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水平层状围岩隧道爆破控制技术

发布时间:2018-08-08 16:41
【摘要】:针对水平层状围岩隧道开挖时,由于水平层理的影响以及爆破扰动,极易导致隧道拱部发生离层、掉块以及严重的超挖、欠挖等问题。采用爆破应力波传播理论分析了爆破应力波对水平节理岩体的作用机理,从理论上解释了水平层状围岩隧道拱顶发生离层、平顶的原因;依托大梁峁公路隧道工程进行现场爆破参数优化试验;并针对拱部超挖严重,上台阶下部边墙欠挖的情况,提出了控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爆破参数优化,上台阶开挖单次爆破可减少6%的起爆药量,下台阶可减少29%的起爆药量;从爆破效果来看,优化后6个试验断面平均超挖由原来的7.81m2减少为2.56m2,优化后超挖面积仅为优化前的31%,欠挖也得到有效改善,优化后的爆破方案不仅能大幅减少隧道超欠挖,减少炸药用量,还能提高开挖后围岩的质量,使隧道施工更安全;拱部超挖可通过内移周边眼、适当增加周边眼间距、减少装药量以及非连续装药等措施进行控制;上台阶下部边墙欠挖可通过缩小周边眼间距或增设周边眼等措施来解决。研究成果不仅可保证依托工程的施工安全,减少超欠挖,节约成本,加快施工进度,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Abstract]:Due to the influence of horizontal stratification and blasting disturbance in excavation of horizontal layered surrounding rock tunnel, it is easy to cause the tunnel arch to be separated from the layer, to drop blocks and to cause serious over-excavation and underexcavation. The mechanism of blasting stress wave acting on horizontal jointed rock mass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theory of blasting stress wave propagation. The field blasting parameter optimization test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Dahangshan highway tunnel project, and the contro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view of the serious overexcavation of the arch and the underexcavation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 wall. The results show that by optimizing the blasting parameters, the explosive quantity can be reduced by 6% in single blasting and 29% in the lower step. After optimization, the average over-excavation of the six test sections is reduced from the original 7.81m2 to 2.56 m2, the area of over-excavation after optimization is only 31% of that before the optimization, and the under-excavation is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optimized blasting scheme can not only greatly reduce the over-underexcavation of the tunnel, but also reduce the amount of explosive. It can als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after excavation and make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safer, and the arch overexcavation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measures of moving in the peripheral hole, increas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eripheral eyes, reducing the charge quantity and discontinuous charge, etc. The underexcavation of the lower side wall of the upper steps can be solved by reduc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eripheral eyes or adding the peripheral holes.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not only guarantee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of the project, reduce the over-underdigging, save the cost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but als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西安工业大学建工学院;
【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项目(T20142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063) 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2014KCT-29)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建设科技项目(13-14K)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技计划项目(15JK1337)
【分类号】:U45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静;;板裂围岩结构弯曲失稳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2年12期

2 傅鹤林,范臻辉,朱汉华,潘明军;板裂介质围岩中的隧道衬砌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5期

3 邓尚平,傅鹤林;板裂介质围岩中的隧道衬砌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J];采矿技术;2003年01期

4 姜云,李永林,李天斌,王兰生;隧道工程围岩大变形类型与机制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年04期

5 王明年;刘大刚;刘彪;李海军;;公路隧道岩质围岩亚级分级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10期

6 张钢;;碎裂结构围岩塌方控制因素分析[J];科技资讯;2011年01期

7 孙健家;;软弱浅埋隧道围岩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2014年01期

8 乔海兵;葛家良;;地下隧道围岩结构特性对注浆效果的影响[J];岩土工程界;2007年08期

9 李永林,冯学钢,姜云,何川;隧道工程围岩大变形及预测预报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05年05期

10 张顶立,钱鸣高;综放工作面围岩结构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运飞;;关于围岩弱化的几个问题[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2 姜云;;隧道工程围岩大变形类型与机制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延庆;;钻开油层井眼围岩结构模拟研究[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4 王士民;朱合华;蔡永昌;李晓军;;曙光反分析程序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A];全国岩土工程反分析学术研讨会暨黄岩石窟(锦绣黄岩)岩石力学问题讨论会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徐昌茂;基于围岩稳定性与超前地质预报的高铁隧道钻爆开挖工法转换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郝杰;高地应力区隧洞施工期围岩质量评价及稳定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3 房倩;高速铁路隧道支护与围岩作用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刘大刚;公路隧道施工阶段岩体围岩亚级分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姜云;公路隧道围岩大变形的预测预报与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6 李英杰;软弱深埋隧道围岩结构特性及支护荷载确定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哲;隧(巷)道开挖扰动区(EDZ)形成过程及机理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8 耿晓杰;深埋条件下隧道稳定性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9 代进;综放回采巷道围岩裂纹扩展与类板结构及其非均称控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媛;围岩与衬砌相互作用的隧洞力学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徐伟;武深高速公路小方山隧道施工围岩—结构稳定性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3 龚书贤;层状围岩隧道力学特性及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刘彪;岩质围岩隧道的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唐辉湘;散体围岩浅埋隧道的开挖与支护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曹君陟;围岩动载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7 金昊;马尔康隧道围岩变形与稳定性研究[D];西华大学;2012年

8 熊亮;层状围岩隧道稳定性及锚杆支护参数优化[D];重庆大学;2010年

9 全健;各级围岩下隧道回填层合理刚度的区间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10 林晓;浙江温岭长屿硐天不规则硐窟围岩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72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172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2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