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西秦岭北缘断裂宝鸡—武山段活动触发滑坡分布规律与成因机制

发布时间:2018-06-26 17:32

  本文选题:断裂 + 滑坡 ; 参考:《地质力学学报》2017年05期


【摘要】:西秦岭北缘断裂沿"一带一路"交通廊道展布,是南北活动构造带强震丛集发育的节点之一,地震地质灾害风险极高。基于地质调查、测绘与数值分析,查明了断裂在天水地区触发的地震滑坡分布特征,探讨了断裂触发滑坡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西秦岭北缘活动触发的巨、大型滑坡为断裂地貌过程的一部分,易在断裂的阶区聚集发育,其枢纽部位也有零星的分布;(2)巨大型滑坡集中于历史极震区内,断裂破裂过程中的近场惯性滑移、远场地震动是主要触发因素,二者耦合作用导致巨大型滑坡在断裂带两侧具有对称分布特征,活动强度由近及远而逐渐变弱;(3)断裂水平滑移、破裂引起的斜坡滑动变形以结构面贯通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强烈的方向效应、近直立断层的区域地震动效应及地震波的山体地形放大效应,这些力学效应在滑坡破坏过程产生断裂结构面、次级羽裂结构面与滑动面,它们协同控制了滑坡的运动;(4)极端降雨触发的泥流是巨大型滑坡堆积体复活运动的主要形式,是现今防灾减灾重点。
[Abstract]:Along the "Belt and Road" traffic corridor, the fault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West Qinling Mountains is one of the nodes of strong earthquake clusters in the North and South active tectonic belts, and the risk of seismic and geological disasters is extremely high. Based on geological survey, mapping and numerical analysi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landslide triggered by fault in Tianshui area are found out,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fault-triggered landslide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large landslide is a part of the process of fault geomorphology, it is easy to gather and develop in the stage of the fault, and the junction of the landslide is distributed sporadically, (2) the giant landslide is concentrated in the historical extreme earthquake area, which is triggered by the activity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western Qinling Mountains, and is a part of the process of fault geomorphology. The near field inertial slip in the fracture process and the far field ground motion are the main triggering factors.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two factors leads to the symmetr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giant landslide on both sides of the fault zone, and the intensity of the activity gradually weakens from near to far. (3) horizontal slip of the fault. The slope sliding deformation caused by rupture is mainly manifested by structural plane transfixion, which has strong directional effect, regional ground motion effect near vertical fault and mountain terrain magnification effect of seismic wave. These mechanical effects produce fracture structure plane in the process of landslide failure, secondary plume structure plane and sliding surface, which control the landslide movement in cooperation. (4) the mudflow triggered by extreme rainfall is the main form of the reactivation movement of the huge landslide accumulation. Is the current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focus.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402281,41372374)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220088,DD20160271)
【分类号】:P6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第四章 西秦岭区[J];甘肃地质;1987年S1期

2 方国庆;李育慈;张晓宝;;对西秦岭几个地质问题的探讨[J];西北地质;1993年Z1期

3 赵兵;西秦岭志留系含矿硅岩、灰岩岩石学特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4 杜玉良,李林科;西秦岭北带丹凤群发育特征及金找矿方向[J];甘肃地质学报;1999年01期

5 董维全,高计元;西秦岭太阳顶群硅质岩的热水沉积与金的初步富集[J];四川地质学报;1992年S1期

6 李景山;;兰渝线西秦岭特长隧道综合地质勘察[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年S1期

7 李健中 ,张本泉;西秦岭北带泥盆系研究的新进展[J];地层学杂志;1993年01期

8 胡晓隆,杨礼敬,马佩文,窦润吾,李锁成;西秦岭东部地区区域成矿带划分及找金方向[J];黄金;2003年10期

9 李建林;郝杰;杨俊龙;唐朝辉;毛裕年;闵永明;;西秦岭白依沟群形成环境及其时代的初步探讨[J];矿物岩石;1987年02期

10 张凤岭;西秦岭南亚带地质构造演化模式讨论[J];甘肃地质学报;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迟洋;王清;杨静;;吉林省乾安县“泥林”成因机制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钟辉亚;肖远;牛宏建;;向家坝水电站岸坡裂缝类型及成因机制探讨[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周小军;杨强国;;雅都滑坡的成因机制浅析[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4 曹宣铎;;西秦岭碌曲、迭部—带志留—泥盆系界线研究现状[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9)[C];1987年

5 赵谊;;东北地区地震对成因机制研究[A];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暨中国东部地区震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冉涛;文宝萍;苏昌;陈刚;卞学军;;湖北五峰赵家岩崩塌活动特征与成因机制分析[A];中国老教授协会土木建筑(含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九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相海;;霍山地区频发弱小地震及其成因机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8 谢山立;梁东;杨奇超;;河南省地裂缝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C];2007年

9 钟湖平;龙吉勇;;卡拉水电站选坝河段滑坡群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新会;郑卫军;郑振云;岳连雄;;西秦岭寨上金矿床西部找矿前景分析[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孟永鹏;甘肃瞄准七个重点找矿靶区[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效仁;西秦岭构造演化与喷流成矿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杰;西秦岭铧厂沟金矿区变质基性火山岩成因及金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刘树林;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宝鸡—天水段活动性评价及区域应力场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3 申通;汶川地震震中区斜坡崩塌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程盟;大渡河卡卡滑坡成因机制及工程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魏家鸣;缓倾顺层岩质边坡变形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叶正晖;泸定县兴隆沟小流域滑坡分布规律及危险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7 张波;西秦岭北缘断裂西段与拉脊山断裂新活动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2年

8 余业;反倾岩质滑坡成因机制及动力响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莹;断裂控制的滑坡分布规律及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10 熊靖辉;黄河羊曲水电站下坝址集中卸荷带成因机制及其工程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70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070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5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