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川西巴塘茶树山滑坡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

发布时间:2018-08-09 12:58
【摘要】:川西巴塘茶树山滑坡位于金沙江断裂带和巴塘断裂带的交汇处,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大型滑坡频发。茶树山滑坡为一古滑坡堆积体复活形成的滑坡。该滑坡自2001年7月首次出现滑动变形之后以蠕滑变形为主,不断的变形作用促使滑坡变形速度加快,滑坡体上出现了各种滑动形迹,于2006年1月7日发生大规模滑动。该滑坡目前仍处于不稳定状态,滑坡体变形破坏迹象较为明显,有进一步发生变形破坏的可能。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茶树山滑坡滑带土进行了大型直剪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滑带土抗剪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含水率增大滑带土强度有明显减小的趋势。综合野外调查、物探钻探以及试验分析认为茶树山滑坡的形成机理为:受断裂构造作用,岩体结构面密集发育,岩体破碎程度高,岩土体力学性质差;上部透水层和下部隔水层的二元结构为滑坡体的富水提供了有利条件,强降雨作用使滑坡稳定性处于临界状态,渠水入渗和冻融作用直接诱发滑坡的发生。采用FLAC~(3D)对目前茶树山滑坡的稳定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强降雨条件下滑坡体出现明显的变形迹象,滑移面即将贯通,可能再次发生大的滑动。从滑坡形成机理角度考虑,加强排水、避免渠水再次入渗可以有效地控制坡体稳定性。
[Abstract]:Batang Chashan landslide in western Sichuan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Jinshajiang fault zone and Batang fault zone.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in the area is complex, the neotectonic activity is strong, and large-scale landslides occur frequently. The Cha-Shu Shan landslide is a landslide formed by the revival of an ancient landslide accumulation. Since the first sliding deformation occurred in July 2001, the landslide was dominated by creep deformation, which was accelerated by the 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d a variety of slippage signs appeared on the landslide body, and a large-scale slide occurred on January 7, 2006. The landslide is still in an unstable state at present, and the signs of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f the landslide body are obvious, and there is a possibility of further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On the basi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 large scale direct shear test was carried out on the sliding zone soil of the Cazushan landslide, and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sliding zone soil under different moisture content wa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ngth of sliding zone soil decreases obviously with the increase of moisture content. Comprehensive field investigation, geophysical drilling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Cazushan landslide is as follows: by the action of fault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of rock mass is dense, the degree of rock mass fragmentation is high, an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ock and soil are poor; The dual structure of the upper permeable layer and the lower water-isolated layer provides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water-rich landslide. The landslide stability is critical due to the strong rainfall and the infiltration of canal water and freeze-thaw process directly induce the occurrence of the landslide. FLAC3D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stability of the current Cashushan landsli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heavy rainfall conditions, the landslide body appears obvious deformation signs, the slip surface is about to be through, and the large slip may occur again. Consider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landslide, the stability of slope can b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strengthening drainage and avoiding re-infiltration of canal water.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3038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2321)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1FY110100-2) 中铁二院科研计划(二院科字201303)
【分类号】:P642.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原光,李志远;程寨沟滑坡的形成机理及整治[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2 陈建兰;;冻融期滑坡形成机理与滑移特征[J];甘肃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3 沈松林;义乌市中宝公司滑坡形成机理及治理方案[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12期

4 曾舜;王春元;李海平;;两巫滑坡的形成机理分析及处治方案设计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年05期

5 李胜勇;;安徽皂汰滑坡形成机理及整治措施建议[J];科技创业家;2012年15期

6 吕向红;闫w\0媛;;荥阳宋沟滑坡的形成机理与防护措施[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7 栾继深 ,赵友方;关于壤中汞气异常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矿产与地质;1981年02期

8 罗王桂;大镜面滑坡的特征与形成机理[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6年05期

9 徐建强;程艳芊;;某公路滑坡形成机理与防治方案分析[J];土工基础;2013年02期

10 李晓;梁收运;郑国东;;滑带土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祥友;刘成渝;李玉生;官泽鸿;;滑坡滑带土残余内摩擦角预测模型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2 林锋;丁秀美;杨松;;滑带土强度对水的敏感性直剪试验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赵翔;康景文;蒋进;王义军;;膨胀土地区某滑坡滑带土强度指标确定方法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吴永锋;;对滑带力学参数的若干探讨[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国明;曹曦;李树武;;茨姑滑坡滑带土参数选择及稳定性研究[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四届地质及勘探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龙建辉;李同录;李萍;;滑带黄土的剪切蠕变实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玉成;杨光华;胡海英;乔有梁;姚捷;曾进群;;某滑坡体滑带土抗剪强度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黄敏;刘小丽;李白;;滑带土残余抗剪强度与再生抗剪强度的关系探讨[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何德海;汪益敏;;南岭滑坡分析与治理[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10 樊成意;梁收运;;土体SEM图像处理中阈值的选取[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彬彬;地电化学异常形成机理及找矿技术规范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2 吴剑;滑带剪切过程的离散元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3 李华斌;滑坡滑带土微结构的定量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2年

4 刘动;基于滑带土剪切强度特性的边坡渐进性破坏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滑带土组成特征及其成因意义[D];兰州大学;2010年

2 宋丙辉;滑坡滑带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束骞;环剪试验条件下近水平岩层滑坡滑带土的力学行为特性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高东;大光包巨型滑坡的滑带特征及滑坡动力学响应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高扬;滑带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及其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伟;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滑带土变形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7 程晓辉;宝塔区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滑带土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8 齐笛;延安地区黄土—基岩接触面滑坡滑带土的物理力学特征及微观结构变化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9 王建伟;黄土—基岩滑坡滑带土特性及形成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10 周新;基于蠕变和软化特性分析的平推式红层滑坡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74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2174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2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