪剑明;;湿地植被多样性重建的种子库技术研究与应用[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王芳;高永刚;白鸣祺;;近50年气候变化对七星河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第一性净生产力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傅玲;赵凯;王国祥;魏宏农;;洪泽湖水位变化及其对湿地植被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以珍;张祖芳;赵安娜;蔡奇英;葛刚;;鄱阳湖湿地植被对水文情势的响应[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分会场: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C];2013年
6 易富科;;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物多样性特点与保护[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行敏锋;生态脆弱区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水分的主被动遥感协同反演[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春玲;三江平原全新世以来沼泽湿地古植被与古环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5年
3 燕红;泥炭沼泽湿地植被演替规律及植物多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立新;内蒙古草原区河流河滨带湿地植被分布格局、过程与功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毛德华;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东北地区沼泽湿地植被NPP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6 满秀玲;小兴安岭北部沼泽湿地植被特征与营养元素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旭;永定河流域植被生物量遥感反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张春梅;延河流域人工与自然植被生物量及其土壤水分效应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何昭霞;基于多源数据的亚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遥感估算方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莉;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牛志春;青海湖环湖地区草地植被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卫国;干旱区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生物量估算研究——以新疆阜康绿洲为例[D];新疆大学;2004年
7 张功宝;小兴安岭退化沼泽湿地植被特征与恢复效果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8 江凤英;福建东海洋沼泽湿地形成原因与群落生态学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9 赵亮;山西汾河水库湿地植被生态调查与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秦晓娟;山西平陆黄河湿地植被数量生态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468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046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