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稳定剂体系下的双水相聚合相分离
本文选题:无稳定剂体系 + 双水相 ; 参考:《化工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以丙烯酰胺(AM)、季铵类阳离子甲基丙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氧乙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AODBAC)为单体,以2,2′-偶氮双[2-(5-甲基-2-咪唑啉-2-基)丙烷]二盐酸化物(VA044)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进行无稳定剂体系下的双水相共聚。利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在线观察体系的分相过程并测定体系的临界分相点。通过改进的溴化法测定临界转化率(Xc)。利用黏度法测定临界分子量(Mc)。并对各个因素对于Xc和Mc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表面活性的阳离子单体AODBAC对体系的相分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引发剂的用量和AODBAC的摩尔分数(fAODBAC)对于Xc的影响较小,反应温度升高会使Xc增大。总单体浓度和fAM的升高会使Xc减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反应温度和fAODBAC的升高都会使Mc减小。fAM和单体浓度的增加会使Mc显著增加。
[Abstract]:Acrylamide (AM), quaternary ammonium cationic methyl propionyl ethyl 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DMC) and acryloxy ethyl dimethyl benzyl ammonium chloride (AODBAC) were used as initiators. Aqueous two-phase copolymeriz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aqueous solution without stabilizer. The phase separation process of the system was observed by UV spectrophotometer and the critical phase point of the system was determined. The critical conversion rate (XC) was determined by an improved bromination method. The critical molecular weight (MC) was determined by viscosity metho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on XC and Mc are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ODBAC, a cationic monomer with surface activity, can promote the phase separation of the system. The amount of initiator and the molar fraction of AODBAC (fAODBAC) have little effect on XC, and the increase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will increase XC. The increase of total monomer concentration and fAM will decrease XC. With the increase of initiator dosag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fAODBAC, Mc decreases. FAM and monomer concentration increase significantly.
【作者单位】: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分类号】:TQ028;TQ316.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商宽祥;单国荣;;丙烯酰胺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双水相共聚临界相分离研究[J];化工学报;2012年02期
2 陈文彬;单国荣;;硫酸铵-水-聚丙烯酰胺及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体系相分离[J];化工学报;2010年06期
3 赵亮;单国荣;翁志学;;(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双水相共聚合[J];高分子学报;2006年08期
4 单国荣,曹志海,黄志明,翁志学;丙烯酰胺双水相聚合体系稳定性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5年05期
5 单国荣,曹志海,黄志明,翁志学;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水体系相图及丙烯酰胺单体在两相中的分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7期
6 侯斯健,哈润华;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的动力学特征研究[J];高分子学报;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高启物;;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J];新课程(上);2016年08期
2 张慧;;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的乐园[J];课外语文;2016年11期
3 谢明珠;;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让小学生乐学语文[J];课外语文;2015年24期
4 姚鹤昌;;快乐写作之小学生作文的优化方法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挺;单国荣;商宽祥;;丙烯酰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聚合产品的微观形态[J];高分子学报;2010年06期
2 陈文彬;单国荣;;硫酸铵-水-聚丙烯酰胺及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体系相分离[J];化工学报;2010年06期
3 赵亮;单国荣;翁志学;;(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双水相共聚合[J];高分子学报;2006年08期
4 单国荣,曹志海,黄志明,翁志学;丙烯酰胺双水相聚合体系稳定性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5年05期
5 单国荣,曹志海,黄志明,翁志学;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水体系相图及丙烯酰胺单体在两相中的分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7期
6 单国荣,曹志海,黄志明,翁志学;丙烯酰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的聚合动力学[J];高分子学报;2003年06期
7 肖进新,暴艳霞,方磊;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聚物混合双水相体系的相行为及蛋白质的分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1年01期
8 梅乐和,林东强,朱自强;双水相分配结合温度诱导相分离从酵母中提取谷胱甘肽[J];化工学报;1998年04期
9 林保平,顾叙元,,王国力,杨力;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反应的研究[J];现代化工;1996年01期
10 金正中,朱永,胡涌东;水包水乳液的合成及其相组成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成强,张锦柱;双水相体系在金属离子分离中的应用现状[J];湿法冶金;2004年04期
2 李宇亮;苏杭;张梦诗;;[Epy]Br-NaH_2PO_4-H_2O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液液相平衡测定及其关联[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3年05期
3 吴华昌,邓静,周健;双水相体系热力学模型的应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4 牟婉君;王静;刘国平;;双水相体系中钼与铼的分离[J];光谱实验室;2010年03期
5 刘绍鹏;宗志敏;魏晴;魏贤勇;;双水相体系中成相及有机物分配机理的初步研究[J];化工时刊;2010年12期
6 杜振宁;胡卓逸;;聚乙二醇双水相体系在分离纯化蛋白质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0年10期
7 唐仕松;陈旭伟;王建华;;双水相体系选择性分离富集维生素B_(12)及电热原子吸收法测定[J];中国科学:化学;2010年06期
8 梁国杰;易喻;张彦璐;梅建凤;陈建澍;朱克寅;应国清;;β-hCG单抗在亲和双水相体系中的分配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2013年05期
9 宋肖单;李丽;薛屏;;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在双水相体系中催化合成氨苄西林[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翟素玲,刘建刚,骆广生;双水相电泳分离氨基酸[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海珠;卢俊彩;李兴亮;苏哲;崔岩岩;李首建;;新双水相体系及其在放射性核素分离中的应用研究[A];首届核化学与放射化学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魏西莲;王羞红;魏增斌;张颖;乔营;李娟;;离子液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形成的双水相新体系的相行为[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王秀红;魏西莲;魏增斌;高翔;周秀欢;;离子液体和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新型双水相体系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志勇;裴渊超;刘丽;王键吉;赵扬;;离子液体双水相对氨基酸的萃取分离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5 王秀红;魏西莲;刘杰;;无机盐对离子液体/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张延强;张锁江;陈玉焕;张建敏;;离子液体和果糖双水相体系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6年
7 巩育军;薛元英;;溪黄草浸取液在双水相体系中分离富集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梁誉文;帅浪;尚亚卓;彭昌军;刘洪来;;SDS/DTAB/PEG/NaBr/H_2O多水相体系[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4分会:胶体分散与多组分体系[C];2013年
9 吴长增;王键吉;裴渊超;王慧勇;李志勇;;离子液体对PPG的盐析作用:PPG+离子液体双水相的形成[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10 张延强;张锁江;陈玉焕;张建敏;;离子液体和果糖双水相体系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姚以亮;离子液体/聚合物/小分子有机溶剂双水相体系的构建及其分离富集抗生素的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韩娟;基于抗生素残留分离/分析的咪唑型离子液体绿色双水相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3 邢健敏;基于温控双水相萃取体系在芦荟活性成份与手性化合物分离纯化中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吴长增;氨基酸离子液体双水相的热力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陆瑾;温度诱导双水相金属螯合亲和分配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卢艳敏;聚合物或离子液体/柠檬酸钾双水相分离纯化蛋白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佳静;超声波—双水相提取姜黄素及其纯化工艺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邓瑶苔;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系统双水相的萃取效应[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庞靖宇;低共熔溶剂双水相体系的构建及其萃取生物分子的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郭清;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8)-硫酸盐温度诱导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钼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5 侯青霞;L35-硫酸盐温度诱导双水相体系萃取分离钒(Ⅴ)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6 范维骁;无外加稳定剂的双水相共聚合相分离及成滴机理[D];浙江大学;2017年
7 王丹;低分子双水相体系的理论研究及其在铜的分离富集中的应用[D];湘潭大学;2009年
8 李丽敏;氨基酸在乙醇/磷酸氢二钾双水相体系中分离行为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汤秀琴;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中药物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唐仕松;双水相体系选择性分离富集维生素B_(12)及电热原子吸收法测定[D];东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81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08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