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上游梅里石3号巨型古滑坡成因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古滑坡 + 倾倒变形 ; 参考:《水利水电技术》2017年04期
【摘要】:以梅里石3号滑坡为例,经过详细工程地质勘察,定性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该滑坡是反倾岩体倾倒变形破坏的产物,其成因机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及研究价值。采用离散元和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澜沧江快速下切过程中原始斜坡发生倾倒变形破坏的全过程,即弯曲变形、倾倒—弯曲、倾倒—折断、蠕滑—拉裂4个阶段。地质分析表明滑坡为倾倒变形体发生整体失稳形成,数值模拟中岩体倾倒变形各阶段的变形破坏特征与地质分析相互印证,与实际情况相符。
[Abstract]:Taking the Mailishi No. 3 landslide as an example, the mechanism of the landslide is qualitatively analyzed through detaile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ndslide is the product of toppling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reverse dip rock mass, and its genetic mechanism has certain particularity and research valu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iscrete element and finite element, the whole process of toppling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the original slope in the rapid downcutting process of Lancang River is studied, which includes four stages: bending deformation, toppling bending, toppling breaking, creeping sliding and pulling cracking. Geolog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landslide is formed by the whole instability of toppling deformation.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mass in various stages of toppling deformation in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mutually confirmed by geological analysis and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作者单位】: 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际同创地下空间成都有限公司;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南深切河谷地区斜坡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121201130105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332)
【分类号】:P6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云峰;;湖南省郴州市梨树山滑坡的成因机制及防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年03期
2 吴银亮;岳全贵;陈银生;;沪蓉线大支坪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J];路基工程;2009年04期
3 关义涛;徐宗苏;张海军;朱文彩;;毛坝1号隧道涌水成因机制分析[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4期
4 刘涛,李渝生,汪波;贵州水城曾家包包大型基岩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J];山地学报;2005年03期
5 杨伟,朱继良,唐小平;芦家沟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年01期
6 王凯;王龙;;住宅小区后山崩塌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评价[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7 谢轲;巨能攀;魏燕珍;夏刚;;某缓倾角膨胀土滑坡的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的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8 贾志斌,田新琦,孟祥顺,禹金营,王小山,谷维成,宋治霞;渤海湾盆地成因机制与油气评价[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年01期
9 朱继良,王运生,李渝生,王士天,严明;某工程岩体的成因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1期
10 朱继良,黄润秋,王运生,严明;某水电站洼里滑坡的成因机制及其稳定性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迟洋;王清;杨静;;吉林省乾安县“泥林”成因机制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钟辉亚;肖远;牛宏建;;向家坝水电站岸坡裂缝类型及成因机制探讨[A];第二届全国工程地质力学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周小军;杨强国;;雅都滑坡的成因机制浅析[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4 赵谊;;东北地区地震对成因机制研究[A];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暨中国东部地区震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冉涛;文宝萍;苏昌;陈刚;卞学军;;湖北五峰赵家岩崩塌活动特征与成因机制分析[A];中国老教授协会土木建筑(含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九届建筑物改造与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相海;;霍山地区频发弱小地震及其成因机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7 谢山立;梁东;杨奇超;;河南省地裂缝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C];2007年
8 钟湖平;龙吉勇;;卡拉水电站选坝河段滑坡群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沈军辉;姚强;沈中超;崔杰;刘维国;朱容辰;;四川省雅江县城区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栾锡武;;海底冷泉的成因机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通;汶川地震震中区斜坡崩塌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程盟;大渡河卡卡滑坡成因机制及工程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魏家鸣;缓倾顺层岩质边坡变形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4 余业;反倾岩质滑坡成因机制及动力响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熊靖辉;黄河羊曲水电站下坝址集中卸荷带成因机制及其工程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6 徐威;宁国市边山滑坡的成因机制与稳定性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7 王洁;奉节县新址主城区复杂地质体成因机制研究及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刘四丽;窝前滑坡的成因机制及运动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昌贤;黄土洞穴成因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10 王涛;小湾水电站黑惠江库区西密滑坡复活成因机制及其危害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76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076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